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博萃 Blog

当前位置: 首页 > 博萃 > 博文

请问,您的“神来之笔”……

作者:施袁喜 发布时间:2010-04-20 原出处:施袁喜的博客 点赞+(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大约两年前,我还在一个庞大的电视机构里工作。在无限加班的专题片编导之余,开始跟随几位被娱乐记者追着的晚会导演学习串联,从写结构大纲到排练成形。这一经历使我知道,晚会导演其实是一项集体工作,你要过多地考虑灯光、服装、化妆、道具、舞美、音响、资金、资源、人员整合……无限需要的是一个人的协调和组织能力。

  忽然有一天,我厌倦了这个圈子。

  因为,那一天,在惨白的灯光下,我一目十行的阅读停留在大卫·马梅《导演功课》里的这句话上——“艺术家的任务是把最简单的技术学得完美,而不是去学太多的技术。如此才可以使困难的事变得容易,容易的事变成习惯,习惯的事因此可以变得更加美妙!”击案喊绝之余,忽对相信经验、职称、荣誉证书的导演们心生怀疑,“请问,您的神来之笔在哪里?”

  我开始如诗人般坚信导演必须首先是一名艺术家,其次才是一门手艺。与信赖经验相比,我更相信天才、创造、灵光一闪、神来之笔……这些宿命般不可把握与学习的东西,是人生积淀的结晶,更是“如何摆脱平庸”的思维出口。

  一个人并不需要能看才能写剧本,他需要的是能想象。如梦境,大卫.马梅写道:“梦中的影像不但有趣而且多样,更重要的是,他们大多数互不相干。初看上去,他们只是并置在那里,显得不连续且毫无意义,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他们中间存在着既简单又高明的互动关系,从而带来了深刻的意义。”所以,“电影是梦境的串联。”一切无不是。人生亦然。这位操刀过《拜金一族》、《大审判》、《赌场》、《桃色风云:摇摆狗》、《我为电影狂》等狂想之作的编剧,向导演角色的华丽转身,不过是天才思维的自然拐弯,用不着如《纽约时报》般惊讶。

  关于导演课程,在另一部麦基先生所著的《故事》里,也已经将足够的篇幅奉献给了形式,而不是公式。它超越僵死的教条,发掘出名作中那些无法被人忽视的神来之笔,如大卫·马梅笔下炸开的惊雷。如何谓节拍?场景?场景序列?幕高潮?影片高潮?如何充分展现主题、背景和气氛,以及人物和人物塑造作为一对相对概念的重要性。如亚历士多德所言,是惊奇(surprise)和必然性(inevitability),使庞杂的叙述变得简单,且有震撼心灵的力量。

  或许,与其机械重复一种工作,不如试图在工作中果敢创新,导演就能找到“神来之笔”藏身的地方,并将之展现出来,大放异彩。

  根据作者在哥伦比亚大学电影学院一系列课程内容记录而来的书,很容易使人怀疑是否又是一部“备课笔记”。然而,读到不足10页,这种顾虑就消失在作者独特的编剧技巧及三部剧情片的实务经验中,“摄影机应该摆在哪里?”“这段故事的主旨是什么?”“怎样指导演员?”……对于一些误以为这是些小儿科问题的导演而言,其实具有建设性的引导作用。

  忽想起“理性,建设性”这五个字来,那是我24岁时工作过的一家财经报纸的办报理念。很多年过去了,我发现,好的理念就像真理,可以指导一切工作,甚至人生。wh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