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地理环境对六枝彝族建筑文化的影响

作者:杨龙坤 发布时间:2019-10-07 原出处:合作经济与科技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建筑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再简陋的建筑,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一个民族的精神、观念以及审美等。六枝彝族的建筑文化主要表现在村落的居民中。六枝的建筑文化受当地地理环境和物质建筑材料的影响,也受到当地其他民族建筑文化的影响。
Bh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一种文化的产生与消亡都离不开特定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是人类文化形成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活动场所,不仅为人类提供各种自然资源,也是供人类使用和利用的对象。由于处在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不同地区,在地形地貌、气候等方面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形成的文化特点也各不相同。这样,民族文化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就有了各自的特点。要想全面了解六枝特区彝族人民的生活特色以及对其进一步调查研究,就必须探索六枝特殊的地理环境对六枝特区本地区彝族民族文化的影响。Bh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地理环境的概念及六枝特区地理概况Bh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是一个空间概念。而居住环境既包括内部环境也包括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即是居住场所,而外部环境则是居住环境周围的外界地理事物,包括气候、地形地貌、湖泊河流、植被等。Bh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枝特区彝族居住区域位于滇东高原向黔中高原过度的斜坡地带,北与毕节市纳雍县相连,南与黔南州晴隆县及安顺市关岭县毗邻,东与安顺市普定县、镇宁县接壤,西为水城县。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于河流对其地势的强烈切割形成重峦叠嶂、峡谷纵横的喀斯特地貌结构,土壤多为黄壤、黄棕壤、石灰石、紫色土、水稻土等。著名的北盘江对该地区独特民族文化也有较高的影响。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在12℃~15℃之间,年降水在1,200~1,500mm之间,无霜期250天左右具有雨热同期、光热充足,对农作物的生长具有有利的条件。Bh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盘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但是由于处于高原上,因而带有一些独特的气候特征,地形复杂,农业方式也多种多样。气候方面的资源的光、热、水为农业提供的最为基础的能量,既不能被代替,也不能缺少。Bh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盘水地区境内气候的大体特点为:夏季平均气温在全国范围内来说相对较低,冬季无严寒。四季也相对分明。独特的高原气候也仅仅存在于区内海拔较高的地区,如钟山区境内的韭菜坪,盘县的坡上草原。年均温度在14℃~16℃。年降水也较为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匀,多年平均降水在1,100~1,300mm,极大值年份约为1,600mm,极小值年份约为850mm。光照条件较差,该区年日照时数在1,200~1,600小时之间,“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这句话在该区也说得通。Bh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六枝彝族居民对居住环境的选择Bh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喜欢选择有山有水的半凉山地,一般为坐北朝南。青山绿水,所谓风水龙脉两者兼得,他们大体聚族而居,小至五六户人家,大至五六百户。六盘水地区彝族历史悠久,彝族曾在此建立过的国家及地方政权在今天看来也居于半凉山区,这是为何?据相关文献记载,有以下三种说法:一是彝族祖先系游牧民族,为方便对牲畜的管理,故居于半凉山区;二是彝族先祖历史上为生计经常同外族发生战争,居于半山有利于防守,假使居于山脚的话,就不利于防守,如居于山顶的话,虽然有益于防守,但交通不便且不便于用水,唯有居于半凉山区,军事、交通、用水三者兼可以兼顾;三是彝族祖先也曾经居于河谷地带过,但由于雨季洪水摧毁了他们的家园,所以在以后的居所选址时就避开了河谷地带。Bh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彝族人崇拜龙虎图腾的原因,他们在房屋构造上都喜欢左青龙,右白虎,其取材也因地而异。Bh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居于山林者,由于山林资源丰富,因而都采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该地区海拔1,900米以下的地区广泛分布有黄壤,土质主要为沙页岩风化而成,泥页岩风化物。这些类型的土壤都适宜于松、杉、桦等植物的生长。木料主要用于柱、粱、橼、门窗、楼梯、楼墙板等部位的材料。在过去,木料都是就地取材,但现在国家禁止乱砍乱伐,所以现在的彝族居民建房大多都是到木料市场购买。Bh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居于石山地者,则多采用石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由于一些彝族聚居区广泛分布有石灰岩、玄武岩等石材,故当地彝民的居所都是石质的,石料主要用于基石、墙体、房顶,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直接采石场的天然石块或石片;另一种则为经过加工过的石块。