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小品

普显宏:加入楚雄作家协会的经过

作者:普显宏 发布时间:2025-03-22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25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6月9日早上,余继聪从微信上发了张图片过来,是双柏县文联原主席苏轼冰早期加入楚雄州作协的会员证,并感慨:他这个会员证有30年了,都成文物了。我一看他这个会员证是1990年8月31日签发的,编号是79,照片上盖有钢印。就对余继聪说:我的是1982年的,后来1985年又发了一个,格式应该跟他这个一样的。余继聪又说拍照发上来我看看嘛,文物了。我答应下午发给他。下班回来煮着饭,我去翻抽屉,翻了半天,终于找到曾经想要丢弃的两本证书。
oj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z1.jpgoj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的记性非常好,如我所说,我的确有两本楚雄州作协会员证书,19岁入会。1982年《金沙江文艺》第6期发表了我的短篇小说《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期间为改稿周末从东瓜卫校下楚雄跑过一趟编辑部,杨继中副主编专门在办公室等我。记得1982年的这本会员证就是这个时候他拿给我的,因为我没带照片,证书上也没有编号,上面的字看样子也是我自己回校后填的,但盖有“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印章。当时,杨继中老师可能就随手递给了我一本盖章的空白会员证书。所以,多少年后,我总认为自己加入的是“州文联”会员证,封皮也是如此。其实,那时我加入的是“楚雄州文学工作者协会”,还没有作家协会之说,州文联之下的六七个协会都是冠之为“工作者协会”,不敢称之为“家”。文联是个社会团体,对个人没有什么实质意义,我也从来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但是,那时的楚雄州文联,特别是《金沙江文艺》编辑部,把培养少数民族作者作为第一要务,只要发现一位有写作潜质的基层作者,在他们看来就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他们发证书给我,是当真的,是真诚的,目的就是想培养我,鼓励我写作。oj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记得第二本会员证,是1985年州文联发通知给我们,说是要重新登记,交一张半寸免冠照片。照片我是从信封里寄出去的,证书是在一次到州文联开会时拿回来的。从现存证书看,此证保留了我1982年11月入会的真实记录,我的编号是014,即我是楚雄州第14位入会者。不同的是多了“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钢印,还多了一个“楚雄彝族自治州文学工作者协会”的红印。“楚雄州文学工作者协会”也就是现在的楚雄州作家协会的前身,这个“文学工作者协会”从来就没有叫响过,只是开文代会在分组讨论时与其它工作者协会相区分(其它还有舞蹈工作者协会、摄影工作者协会等)。杨继中当任首届楚雄州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也是在他病故之后我才知道的,平时我从来没有听到有人叫他杨主席。现在的“楚雄州作家协会”之称谓,可以说是近十年来与时俱进,才跟全国各地统一起来的。但我们自己也很少这样说,就是没有理直气壮过,因为我们知道,这里面水分很大,作家修养参差不齐,有很多会员与作家的内涵还差得很远很远,他们不知道敬畏文字。oj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所属专题:

彝族作家普显宏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