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小品

普显宏:流传千年的歪诗——《清明》

作者:普显宏 发布时间:2024-04-04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又到清明。我写此文的时候,外面正下着淅淅沥沥的细雨。
O5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到清明的时候,人们行文,自然就会想到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想到他那首脍炙人口的七绝——《清明》。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谣指杏花村。”这是一首好诗吗,为何有哪么多人一到清明就念它?流传了一千多年!我却一直在怀疑。O5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ingming1.jpgO5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明》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所以人们容易记住它。但在我看来,《清明》不是写清明节人们去上坟、或哀悼先人,而是写一个酒鬼在清明节去杏花村找酒喝,这点大家都好像搞错了。O5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ingming3.jpgO5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点明诗人所写的时间和自然环境,喧嚷气氛,也算准确。因为清明节给人的印象就是牛毛细雨。我认为全诗就这一句无可挑剔。O5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由写客观进入描情感。清明节人们要回家祭祀祖先,“路上行人”肯定是有的,但“欲断魂”却不是此时人们去上坟的心情,而应该是奔丧时的状况,有谁见过扫墓的人会“欲断魂”呢,顶多有点怀念之情和伤感之心而已。所以我认为“欲断魂”这三字在诗中的表述是不准确的,是最大的败笔。O5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ingming4.jpgO5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前两句就算勉强通过了,最不可理喻的是后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明显与前两句脱节。按理,诗人接下来应该写与清明节有关的情与事,不料此时诗人似酒瘾发作,把清明节去上坟的大事给忘了,急着要去找酒喝,哪里还有刚才“欲断魂”的影子?这好比一个人去给父亲上坟,才走到半路上,见一酒店,上书“杏花村”三大字,双腿就挪不动步了,这岂不成了酒鬼、不孝之子?O5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ingming5.jpgO5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二,清明节去上坟,一般都要带上烟酒茶肉等供品祭祀。祖先吃过的肉我们叫做“作肉”,祖先喝过的酒我们叫“作酒”,吃祭祀祖先的祭品是“福气”。烟酒茶肉要先祭奠祖先之后才能享用。祭祀完祖先的酒肉统统都要吃掉,不得浪费。但诗人去上坟不仅不带酒肉等祭品,还问牧童“酒家何处有”?一副馋酒的丑相活脱脱展现在读者面前。O5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ingming6.jpgO5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纵观全诗,前两句写清明,后两句写找酒喝,内容都不联贯,且与上坟无关。《清明》实际上就是写一个人在清明节找酒喝,并不是一个人去上坟。今后大家写文章时,还是要搞搞清楚。O5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果说《清明》这首诗还有可褒之处,那就是它的细节还算写得比较有情趣,算是一首歪诗吧。O5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所属专题:

彝族作家普显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