在六枝特区的牛场大箐村约有三成以上的房子为石板房,以石板为盖,石条或石块砌墙。除屋内一些用木质制成的材料外,其余全为石料。Bh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地理环境对六枝彝族地区建筑文化的影响Bh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地理环境对六枝彝族建筑材料的影响。该地区主要属于云贵高原,以高原为主,丘陵、坝子、小型山原及高原次级分布在山地中,地形崎岖、山地广布,很少有相对平坦的地区,该地区是我们国家广泛分布喀斯特地貌的地区,岩溶地貌发育齐全,碳酸盐类物质在此地区广泛分布,面积大、沉积厚度高,岩溶地貌约占该地区总面积的60%,在盘县境内,破碎岩石类面积为916平方公里,玄武岩类面积约为718平方公里,第四类沉积物发育不全,仅仅零星的分布于小型洼地、谷地和山麓边缘。Bh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流水对该地区的地貌也有一定影响,虽然水体地貌发育不全。但由于该地区位于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故流水对地面的侵蚀作用成为一种必然之势。雨岩性山地河流源短,但流水急,无较大河曲、河漫滩以及天然湖泊,水域面积也较小。地貌侵蚀和剥蚀地貌为山原,脊椎类山,脊椎高中山。在这些地形地貌上,再加之气候的影响下,衍生出了独特的土壤类型。在这种独特的土壤环境下,选择建筑材料也有一定的限制,土壤方面:土壤枝植被发育的必要物质基础,建筑方面用到的草料、木料、竹料。Bh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地理环境对六枝彝族居民村落的影响。当地彝族人主要居住在接近水源的半凉山地,平坦的地区较少,故村落比较分散,无法聚集,所以当地村落的户数较少。Bh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枝彝族人口2006年人口普查时约6万人,这6万人口的族群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乡镇,即箐口彝族么佬族布依族乡、中寨苗族彝族布依族乡、牛场苗族彝族乡、洒志彝族布依族苗族乡、梭嘎苗族彝族乡、折溪彝族乡。这4个乡镇彝族人口最多、民族文化浓郁、影响力较大,所以笔者对这4个乡镇进行了实地调查,4个调查点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表1)Bh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地理环境对六枝彝族民族宗教建筑文化的影响。六枝彝族当地的祠堂一般由一个家族或家族支系修建,是专供族人放置祖筒和祭祀祖先的处所。祠堂一般都修建在寨子后面的山上,面积有几平方米。六枝彝族祠堂有几种不同类型。比如,六枝箐口乡社勒村的祠堂既有草顶石墙结构的房屋,又有草顶栅栏的屋棚。六枝中寨乡小补王村的祠堂为瓦顶石墙结构的房屋。Bh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供奉在祠堂内的灵位叫灵筒,一个灵位有两个灵筒,表示一对夫妇,灵筒按男左女右并列排放。同辈的灵筒并列成一排,灵筒排放的顺序是从老到小一代一代地放。灵筒是指指头大小的竹筒,长五六寸,里面装入米、草(分公草和母草)、纸(纸上写有死者的姓名和身份)等。已婚者的灵筒用编织的蔑兜包着,未婚者的灵筒只是一个光的竹筒。Bh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灵筒进祠堂前必须有4个步骤:首先,毕摩在村寨附近山上的坝上设堂,主人家要准备12只草鸡、1头猪、12个鸡蛋、12对泡木树枝,泡木树枝围绕设堂地点插在地上;其次,杀鸡和杀猪;再次,设堂完毕后,毕摩装灵筒;最后,把泡木树枝捆在祠堂侧边。Bh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研究结论Bh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通过研究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形成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关于六枝彝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各方面都与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联,从建筑的选材、居民村落、祠堂、房屋内部构造等方面进行阐述。得到一个结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地理环境作为基础,任何一个文明的出现与产生,包括发展、兴盛与衰亡,都与地理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他们产生文明都有一个地理环境方面的共性:都依靠河流发展了农业文明。古代埃及利用了尼罗河的涨退,在其河谷地带种植农作物,发展了1个前王朝、31个法老王朝、2个外族统治王朝,其中不乏像亚历山大帝国这样举世闻名的王朝。古代巴比伦王国就是在其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下形成的美素不达米亚平原上由勤劳的苏美尔人创造了到达巅峰的奴隶文明。古代印度人也在其印度河与恒河流域上开创了诸如阿育王王朝和孔雀王朝的世界级文明。中国古代也在黄河流域一带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中华文明。总之,地理环境它决定了各种生产活动的内容,为它们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六盘水地区的彝族依靠了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开创了属于自己文明,遵循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准则,为中华文明增添了光彩的文化。Bh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Bh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