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小品

普显宏:对联趣事

作者:普显宏 发布时间:2025-02-08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前几天看一个叫“大文盲”的博客,发现他把今年春节自家贴的对联都拟好了,上联:土墙土炕别来无恙,下联:老爸老妈万寿无疆,横批“吉人天相”。自称文盲的都有点才气,自称流氓的都天生幽默。这使我想起了一些有关对联的趣事。
25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01nuotXzy7A3qQLuwq9a&690.jpg25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云南姚安县有一老师袁某,酷爱写诗,常与我们一起参加楚雄州文联的培训活动。袁某是个典型的爱情至上者,对爱情的忠贞,到了偏执的程度,很多优秀的姑娘都达不到他的思想境界,被他拒绝了。看着袁某老大不小的了,母亲也十分着急,先后五次托人为他说媒,但袁某堂堂一介书生,那里肯听从母亲的一句劝告,一次次都把女方给气走了。母亲常常为此以泪洗面,七十多岁的老人,两三年就把眼睛都哭瞎了。但即便如此,也没有改变袁某对爱情的追求:宁缺勿滥,他在自己门上贴了副对子,来表达自己对世俗的蔑视,上联是:横眉冷对千妇,下联是:俯首甘为和尚,横批:光棍到底。在乡村引起轰动。25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3年的时候,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宏观调控政策混乱,物价飞涨,又是计划内,又是计划外,即实行双轨制。作为农民,农资价格大多都市场化了,但收购的粮食却是指导价,农民对此大为不满。我们牟定县江坡乡一农民春节时就贴了这样一副对联,来表达他的态度。上联是:义价化肥我不买:,下联是:平价粮食我不卖,横批:政府莫怪。说的很有道理,但那时很多老百姓也没这胆量。25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官有些福气,但这是相对于那些大官而言,对于基层那些越来越小的官员,还是要受些气的。在“受气”的环境中,他们也总结出了一些处事哲学。有一次我到一个村委会办事处找人,在村文书的门上就看到了这样一副对联,上联:夹着尾巴做人,下联:闷下头来吃屁。横批:莫管闲事。难是难听一点,却是至理名言。25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01nuotXzy7A3rcVShW88&690.jpg25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革”时期,我们牟定县西街上有一个人毛笔字写得有点牛,每年春节,左邻右舍的对联都是他写的。大年三十那天,他叫每户人家先把红纸贴上去,等他有空就过来写。这年报纸上他没有看到新对联,就把毛主席的诗词《送瘟神》整首写了上去,一家两句。毛主席的这首诗词作对联,我自己也写过,就贴在自家门上。像“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还是好的。可最后一家人出来一瞧,自家门上的对联竟是:“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大为不满。但那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诗,也不敢撕下来,一条街把此事议成笑谈。25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原来工作的楚雄州吕合煤矿有个工人叫沈应齐,是我“煤海文学社”麾下骨干沈阔的儿子,喜欢写诗,作对联对他来说随手就来。他在煤矿第一次分到住房时,高兴地写下一副对联至今还有人经常提及,因为他把他们两口子的名字写入了对联。上联:丽菊迎春花千里,下联:应齐拿福桂一枝。横批:乔迁之喜。结婚时他自拟的对联是:爱情共结英雄榜,青春同唱奋进歌。横批:永结同心。2008年吕合煤业受中央表彰时他写一联:金龙托举艳阳来,吕煤搬到万岁台;玉鼠请来奥运会,东亚携手凯旋还。横批:吕煤之光。25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所属专题:

彝族作家普显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