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小品

普显宏:寻访南华段氏土司府遗址

作者:普显宏 发布时间:2023-08-26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2011年10月我进南华城上班,写了篇散文:《春访灵官桥》,其中提到南华县城边上的一座危桥,镇川桥,也就是土城大石桥。那时古桥还没有加固维护,知道了这座桥是三百多年前白族土司段光赞出资修的,历尽艰辛,前后花了十年时间才建成。徐营河硐前海原来有个“段公闸”,蓄水,则闭,泄水,则开,也是康熙四十四年段光赞倡修的。段光赞还捐修过河硐等地的一些寺庙,受段光赞的影响,其妻杨氏又捐资修建了徐营下闸桥,其妾捐资修建了徐营闸坝桥。封建时代的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统治,有邪恶的一面,也有善心义举的一面。
D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早的段氏土司署衙不在徐营镇景,而在镇南州署左侧,原县城西街老县委会内。后因兵乱移至东街重建,在原工交局旁边。再后因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度,段氏土司于清代移建徐营镇景村,现镇景村仍有段氏土司后人居住。D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usi3.jpg

在徐营与民间艺人何文龙交流

南华镇境段氏土司府遗址,我和李天永早就想去寻访。还有打响腾越起义第一抢的钱泰丰墓在何处?如今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楚。李天永打电话问县志办的李茂忠,也没有一个准确的信息。还是我想起柿子树下王河经常来医院找我要《龙川江》阅读的打碑人何文龙,一问果然两者他都知道。我们先去踏勘钱泰丰烈士墓,后返回镇境踏勘段氏土司府遗址。D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段氏土司,镇南州土州同,白族,其领地在今南华县徐营村委会镇境一带。段姓乃大理国皇族姓氏,南华段氏土司为大理国皇族后裔。康熙《镇南州志》载:“段良,大理国平章后裔。元时为金齿路金事(今德宏州一带),明洪武十五年效顺,授土州同。其后段努袭,段节袭,段护袭,段梓潼保袭,段然袭,段时泰袭,段錦袭,段钦袭,段承祖袭,段明柱袭,段光先袭,无嗣。国朝顺治十六年,弟段光赞袭,段恒敲袭。”光绪《镇南州志略》“土州同”一目中续有“段恒章、段仁昭(乾隆间袭)、段钟泰(嘉庆间袭)。”民国《镇南县志》也只记段钟秦止。D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镇南段氏土司,文职,从六品。历代承袭史料档案,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清内阁题本大库,是研究清代段氏土司承袭经过的重要历史文献。其实,镇南州土同知段氏最后一任土官应是段新业,其墓志详细记载了镇南州段氏土同知世袭情况,与明清土司底簿所载相同,增加了段钟泰之后所袭任者:钟泰生嗣清,嗣清生鸿声,鸿声生建东。D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usi4.jpg

至今可见的白族段氏土司城墙遗迹

段新业,字建东。其墓在龙川镇徐营村委会镇境村段土官墓地,碑为大理石质,行楷直书,清末举人余亲贤撰文,唐秀山书,民国十七年(1928年)段新业之子段文林等立。诚如《世袭土州同段建东墓志并序》中所述:鸿声(建东父,段良第十七世孙)。遭杜文秀之乱,其父带领土练,随同李军门信古,为国出力,进攻瓦碌,于同治九年二月阵亡。斯时公(公:指段建东)行年九岁,托叔鸿发为之摄理一切政务,曾请袭职有案,后因资斧不继未果。D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镇境原来叫正景,当年的土司府衙已不复存在,原址上已盖起了现代小洋楼。我们见到的唯一遗存,就是村边南面山坡上还有两百多米长,高约1.5-2米的城墙,墙边是一些高大的桉树。据文献记载,原来的镇境土司城墙有一千多米长,城内有花园,水池,建筑规模宏大。咸丰年间,段氏士司与杜文秀、杞彩顺起义军交战,土司府衙曾在战乱中被烧毁。但在咸丰战乱的18年中,段氏土司府仍然存在。D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usi2.jpg

在徐营镇境采访段氏土司后裔段国升老人

幸好我们寻访到今年83岁的段氏土司后裔段国升,他说过去西南十八土司,段氏是第一大土司(这个我存疑,段氏土司虽然是大理国王的皇亲国戚,实际管辖范围很小,背景最大还差不多),府衙的印章是铅铸的(一般的是木刻),可惜解放后大炼钢铁时收去熔化了,但装印章的木盒还在。我们叫他拿出来让大家观赏,结果老人拿着手电筒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不忍心图一时之快,再劳神他老人家了。D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人还讲到了土司府衙审案的情况,说我们刚才经过村口的一个坡叫称杆坡,那里有一个惩治罪人的刑具,就是把做坏事的人的头发拴在吊杆上吊起来审讯或处罚,故叫称杆坡。还有我们进村时经过的一个小坝塘,叫迎春坝。原来是一个小山包,挖坝时出现了异常情况:今天挖下去一截,第二天土又会被填满。后来发现是夜间有一只仙鹤飞来所为。人们把这只仙鹤的脚打断后,才把迎春坝修建成功。现在的迎春坝,长满水草,似一沼泽地。何文龙告诉我,解放后,有人到这迎春坝里来寻宝,脚踩下去到处是淤泥,唯有一处是硬梆梆的,人们用锄头挖开,发现是一个喂猪食的猪槽,破开猪槽一看,里面藏着一些亮哗哗的金子,还有金鸡……D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可以肯定的是,段氏土司从光绪年间就走向没落了。光绪《镇南州志略》在记述州内户口时有段土司所辖人口数:“段土司所辖免户九十四户,四百六十三丁口。”从所免租户看,当时段氏土司所管辖范围很小,户数不会超过千户,与那些大土司相去甚远。据段国升老人说,到全国解放时,段氏土司后裔在当地已算不上是什么大户了,生活贫困,与一般人家没什么差别。但土改时划阶级成份,他家仍被划为地主。D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感到非常困惑的是,三百多年前南华文献之祖陈元编纂的康熙《镇南州志》明明白白记载,世袭的段氏土司是僰人,即白族,是大理国段氏国王的后裔,即皇族。但现在镇境全村三十余户人,均全部都自称是汉族。这段氏白族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都改成汉族了呢?上个月我们到雨露白族乡采访,今年七十七岁、白族大刀舞省级“非遗”传承人杨正荣告诉我,他十八岁就在沙桥教书,曾到那一带的墓碑上认真查看过,发现从沙桥过来的很多村庄的古墓碑上都刻有“大理白族”的字样。我还听说徐营河硐一带,过去全部是白族,现在也都全部改成了汉族,据说这样改可以免税或者有什么好处。如果是这样的话,南华县的白族人口其实比现在要多出四五倍,有三四万人之众。南华的这些白族为什么都改成了汉族?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改成汉族的?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会关注和研究。这一质疑,我希望有人专门来研究考证一下。D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所属专题:

彝族作家普显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