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显宏:开遍空山白芨花
在去南华县徐营柿子树下王河钱太丰烈士墓的路上,我们经过镇境白芨生态庄园,一群人便下车进园拍摄图片。这个镇境白芨基地,很多年前就听人说起过,楚雄州内四面八方的人来参观考察,我也想去看看。多少次去雨露白族乡,路过这个近在咫尺的白芨基地,都因为赶时间,说是下次再看,结果就这样一次次错过了机会。
镇境白芨生态庄园就在公路边上,我看到一排一排的树荫下种植的一片又一片的白芨,呈条块状。两边的树是蓝花楹和樱花,蓝花楹树冠巨大。这种树生长快,开花时蓝莹莹的很有观赏性,但也会与地里的白芨争夺养分呀,种在这里应该不太合适。哪为何在白芨基地上要栽这种树呢?可能是白芨需要阴凉潮湿的生长环境,冬天还需要覆盖草帘防霜之故。
说起白芨,我就太熟悉了。小时候,一到冬天,我们就喜欢进大山箐深处寻找野生白芨,尤其一个叫碾房箐的地方最多。白芨生长在背阴潮湿之处,故干燥向阳的山坡是不生长白芨的,你只能向树密林深植被好、地面湿润、长满苔藓的树下去找。冬天,林中的杂草全都枯萎了,只有这白芨的叶子还是绿茵茵的,故哪里生长着白芨,一眼就能看出来。那些白芨,就像地里的小白菜,一有都是一片一片的连片生长,就像是人工撒下去的种子。但是我们只是把其中看着大的那一株采回来,留着那些小的做种,今后年年都还可以来此采白芨。如果你一次把它全部采光,那今后就绝种了。采白芨不能拿锄头挖,那样会破坏它的生长环境。生长白芨的地方,都是腐质土,松软湿润,用食指插下去,扣出泥土中一个半透明、锥形的块茎物,这就是白芨。但在我未学医前,从村人及父母口中得来的叫法不是白芨,而是称之为“小白鸡”。
白芨是好药,这我小时候就知道。采回家的白芨,是给母亲封脚裂子用的。每年冬季,母亲的脚后跟都会开裂口,像一张婴儿的小嘴一样张开,血淋淋的,让人看了就害怕、心疼。这都是大跃进时期兴修水利,冬天赤脚与泥水打交道落下的病根。更严重的时候,是家中冬腊月背烧柴的那几个月,百多公斤的负重,让母亲脚后跟处的裂口挣出鲜血,有时还会发炎化脓。至今印象深刻的是,每当此时,母亲用热水汤脚后,就从水缸旁拿来“小白鸡”,在煤油灯下把脚后跟放在一个草墩上,然后就用指甲括“小白鸡”的肉泥往脚裂口处填抹,把裂口填平后,再用一块破布条贴上粘牢,过几天这道裂口就长好了,不疼了(没有“小白鸡”时,用红糖也管用)。这能长肉的“小白鸡”,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真是太神奇了。
后来我读了楚雄东瓜卫校,才知道当年我们农村人叫的“小白鸡”,其实就是如今的名贵中药材白芨,具有收敛、止血、止痛、消肿、生肌的作用,特别是对无药可救的空洞型肺结核,是古今治疗肺结核的良药。
白及又名白芨。明代药圣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草,“白及”中说:“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名白及。” 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王士祯在其《香祖笔记》卷九中记载:“余丙子使蜀,山路中见白芨花,因得‘西风尽日濛濛雨,开遍空山白芨花’的诗句。”白芨因为是名贵中药材,花有紫、蓝、黄、白、粉等色,夏天盛开时十分美丽,故古代备受骚人墨客的诗句赞美。清代诗人张杰,有七言绝句《白芨》一首,对白芨的形态描述极为准确。
碧如蕉叶倚雕栏,细穗枝枝茁紫兰。
纫佩何须滋九畹,移来幽谷共君看。
还有清代诗人张若骕,也有七绝《白芨》一首传世:
一曲清溪似若邪,鱼庄蟹舍夕阳斜。
香生十里平山路,开遍西风白芨花。
但当我们进入白芨生态园,发现这里种植的白芨与我小时候认识的白芨完全不一样。虽是初夏,白芨却已长一尺来高,三四台叶子,茎和叶极像山上的野姜,还开着几朵紫红色的花。而我小时候在家乡山箐里见到的野生白芨,记得就只有对生的两三片叶子,叶片远没有这么肥壮。是不是使用了农家肥之故,或者是引进的新品种存在差异。白芨是名贵药材,人们都极力赞赏,但我也时常听到农药化肥污染严重,药材品质不够理想的说辞。想想还是我们当年从山野采回的野生白芨最好。
经采访了解到,南华县徐营镇境白芨基地是楚雄州2017年第二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26个项目之一,当时州人民政府州长杨斌,州政协主席杨静等州级领导,十县市人民政府县市长参加了开工仪式。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模式,镇境白芨基地计划投资2.9亿元,用7年左右的时间,在南华县建设一个集白芨种植、精深加工、销售、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白芨生态产业示范园。把庄园打造成白芨科普培训基地、旅游参观体验基地、手工体验馆,与农户合作建立旅游配套的民宿和餐饮等服务,提供游客休闲、娱乐、养生等体验。目前,镇境白芨基地已完成投资1.2亿元,建成示范园3000亩白芨标准化种植基地,以每亩收益6万元计算,预计每年直接产值达1.8亿元。待2万亩白芨种苗培育完成之后,镇境白芨基地种植面积将扩大到15万亩。建设白芨深加工厂,科技提取药物有效成分研究,开展白芨美容面膜、白芨健康饮品、白芨胶提取产品研发等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最终形成“种植——科研——采摘——加工——旅游——销售”一条线发展道路。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所属专题:
彝族作家普显宏/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快乐的彝族年
- 2 良心莫瘦――感悟人生系列之十
- 3 天堂里有没有互联网?――追悼文友杨...
- 4 火把节记事
- 5 读写人生(自传体散文)
- 6 彝人,望你一路走好
- 7 曾经年少爱追梦
- 8 最后的晚餐
- 9 彝族过年
- 10 母亲在夜里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