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资料与文献

彝文规范30年,实践与成就

作者:沙马拉毅 发布时间:2010-08-07 原出处:中国民族报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准备外出打工的彝族少女接受外出务工培训。 王德摄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文字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彝文规范方案》的颁布实施,促进了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进了各地彝族同胞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彝族地区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成立彝语文工作机构,促进各项事业发展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0年规范彝文正式推行后,相应的工作机构也陆续成立。比如,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恢复成立了彝文翻译室,民族印刷厂建立了彝文印刷系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等全国性的会议都设立了彝文文件翻译和同声翻译。滇川黔桂彝文古籍整理协作会于上世纪80年代初成立,全国彝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于2009年成立。四川省设立了彝语广播频道、四川民族出版社彝文编辑室和教材编译室、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彝语文研究室、四川省彝文学校以及四川省中小学彝语文教材审定委员会。西南民族大学设立了彝学学院和彝语言文学的本科及研究生专业。凉山彝族自治州设立了《凉山日报》彝文版编辑部、州编译局、州教材编译室、《凉山文学》彝文版编辑部、州彝语广播频道、彝语电视频道、彝语影视翻译公司等等。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将彝语文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研究生的“一条龙”教育,促进了彝族地区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四川省彝汉双语教育二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以汉语为主、彝语文为辅助的教育模式)自1978年创办,一类模式(在汉语为社会主流语言的背景下,在彝族地区特别是彝族聚居区创设的一种以彝语为主、汉语为辅的教育模式)自1984年创办。如今,凉山彝族自治州542所中小学的10万余名学生正在接受双语教育。其中,一类模式中小学47所,中小学在校生4441人;二类模式中小学495所,中小学在校生10万余人。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保证双语教学质量,各级教育部门狠抓彝文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30年来,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昌学院、四川省彝文学校、凉山民族师范学校等已培养彝汉双语人才上万人。目前,四川省从事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有2000余人。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川省于1975年开始用规范彝文扫盲。截至目前,全省150万12岁至40岁的彝族人口中,脱盲者达110万。30年来,四川省先后编译出版了各类彝文教材、教参、教辅600多种100多万册。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新闻出版方面,彝文出版物花开芬芳。《凉山日报》彝文版是中共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机关报,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彝文报,创刊于1978年1月1日,经历了旬刊、周刊、周三刊、日报几个阶段,发行量曾突破7000份。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族杂志》彝文版是公开发行的省级刊物,现在共发行了90余期。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文学》 彝文版是面向全国发行的彝文文学刊物,创刊于1980年(季刊),每期15万字,至今已出版100多期,常年发行量为5000多册。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语研究》是西南民族大学主办的内部学术性刊物,已出版10多期,为彝语文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0年以后,彝文网站和网页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比如,彝学网站分为汉文版和彝文版,为研究彝族语言文化提供了平台,深受广大彝族网民欢迎。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翻译出版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集》、《江泽民文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100多种300多万册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翻译出版了100多种1000多万册彝文小说、散文、诗歌、科普等读物。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编写出版了《汉彝词典》、《彝汉词典》、《彝语大词典》、《彝族谚语释义》、《彝汉英常用词汇》、《彝族年历》等10多部大型工具书。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收集整理了古彝文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语言进行了研究。出版了《爨文丛刻》、《西南彝志》、《中国彝族古籍经典》等彝文古籍丛书共计100多万册。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语文学术研究取得很大成绩,彝语文应用科学研究取得多方面成果。出版了大量彝语研究专著、论文,发行了上万本彝文电子图书。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0年来,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彝文翻译室、四川凉山彝文教材编译室、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凉山日报社、西南民族大学等单位培养了一大批彝语文翻译人才队伍,翻译出版了彝文版《欢笑的金沙江》、《猎村的歌声》、《妈妈的女儿》等上千部文学作品,涌现出一大批汉彝语文翻译家。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0年来,用彝文创作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一大批用彝语文创作的作家成长起来,创作出版了上百部(篇)小说、诗歌、散文等读者喜闻乐见的优秀母语作品。