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吊草村里的“国际范” 彝族非遗引老外打卡
结绳记古今,绣技传千年。大理彝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瞿标祥多年来坚守乡土,用一个手工绳结连接起彝族传统文化和国际市场,帮助彝族群众将手工艺品走向国际舞台,用匠心与传承守护彝族村寨文化根脉。初秋的上午,秋意渐凉,吊草村里一处彝族古宅院里,袅袅炊烟中彝族调子悠扬清亮。走进大理市结绣艺术非遗传承基地,“结绣门”三个大字十分醒...
分类: 要闻 点击: 日期: 2024-10-19 04:18:07
彝族英雄带:从远古走来,穿在身上的骨刻图符文化
彝族英雄带,甘洛彝族人称为“都沓”或“尔活都沓”。也称为“勇士带”,是人们对英雄的敬畏和崇拜,体现了对勇士、智者的认同和肯定。现在已发展为整个彝族北部方言区人人珍藏、佩戴、装饰的挂件,具有浓烈的民族文化和区域审美气息。...
分类: 服饰 点击: 日期: 2024-03-31 09:37:40
双柏县彝族非遗:彝族啊噻调
“彝族啊噻调”,流传于楚雄州双柏县境内安龙堡乡、大麦地镇,是一种古老的彝族山歌,因为传统民歌开头和结尾处都用衬词“啊噻”、“哎约噻”而得名。啊噻调演唱内容广泛,如天文地理、日月星宿、山川河流、花鸟鱼虫、四时农事、历史、叙事、传说、故事、求教、盘问、抒情等样样俱全。唱词可长可短,可唱一时一事,亦可唱上千行的叙事长...
分类: 歌舞 点击: 日期: 2023-12-26 05:42:56
彝族非遗文化在传承保护中绽放出时代光彩
多年来,白路镇多措并举致力于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推动弘扬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持续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注入新的活力与色彩。...
分类: 要闻 点击: 日期: 2023-08-18 05:46:07
彝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与利用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少数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具特色。随着历史的变迁,特别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影响,少数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如何保护和抢救这些优秀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针对彝族口头非物...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3-08-14 05:27:38
彝族非遗:三眼土洞箫——春秋战国传来的远古之音
据《文山地方县志》记载:三眼土洞箫,即“三孔陶埙”,吹孔气鸣乐器,为文山县追栗街大兴寨彝族特有乐器。彝语称之为“底劳”。和流传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埙同属一类,是古老的吹奏乐器。...
分类: 歌舞 点击: 日期: 2023-09-08 05:47:17
非遗新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探彝寻道队深入云南丘北县开展彝族非物
近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财经学院探彝寻道队深入我县开展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访调研活动。探彝寻道队一行11人,她们先后到丘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普者黑民族文化展示厅、喀斯特湿地公园、普者黑仙人洞村等,紧紧围绕着丘北彝族的民居、工艺、服饰、歌舞、传统习俗、特色美食、特色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开实地采访调...
分类: 要闻 点击: 日期: 2023-07-20 20:20:38
国家级彝族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在云南武定拍摄
近日,省非遗中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组,到我县猫街镇对彝族服饰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普玉珍进行为期十天的抢救性记录采录工作。县文化馆和猫街镇文化站协助开展记录工作。...
分类: 传承 点击: 日期: 2023-04-22 05:03:25
彝族非遗:蒙自周德学演奏的彝族鱼鳞片吹奏
彝族鱼鳞片,是蒙自雨过铺镇等地彝族聚居区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演奏乐器。吹奏用的鱼鳞片一般从8-12斤大小的鲤鱼、草鱼两肋选取,挑选时要选柔软而又有韧度的鳞片,以便吹奏时鱼鳞片能吹出更准确的高音和低音。...
