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彝族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在云南武定拍摄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近日,省非遗中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组,到我县猫街镇对彝族服饰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普玉珍进行为期十天的抢救性记录采录工作。县文化馆和猫街镇文化站协助开展记录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依靠传承人的口传心授和言传身教进行延续。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关键,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他们以超人的才智和灵性,储存着、掌握着、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类别的文化传统和精湛的技艺,他们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宝库,又是非遗保护的主体和核心,由于传承人的这种核心性与不可取代性,开展抢救性记录工作意义重大。
普玉珍老师,从事彝族服饰制作工艺 30 多年,她掌握火草纺织技术、服装裁剪、缝纫、花样剪纸以及武定彝族纳苏、纳罗、乃苏、罗罗、撒尼等 5 个支系的服饰制作工艺,无论是平绣、挑花、锁绣、辫绣、打籽绣、贴布绣,还是多种技艺依图案的需要并施,她都是信手拈来。2009 年命名为县级民族刺绣传承人,2010 年被命名为州级民族刺绣传承人,同年 5 月被命名为省级彝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2016 年被命名为彝族服饰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此次抢救性记录,通过利用数字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包括资料收集与影像采集,对传承人的口述史、项目实践、教学传承进行全方位记录,将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普玉珍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为后人传承、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服饰留下资料。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作者: 李绍德,武定县委宣传部;邵诚梅,武定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