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小品

中国怪圈:世人都说神仙好,就是功名忘不了

作者:普驰达岭 发布时间:2007-09-14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很多时候,自己在想:坐在后现代学术殿堂的中国学术话语者们能否都可在压力之下保持一种求知问道之心?因为这样的学术态度对于人文言说的意义非同小可。i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解惑明智为主旨的思想活动总是以怀凝为基本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批评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知识人的学术研究也离不开相关的“问题”。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时下越发成为一个问题,是由于在一个时尚化的时代,学界也未能免俗地正在成为一个文化作秀的舞台。“问题”总是显得有点沉,“怀凝”的严肃姿态也往往会动摇种种道貌岸然的规矩。这对于已习惯于轻歌漫舞、热衷于以“天下”作舞台展开展一场全民性欢乐总动员的人们,无凝是彻头彻尾的不识时务的另类。而那些固执己见的思想者,于是只能成为文化圈内的失语者,诸如此类真正动心弦的学术问题,自然也就从热闹如庙会的话语喧哗中缺失。
    作为一种代价,伪学术在冠冕堂皇地构筑起一道当代中国蔚然壮观的人文景象,伴着学术工业的发达,大面积登场的观念沙尘暴日益在破坏我们的精神生态。一方面是真正问题意识的匮乏,另一方面却是学术著作前所未有的高产,这与其说是标志华夏思想文化的振兴,到不如说是一种伪学术腐败的典型症状。在人文著述中,让知识论君临一切独步天下的做派,无凝是一种冠冕堂皇的取巧,常常只是为那些无关民生的高谈阔论进行哗众取宠的表演提供方便。
    对于当今的人文学术,不仅要重新强调“问题意识”,更有必要追究其“问题动机”作为一番知识社会学的考量。在一个不仅没有英雄、而且连凡人都已遭解构的后现代生存状况中,再要想拥有那种超越既得利益的客观问题、将对真理的“解蔽”托付于话语主体的超功利立场,这已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玩笑。真是验映了这样一句话:“世人都说神仙好,就是功名忘不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