分类: 歌舞 点击: 日期: 2023-02-04 20:29:56
“外环境”与“链接键”:5G时代非遗短视频传播之思——以彝族非物
文化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传播,而传播是文化生存与发展的活性机制。5G技术全面打破时空地域限制,其在传播上的大流量、快捷性及影响力拓宽了非遗传承和展示的空间,而短视频作为立体化、多维化的信息载体,对推动非遗的技术传播与创新推广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我国非遗的代表之一,彝族非遗在传承和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因...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2-07-20 05:09:06
哀牢秘境中的双柏彝族非遗“三笙”
双柏是“中国虎文化故乡”,从2007年开始,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十前后,“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在双柏县城妥甸镇举办,已经成为全县各族人民最隆重的民族节庆,在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双柏形象,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分类: 歌舞 点击: 日期: 2022-03-24 05:51:30
非遗毕节:赫章“彝族铃铛舞”的传承
今年64岁的苏万朝,家住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铃铛舞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2岁,苏万朝和父亲学习铃铛舞,至今已有50多年了,是家族里的第五代彝族铃铛舞传承人。1977年,苏万朝开始带徒弟,走上了传承彝族铃铛舞的道路;目前,他已先后教授了300余名彝族铃铛舞舞者。...
分类: 传承 点击: 日期: 2022-03-04 05:38:33
非遗名录:蹢脚舞(省级 凉山)
会理彝族“蹢脚舞”,也称“跌脚舞”、“笛子舞”,彝称“且别底”、“谷追”,由彝族古老的传统舞蹈发展演变而成,它在彝族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尤其在节日庆典中更是不可或缺的群众性活动的风俗习惯。...
分类: 歌舞 点击: 日期: 2021-05-13 05:24:18
非遗名录:彝族磨尔秋(省级 凉山)
磨尔秋,当地彝族称“格丛”。“格”彝语意玩耍,“从”彝语原意为独木上行走,后来延伸为玩具之意。广泛流传于甘洛县及其周边的彝族地区,在彝族年庆活动期间开展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也是一项具有娱乐表演性质的传统民俗。此项竞技,历史悠久,参与性强,影响巨大。...
分类: 节庆 点击: 日期: 2021-05-10 05:42:52
非遗名录:玛牧特依(省级 凉山)
玛牧特依又叫“玛牧伟尔”、“玛牧”等,是彝族人民口头流传的传统道德教育经,主要起着典章制度、民族习惯法、教育启迪、劝学劝说等作用。以优美的古彝语诗句,以富予哲理的格言句式,以教育、训导、劝说的文化口吻,以智者、贤者、能者的思想,影响和维系着彝区社会几千年的历史。...
分类: 语言 点击: 日期: 2021-04-28 05:19:42
毕节市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精粹展示
精美的漆器制品、古老神秘的彝族“撮泰吉”、绚丽多彩的苗族服饰、清润悠长的三眼箫……这些承载着毕节各族人民文化传承与记忆的艺术,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非物质文化遗产。毕节这片神奇、美丽、富饶的土地,孕育了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也保存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非遗文化的百花园中,毕节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交织、融...
分类: 传承 点击: 日期: 2020-11-10 05:23:17
非遗名录:布拖彝族阿都高腔(省级 凉山)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布拖彝族先民们,在劳动生活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在繁重的劳作中,为了减轻自己的劳动压力,触景生情,以情起兴,信口高腔,抒发感情,一代又一代地传唱,不断加工,不断创新,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民间歌谣——阿都高腔。...
分类: 歌舞 点击: 日期: 2020-10-07 05:39:39
“彝”韵新风·凉山印象:2020北京时装周上的彝族非遗彝绣衍生品
2020年初,北京服装学院与凉山州妇联达成战略合作,通过行业指导、设计帮扶、平台资源引入等,推动彝绣产品市场转化,实现凉山彝绣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北京服装学院设计师品牌联合凉山州彝绣企业及彝绣传承人共同打造80余款带有彝族刺绣的服装服饰、箱包、首饰等产品,2020年9月19日,以时尚新姿态,亮相北京时装周,“彝”韵新风 · 凉山印...
分类: 资讯 点击: 日期: 2020-09-28 06:40:09
最美家庭茶春梅家庭:一位非遗传承人的幸福家庭
茶春梅家住巍山县马鞍山乡青云村上闭家小组。茶春梅家庭是一个幸福的7口之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家庭和睦,乐于助人,全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分类: 要闻 点击: 日期: 2020-03-25 15:22:46
凉山七年:想把深山里的彝族非遗打造成致富“网红”
作为彝族服饰技艺传承人阿牛阿呷团队成员,刘烨龙相信,非遗产业的市场还有很大,有了现代化网络工具、短视频平台快手的助力,彝族的古老文化和技艺一定能找回应有的价值,进而改善大凉山的贫困面貌,为彝族人民带来更多的收入和幸福。...
分类: 公益 点击: 日期: 2018-11-03 16: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