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彝族文化传承性产品产业化研究

作者:张桃 发布时间:2023-05-18 原出处:《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年5期 点赞+(
摘要:传统以内容消费为主导的产品已不再适应当下消费需求,以"互联网+"为驱动力的时代正在走入我们生活。彝族文化传承性产品只有抓住时代发展契机,将"互联网+"与自身文化进行跨界融合,才能抓住消费者,实现产业化发展,赢得最终市场。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传承性产品;创新;产业化
基金资助: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2018年度科研项目《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彝族文化传承性产品设计与开发策略研究》(课题编号:YZWH1839)的研究成果。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image.png
TX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化是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要解决以上矛盾的关键在于加快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发展,用多元化的文化传承性产品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天,凉山彝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紧迫,如何在文化产业化进程中做好彝族文化传承性产品的产业化开发,是该文所要讨论的重点。TX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彝族文化传承性产品现状

彝族是我国第六大少数民族,其中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有着富集且保留相对完整的文化资源。社会的不断发展带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今天,开始关注美好事物,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射到了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特色民俗风情游”“入住民宿”“体验主题农家乐”等成为当下消费的热词。近年来,彝族地区游客更是显著增多,随着旅游景区的不断完善彝族旅游市场已初具规模,但与之配套的文化传承性产品的开发则相对滞后,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TX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 文化资源富集而内容挖掘不够

关于彝族文化资源的挖掘,作为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的西昌市,因其本身缺乏相应的特色文化资源而导致开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远离城市的郊县由于改革开放前与外界接触甚少,反而形成了传统彝族文化保留相对完整的局面,如普格县的火把节、美姑县的毕摩文化、昭觉县的彝族服饰等都在彝族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于彝族文化资源的深度整合、创新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此外,这些郊县交通闭塞也为文化的传播带来了一定困难。TX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冕宁县是凉山彝族自治州下属十六县之一,历史悠久且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彝族的原生图腾、婚姻制度、彝族十八月历、火把节以及彝族服饰等。但进入冕宁游客接触到更多的反而是诸如红军纪念馆、卫星发射基地、大桥水库等旅游项目。这些自然人文景观确实有一定价值,但彝族民俗风情在其中并未得到体现。可以说冕宁县现状是凉山彝族文化资源开发的一个缩影,因此对彝族文化的深入挖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TX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 形式繁复但缺乏创新

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汉唐兴起的火把节、传统服饰这类独特民族文化。而市场上却充斥着大量形式繁复、相似度极高的产品,与之相关的企业却不愿意在产品研发上做相应的投入,甚至用批量复制的形式配以不同色彩、文字来寻求短期的市场效益,它们既无法体现彝族的丰厚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更不能实现彝族文化的传承。TX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化传承一直都是文化产业关注的重点。文化传承性产品其核心是文化内容,载体是产品,驱动力是不断升级变化的消费需求。由于文化生产的创新力度与消费需求升级之间的不匹配带来的文化消费与生产的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制约我国民族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首要问题。凉山彝族文化传承性产品应从传统文化中挖掘自身特色并进行再次创造,与人们消费需求进行巧妙结合,从当下以及未来社会实践中创生出彝族文化新兴载体并使其产业化以符合人们的消费趋势。TX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3 产业化严重不足

我国广大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效率整体偏低,彝族地区文化传承性产品更是以手工技艺以及粗略模仿为主要生产经营方式的纯技术型产业,这也成为制约彝族地区传承性产品产业化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伴随着缺乏创新力的文化内容,文化产业发展动力显得严重的不足,加之学科技术融入的匮乏,凉山彝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呈现整体缺乏创新的态势。TX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互联网+”时代下的今天,传统产业只有与新型技术跨界融合、优化产业结构、更新文化产业经营模式、对传统文化的内容甚至服务方式进行重新定义,才能从本质上推动文化产业自身转型与升级。文化自信和传承是彝族文化相关产业的核心点所在,我们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应当将民族意识形态的重要性放在首位,但理论创新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只有将自身文化特色与消费趋势进行巧妙结合,通过彝族文化与新型科学技术的跨界融合,才能实现彝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动能的提升。TX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关于“互联网+”时代

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参观考察腾讯公司时指出:“现在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而且这个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2]三年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概念,并将“互联网+”纳入国家行动计划,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一个“互联网+”为主导的新时代。TX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何在国家“互联网+”战略引领下,通过互联网创新成果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技术升级与结构优化,实现彝族文化产业创新力的进一步提升,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彝族区域发展新态势,从而完成互联网与彝族文化产业间更为高效的融合,正是该文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所在。TX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彝族文化传承性产品产业化发展因素

文化产业是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生产在其中起决定因素。在文化产品产业化进程中,彝族地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拉动文化传承性产品产业化发展的动力。TX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1 文化的深入挖掘

