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栖息之所
猊江练江奔流不息,嶍山峨山峰峦叠翠。“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有时,一个来自洪荒的声音会这样问我,我禁不住在故园山水间追根溯源。
我一次次梦回先祖阿普笃慕带领的嶍猊蛮族群,穿越远古蛮荒,轻叩老龙洞旧石器时代的古人遗迹,乘着“东桥明月”,听着“南寺晨钟”,在“四山通秀气,两江夹孤城”的中心点,在“龙江渔唱”的遗响中,最终找到了彝人子嗣的心灵栖息之所。
猊练两江,从历史的层峦叠嶂中向东而去,交汇成彝族人文历史的不解情结,在历史渊薮中浮起一座彝族文化崇拜的图腾。2008年,县里建成占地1.3万平方米的阿普笃慕文化园。近7米高的基台基座上,8.1米高的阿普笃慕铜像坐西向东,守望着彝族六祖分支而又九九归一的历史源流;六子慕雅切、慕雅考、慕雅热、慕雅卧、慕克克、慕齐齐的铜像分列两侧,凝聚着民族团结的向心力。祭祀广场,三弦造型小型舞台,“火把”灯,用如茵草坪和繁荫花木绿化四周的清水平台,散发着峨山悠久而浓郁的彝族地域特色。虽是弹丸之地,却彰显出彝族文化的柔韧张力,成为彝人追根溯源、谒祖归宗之所。
江水烟波深处,山岚迷雾之外,来自远古尘烟的空谷足音,隐隐在耳旁萦绕。侧耳聆听,却又每每缥缈迷离。而当从“远古三十五世里”经“洪水漫天庭”到“天女嫁笃慕”再到“笃慕生六子”,基座上的六幅浮雕和照壁上用汉字、彝文镌刻的《彝族祖先阿普笃慕的传说》,怀着虔诚皈依的心绪徜徉阅读,终于从冰凉的花岗石探寻到彝族充满烟火温情的前世今生。凝固的《彝族分布示意图》,展示出彝文古籍《指路经》引导六子披荆斩棘、迁徙跋涉的路径,演绎西南地区九百多万彝族子孙的拓荒耕耘、繁衍生息的历史脉络,沉淀为厚重的彝族文化元素和鲜明的彝族文化符号。
心安之所就是家。我血脉里延续流淌着彝族的基因。阿普笃慕文化园,因为承载着打造彝族“先祖文化”的使命,成为我的心灵栖息之所,也成为我们彝族子孙的精神皈依之地。循着彝文古籍《祭祖经》的轨仪,2009年11月26日,文化园内隆重举行“中国首届彝族祖先阿普笃慕文化节彝族祖先铜像开光暨祭祖大典”,来自云贵川桂等地的彝学专家、彝族后裔与峨山的彝族儿女们一起祭祀祖先,峨山成为全国阿普笃慕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每年火把节、祭祖节,男女老少欢聚在文化园里,祭先祖、燃火把、对山歌、跳花鼓,欢歌笑语谱就一曲韵律欢快的交响乐章,归属感和自豪感在彝家儿女的心间荡气回肠。
峨山是新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除一年一度的民族节庆之外,在平和宁静的点滴时光中,你将能更加清晰地触摸一个峨山民族文脉的律动。寻常日子,不管是月色溶溶、霓虹闪烁的夜晚,还是蓝天白云、清风徐来的白天,总有外地游客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游览;更多的是县城里的人们在文化园里休闲娱乐、挝乐健身,文化园成为彝族群众的精神家园。
日升月落,寒来暑往,不变的是阿普笃慕慈祥的面容和坚毅的目光。他见证着淳朴勤劳的彝族子孙,每天迎着旭日东升,沐浴着时代光辉,一步步把一个千年的梦想变成现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快乐的彝族年
- 2 良心莫瘦――感悟人生系列之十
- 3 天堂里有没有互联网?――追悼文友杨...
- 4 火把节记事
- 5 读写人生(自传体散文)
- 6 彝人,望你一路走好
- 7 曾经年少爱追梦
- 8 最后的晚餐
- 9 彝族过年
- 10 母亲在夜里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