不少作品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和“巴蜀文艺奖”。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规范彝文的社会应用,促进彝语文走向现代化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9年10月,滇川黔桂彝文古籍整理第十次协作会议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与会代表就国务院于1980年批准的《彝文规范方案》的进一步推广、使用和完善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作出了《关于把国务院批准的<彝文规范方案>作为彝族规范文字的纪要》(简称《纪要》)。《纪要》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80年国务院批准规范彝文以来,彝文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实践证明,规范彝文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对彝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各民族间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会议同意,把国务院批准的《彝文规范方案》作为彝族的规范文字,在全国使用。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7年,四川省教育厅陆续发出高考设彝文试卷可用彝文答题、加试彝文分加入高考总分等文件。此后,每年用彝语文参加高考的考生达到2000多人。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8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出台招考公务员加试彝语文加分的规定,大大激发了全州各民族学习彝语文的热情。目前,彝语北部方言区在学彝语文的人数达100万之多。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发挥语言文字的信息载体作用,推进彝语文走向世界、实现现代化,上世纪80年代,与中国的汉字信息处理技术同时起步研究的计算机彝文输入法,使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彝文信息处理变成现实。计算机彝文输入法的问世是彝语文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当前,彝文输入法的系列科研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科研、新闻媒体、印刷行业、国家机关以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等全国性的会议和活动中。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2年至今,PGYW彝文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彝文处理系统YWCL、计算机激光彝文/汉字编辑排版系统、计算机彝文/汉字/西文系统、CMPT大键盘彝文系统、华光彝文/汉字/西文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北大方正彝文激光照排系统、YWPS彝文桌面办公系统、YWDS彝文系统等10多种系列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陆续被研究开发,计算机彝文字体从开始的两种发展到现在的白体、黑体、细黑体、宋体、仿宋体、综艺体、圆头体、手写体8种。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6年4月,被列为国家经委重大技术研究项目的计算机激光彝文/汉字编辑排版系统在北京科学会堂通过鉴定,并被两院院士王选命名为“沙马拉毅输入法”。这套系统具有较强的编辑功能,既能方便彝文文件输入、输出,又可处理汉字、英文,实现彝文、汉字和英文的混排。该系统为古老的彝文字汇入现代信息浪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9年,彝文完成了从文书编辑到电子彝文出版系统的过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彝文信息处理技术。中小学汉彝对照电子词典、彝文文献全文数据库研究与开发、彝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和术语库等的研制开发,均填补了国内相关方面的空白。 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推广使用彝文信息处理的同时,规范彝文信息处理标准也开始建立。1989年,四川省民委、民语委组织西南民族学院(今西南民族大学)等单位研制了《信息交换用彝文编码字符集》、《信息交换用彝文15×16点阵字模集及数据集》、《信息交换用彝文24×24点阵字模集及数据集》3个国家标准方案,并作为国家标准于1992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标准局颁布实施。该标准规定了1165个彝文字符及其字模数据,为规范彝文的计算机信息处理奠定了基础。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用多八位彝文编码字符集》(彝文信息处理国际标准方案)于1994年4月作为中国提案,提交国际信息标准组织ISO/IEC JTCI/SC2/WG2第25次会议。会上,中国代表团宣读了《关于彝文进入ISO10646BMP基本平面》的提案,全面介绍了我国彝语文使用的情况。经过讨论,WG2会议同意接纳中国提案,并提交下次WG2会议讨论。会后,英国专家休·诺斯和爱尔兰专家麦克对中国代表团提交的方案提出了不同看法。他们认为,从资料和宣传中得知规范彝文只有819个,而中国提案中则有1165个字,这会增大BMP平面占用空间,因此他们也各自提出了彝文信息处理国际标准方案。1995年至1998年间,中国再三说明提出1165个彝文字符的原因,终于说服了外国专家。《通用多八位彝文编码字符集》于1998年在丹麦召开的WG2会议上审定通过,并录入2000年版的国际信息标准集,作为彝文信息处理国际标准颁布实施。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实现机器翻译,彝语文知识库也在积极建设中。这个知识库不仅包含彝语知识,还包含彝语和其他语言的对译知识。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正在研制开发的彝语语料库包括彝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和术语库、彝文文献全文数据库研究与开发、汉彝对照标注词库等,彝语六大方言的语言资料库已经完成。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9年,彝文手机研制成功,标志着彝文进入了手持通讯工具时代,为更好地学习、应用、传承彝族传统文化提供了现代化工具。彝文手机的成功推出,被誉为“彝语文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必将有力地推动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系全国彝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主任,西南民族大学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1Z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