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古籍整理研究的又一力作——读彝文珍稀史籍《西南彝志译注》
(《毕节日报》2020年12月11日讯)近日,欣喜获悉著名彝族学者、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院长王明贵等的新作《西南彝志译注》出版,这是彝文古籍编译整理及彝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盛事,值得庆贺!
王明贵先生学识广博、治学严谨,对学业孜孜矻矻数十载,以学术研究为主业,已发表论文120多篇;出版专著、论著、译著25部;主编、副主编出版著作80多部,学术著作合计有600多万字,主持完成8项国家级项目(其中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课题9项等。他取得的成果丰硕但无美誉之举,大笔如椽但谦虚低调,是我辈学子的示范和楷模。
少数民族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丰饶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及厚重的民族文化记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滋养和重要资源。彝文古籍,作为民族古籍的必要构成部分,是彝族的文化富矿和彝人文化自信的源头,其中不乏蕴含着有关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记载。《西南彝志》,是卷帙浩繁的彝文古籍中最具盛名的一部彝文史籍巨著,是第一批全国古籍珍贵名录。其内容记述了古代彝族的宇宙观、发展史、季节气候、天文历法、家支关系、族群互动、生活图景,以及宗教、哲学等人文思想和狩猎、耕牧、手工业等经济情况。特别是对彝族家族群体内部和谐互动的描写以及彝族与其他族群间友好互动的族际关系的记录,是各民族共同书写伟大祖国的历史依据,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献佐证。
《西南彝志译注》是一部资料详实、视角多维、结构合理、体系严谨、方法独到、洋洋大观110多万字的鸿篇巨著,内容总体上分为创世、天文、地理、谱牒、人文、经济、其他等七大部分。译著在全面汇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补充了最新成果,是彝文古籍整理研究及彝学研究领域的重大学术突破,为彝族古籍文献的翻译整理与彝族历史文化的学术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译著问世的贡献和突破在于,其不仅是单本彝文古籍整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第一。
第一部用古彝文输入法录入的成果
在彝文信息处理领域,古彝文的信息处理意义重大,但难度较大而一直处于薄弱环节。《西南彝志译注》,及时运用作者及其团队前期成果“贵州传统彝文输入法软件1.0版”,录入古彝文字数最多的彝文古籍《西南彝志》并将缺录的古彝文整理入库,实现了古彝文字的计算机录入,让以手抄、照拍、扫描等传统的彝文古籍传承、整理方式提升为轻松便捷的电脑录入方式,大大提高了传统彝文输入法软件的效率,深度拓展了古彝文输入法的开发空间。这在传统彝文信息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和重要的借鉴价值,为彝文古籍的抢救、挖掘、整理、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是彝文古籍数字化的开拓性突破及彝文信息化的一大飞跃;对传承、保护、编译、整理和研究彝文古籍资源, 弘扬彝族优秀文化传统, 发展彝族文化事业都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部用现代汉语散文体翻译的成果
《西南彝志》,作为一部彝文史籍巨著,其字数、篇幅、体量和内容均为目前发现的彝文古籍之最。此前,《西南彝志》译本都是五言汉译对五言彝文,但因彝文与汉文的语序结构、逻辑思维方式等不同原因,导致句群排列的前后顺序不一致,出现了译文的单个文字和句子的意思都能明白,但将所有句子排在一起时却不好理解的尴尬境地。为此,《西南彝志译注》在遵循彝族思维逻辑、历史事实与文化渊源的前提下,首次以现代汉语散文体形式,在尊重原作、力求准确、尽量译出全部文化信息的原则上对原文进行意译和注解。从而打破以五言汉译对五言彝文的诗歌体方式的传统译法的局限性,理顺彝文与汉文语序结构关系,解决彝语句群与汉语句群不对应的问题,理清彝语与汉语思维方式与逻辑关系。译著的丰富程度、范围广度、翻译难度都前所未有,但思路清晰、资料详实、结构完善、译解正确、编注科学,且不乏相当高的译注水平以及诸多独到的见解和新颖的观点。译著的出版问世,为民族古籍文献、民族历史文化、民族语言文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通俗易懂的彝文古籍现代汉语散文体经典读本及范本式参考。这无疑是彝学及民族文献学、民族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一大学术贡献。