彝族文化传承性产品是指以彝族文化为内核,传承文化本身为生产力的文化创意产品。首先,在文化内涵层面需要把握彝族文化的特殊性;其次,明晰彝族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传承文化与产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凉山彝族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但文化传播力度却不够,市面上充斥着大量劣质且相似度极高的产品,这需要我们通过对优秀文化的内容本身进行二次挖掘,从而完成文化传承性产品产业化的创新发展。对于彝族地区来说,文化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是实现文化传承的关键,通过对文化的深入挖掘,打破以文化为核心的业态发展不充分的现状,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文化传承性产品的发展,促进和推动了优秀文化的创新传承。TX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2 重视原创“IP”的研发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明星IP随之诞生。超级明星IP是一个国家的标签,一种文化的载体。如美国的漫威英雄、唐老鸭;日本的火影忍者、超级玛丽;而我国在这方面则显得欠缺,不仅没有属于自己的IP,对于孙悟空这样传统大IP的开发也显得逊色,而功夫熊猫则带有浓厚的西方色彩。彝族文化领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又集中地体现在 “有民族文化特征”的文化构建与研发这个核心点上,通过原创明星IP的打造来完成传统文化的塑造,通过提升文化自信来实现文化传承性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是当下行之有效的方式。彝族地区对外部的文化影响力也应该通过核心文化的形式,特别是核心文化单元的形式树立原创“IP”形象,通过跨界多领域共生打造属于彝族特色的文化产业集。TX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3 创新驱动

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行业正在被颠覆。2015年3月13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体质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旗帜鲜明地做出了回答:“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统筹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3]创新在这个动态变化中的特定阶段越发表现出其重要性和主导性。坚实的创新基础源于跨界,群体智慧的实现源于融合。通过跨行业、跨领域间的合作将碰撞出传统文化产业新的“火花”。TX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学者提出“我国粗放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早就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到创新驱动发展这条道路上来”[4]。通过跨界可以打开传统彝族文化思维的束缚;通过融合可以提高开放度,充分调动用户的参与度。创意产业以“跨界”的形式促成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重新组合,以创造新合作为根本,从而创造新的文化消费市场,以此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彝族文化产业在互联网平台的推动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手工制造业的市场化,而是突破文化产业的界限,将传统彝族文化与互联网进行深入融合,完成传统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式发展。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民族文化与当下的时代语境进行跨界,实现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融合,通过文化传承性产品带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TX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 彝族文化传承性产品产业化趋势展望

文化产业是一个具有多重效益的特殊业态,彝族文化传承性产品发展所要面对的问题在于传统以手工技艺为主导的产品与互联网时代下的消费者新的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因此,文化产业的关注重点在于,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当下消费者关注的文化内容;从消费实践中创生新兴文化内容;从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推动文化产业化进程。TX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1 用户体验广泛应用

移动互联网拉近了产品与使用者之间的距离,使互动体验成为现实。有人用“消费即参与、参与即创造”来描绘今天的消费模式。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交流方式在民族文化产业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符合人天性的趣味互动体验将广泛应用,未来娱乐思维或将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用户体验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还能提升人类的幸福感。由此可见,“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所在,随着用户体验走近我们的生活,文化产业的未来也随之发生改变。互动娱乐思维甚至会融入我们衣、食、住、行、娱乐、购物、教育等各个方面,或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TX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2 文化传承生活化

所谓文化传承生活化,就是在生活中传承文化,使文化在用户日常生活的任何时间都能够伸手即得。民族文化不再是一种被排除在生活之外的“高冷”技艺,而成为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说过去的文化传承性产品仍然在延续传统手工技艺的统一规范性,那么近来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模式则实现了文化传承的活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国家层面为我们发展传统文化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中国有着丰富且多元的民族文化资源,在开发文化产业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互联网时代下的数字科技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融入,文化产业必定会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TX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3 产品销售方式多元化

彝族文化传承性产品应逐步加强移动互联网营销建设。据2018年Q2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中统计,“中国移动网民每日平均有4.2h花费在手机app的使用上;其中花费在社交网络类APP的时长达94.3min;花费在网络视频类APP的时长达58.9min;花费在新闻资讯类APP的时长为20.6min。”[5]移动互联网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础以及更贴近市场的独特优势,将采集到的顾客信息“大数据”与消费习惯进一步融合,针对性地开展设计生产,通过对文化传承性产品的精准定位,实现产品销售渠道的多元化发展。此外,新媒体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平台的融入,适应了消费者对文化产业销售方式多元化的需求,为民族文化产业市场带来更多新契机。TX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4 知识产权保护与开发并重

彝族文化传承性产品相关理论研究严重不足,其成果呈现量少而质乏的态势。因此,在原创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是未来彝族文化传承性产品研究的重点。文化内容是知识版权的核心,“互联网+”时代下的今天,版权保护将大大提升原创者的创新动力,互联网改变了传统游戏、文学等行业,文化产业即将通过互联网进行IP内容产业升级,打造生态系统,特别是聚焦于跨平台的IP和超级IP的打造。只有将知识产权保护与开发并重,文化产业的发展才可以跨越传统模式的壁垒,取得创新发展,催生下一个大创意时代。TX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 结语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刻也不能停止民族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创新的脚步,这也是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两大重点内容所在。传统以内容消费为主导的产品已不再适应当下消费需求,以“互联网+”为驱动力的时代正在走入我们生活。彝族文化传承性产品只有抓住时代发展契机,将“互联网+”与自身文化进行跨界融合,才能抓住消费者,实现产业化发展,赢得最终市场。TX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原载:《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年5期;文字来源:参考网。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