第一个集注、汇注、补注文本,提供各种校注本
《西南彝志译注》是一部以今译与汇注、集注、补注相结合而成的最新成果。该成果的出版是彝文古籍整理、翻译和研究领域在彝学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上的突破和创新,这在彝学研究成果价值和方法意义上都具有重要作用。
译注者通过汇校、集注、补注、纳新、录旧、编号和标行等简洁科学,并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的编制方法,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检索途径,准确、规范的文献数据,使读者能够快捷、准确地查阅原文与彝文,从而扩大文献的使用范围, 提高文献的使用价值。在全面、系统地汇总《西南彝志》的全部译文,充分吸收前人所有翻译成果的同时,汇集、甄别前人所有注释,正确译注、解析所有版本,最终形成迄今为止最全面、完整、科学、准确的一个译本。
第一次对《西南彝志》进行准确翻译、科学编码
基于其在彝文古籍中的巨大影响,《西南彝志》自问世以来出现版本较多而不利读者参考和阅读的现象。于是,对《西南彝志》不同版本进行全面梳理、统计和编码显得非常必要。但关于《西南彝志》有多少个抄本(版本)、译本及整理本的问题,学界始终没有一个系统的梳理和统计。因此,作者在此次的整理研究中,根据其实际情况对《西南彝志》不同版本进行了全面清查。这主要体现在对其彝文底本与汉文参考译本的编码和选择。
首先,作者将无译文的彝文抄本和版本A本(原著本)、S本(手抄本)、Y1本(第一次影印本)、Y2本(第二次影印本)进行编码,并选择Y1和Y2本作为译注底本。其次,将汉文的参考译本C本(初译本或首译本)、X本(选译本)、B本(编译本)、X1本(选编本)、M本(资料本)、Z本(杂译本)进行编排,并将X本和B本作为译注重点参考译本。最后,在系统分析、高度总结彝文底本和汉文参考本的基础上,推测出《西南彝志》未来可能出现的版本H本(汇注本,今译汇注本)、J本(今译本)、D本(电子本),R(软件本)、W本(外译本)等5个版本。
通过不同版本的文本编码、翻译,为研究者提供一部内容详实、结构完整、方便阅读的译著。这不失为彝文古籍整理研究中以资借鉴的一种重要方法,对彝文古籍的汇校、汇注及相关研究都意义非凡,对促进民族文献学的发展,完善民族文献学的体系具有一定作用。
同时,作者还研究发现并首次厘清了《西南彝志》和《哎哺啥额》不是同一古籍的问题及其误解。
总之,《西南彝志》是一部被誉为“彝族古代百科全书”的历史文献,含有较高的资料性、历史性、文化性等学术价值。书中有关社会、文化现象的历史叙述和事实呈现,是彝族先民理解人与社会及叙事明理的独特方式,是彝人对现代社会的知识贡献。《西南彝志》的集大成者《西南彝志译注》,是一部思路清晰、体例完善、整理全面、编码目科学、资料详实、方法得当、翻译准确的力作,是一项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文化价值和文物价值的文化遗产,其正式出版具有重大意义,对今后的彝学研究和当前的彝文古籍整理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当然,金无足赤,白璧微瑕,译著也存在着因限于篇幅未附上彝文和研究部分及装帧设计不够精美等瑕疵,但瑕不掩瑜,这并不影响译著本身所具有的重大理论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西南彝志》,是彝族文化集中体现的标志,是浩如烟海的少数民族古籍中的经典文献,对其全面整理、系统编注、科学翻译,细致梳理,并深入分析其所有版本全本,全面反映其所有译本全貌的版本《西南彝志译注》的正式出版,是抢救保护人类精神财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资源的一项文化行为。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作者:系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所属专题:
彝族学者王明贵/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绿树挂银珠》——一篇涵蕴丰富的...
- 2 《云南彝学研究》(第二辑)出版
- 3 《宇宙人文论》
- 4 彝语辞书
- 5 《彝族六祖迁徙典籍选编》
- 6 《彝族源流》
- 7 《滇南散记》简介
- 8 《鹰灵与诗魂——彝族古代经籍诗学...
- 9 几部彝族经典著作
- 10 《鹰灵与诗魂——彝族古代经籍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