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文早:城市魅力孕于文化传扬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印 象
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首届魅力城市评选活动中,大理市从全国200多个参评城市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中国十佳魅力城市”的称号。40多年前,一部享誉世界的电影《五朵金花》在世界掀起了探寻梦中的“世外桃源”――大理的热情,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部影片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不衰的经典,40多年后的今天,《五朵金花》在海内外造成的巨大影响,再次为大理夺取魅力城市增加了分量极重的砝码。
不久前,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了中华滇萃博览文化丛书主编、彝族作家瞿文早撰写的《金花依旧笑春风――季康访谈纪实》一书,这是瞿文早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陆续跟踪采访旅居美国的电影《五朵金花》剧作者之一季康女士的访谈实录。在书中,季康细细地谈起了大理和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过的人们,以及她的人生经历。该书以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建设思考为立意,细节化地再现了季康的思想,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听“金花妈妈”讲《五朵金花》幕前幕后的故事、为读者解读了风花雪月文化名城的机会,一上市就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
面对面
A周末:大理刚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十佳魅力城市”。我们也注意到,《金花依旧笑春风――季康访谈纪实》一书的立足点也是大理,你认为大理的最大魅力是什么?
瞿文早:城市的魅力在于文化的传扬。旅行家阿瑟?米兰达在他写的《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中说:“一个旅行者如果走到大理,就再也不想离开。”大理的城市魅力,除了众所周知的风花雪月和山光水色,我想更多的是一种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大理在大理国时期文化就十分繁荣,这可以从那时期存留下来的典籍中看出来。大理自古以来就是滇西通衢,博南古道必经之地,它一度成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电影《五朵金花》之所以能长盛不衰,也是因为它击中了大多数人内心深处“诗意家园”的理想,为人们造就了一个梦中的“世外桃源”。我认为它对于云南、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惟一的,是云南民族文化中不得不提的,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也是一个传扬云南文化的窗口。
A周末:您认为电影《五朵金花》在云南民族文化中应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瞿文早:《五朵金花》作为电影史上的经典,它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文化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可以说,还没有哪一部电影像它那样如此推动了一个地方旅游文化的发展。作为一个文化品牌,无论是对于博大的中国汉文化来说,还是对于构成了民族历史和记忆本身的民族文化来说,电影《五朵金花》都应该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它是大理一笔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无论是对于单纯意义上的文化,还是从文化产业的商业内涵上来看,《五朵金花》都应该是云南文化品牌先行的排头兵。
A周末:有关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扬,这些年您主要做了些什么?为什么选准大理作为云南民族文化传扬的前沿窗口?作为一名大理人,多年来您一直不懈地在从事大理文化的传扬工作,这其中是否有您个人对大理的感情?
瞿文早:编过几本画册、出过几套丛书。但主要还是在不停地做着,才不至于让自己不安。3年前,当云南省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时,大理最先响应,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大州”的战略,并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注重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那里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历史沉淀,加上电影《五朵金花》的影响,我想它也可以当之无愧地成为云南民族文化的前沿窗口。我担任主编的中华滇萃博览文化丛书“纪念《五朵金花》走向世界”书系,目前已经推出了《大理三月好风光》、《不谢的金花》、《苍洱之星》和《金花依旧笑春风》4本。当时考虑到资金等问题,暂打算出5本,但那里的一切都是无法被区区几本小书写尽的。可以说,那里的每一片云、每一块石头、每一株草都可以写一部书。
而且,我就是在大理出生、长大,上学、参军、恋爱,我几乎熟悉家乡的每一块石头,后来因为工作离开,但哪怕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地,我也常会从在洱海中游泳的梦境中醒来。无论在哪儿,只要听见有人提起大理,我就特别激动,与大理有关的一切事物都能激起我的兴趣。
A周末:在流行快餐文化读物的今天,纯粹以传扬民族文化为主旨的图书市场似乎越来越不景气,为什么你要写这样一本书?为什么选择季康?
瞿文早:8年前,我在北京与刘绍棠先生一起合作过民族文化传播工作,他常鼓励我坚持民族文化传扬工作,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到深夜,他在临终前还为我写下了“有大志者,终成大业”的励志格言。其实,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是真正了不起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着的民族应该是真正具有世界性的民族。许多年来为家乡做点事的想法一直激励着我,并且我也一直在做着民族文化传播工作,但直到遇到刘绍棠先生,才真正坚定了这种信心,他让我知道,民族文化的传扬,才是对民族的真正关怀,因而选择做这本书也是我多年的心愿。
之所以选择季康作为写作对象,首先是因为季康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华人作家,她参与了许多国际性文学活动;其次,她和王公浦共同创作的《五朵金花》,让大理和苍山、洱海,带着最纯净的美走到了世界面前;第三是她个人的人格魅力,她确实是一位才华横溢、有个性的女作家,她的人生充满了意义,选季康作为访谈对象无疑是很有分量的。
A周末:《金花依旧笑春风》一书的副题是“季康访谈纪实”,那么,季康个人的生活经历在这本书中占有绝对的地位吗?
瞿文早:我要说明的是,这不是一本单纯意义上的个人访谈,它的主旨并不只停留在对季康个人层面上的再现,它更应该是一部对大理的文化深入思考和《五朵金花》的再现,它的意义更多地在于对大理如何挖掘文化底蕴角度的解读。
A周末:您与季康是如何认识的?
瞿文早:我很小就看过《五朵金花》,很早就认识她了,但那时我还是一个小兵,她并不认识我。她很豪爽,这使人很容易与她接近,作为我的前辈,我们却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她的才华与别人不同,是那种随手拈来的、无处不在的才华,而不是偶尔一闪而过的灵光。
季康简介:
赵继康,笔名季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短篇小说多部。1984年赴美定居。20世纪50年代,赵继康和前夫王公浦合著了电影剧本《五朵金花》,影片当年曾在56个国家放映,创当时国产片出口最高纪录,为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2002年4月,她继金庸之后被大理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一位致力传扬民族文化的大理彝族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报纸副刊和文艺丛书编辑,现为中华滇萃博览文化丛书主编。主要著作有长篇系列小说《古老的红石头》上卷《呼唤太阳》、长篇小说《鸢尾花开》、中篇小说集《驿道上的最后一颗太阳》、短篇散文集《向往的花冢》及与女儿瞿腊阿娜合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九九重阳》、《山与海的交谈》等,十余次获得省级以上文学创作奖和文学编辑奖。他认为:电影《五朵金花》作为一个文化品牌和一种文化符号,是云南乃至中国民族文化中不得不提的一个话题。所以,还在5年前云南刚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战略,中华滇萃博览文化丛书便适时推出了纪念《五朵金花》走向世界系列书目。《金花依旧笑春风》是该系列书目继《大理三月好风光》、《不谢的金花》、《苍洱之星》之后的又一新作。
印 象
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首届魅力城市评选活动中,大理市从全国200多个参评城市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中国十佳魅力城市”的称号。40多年前,一部享誉世界的电影《五朵金花》在世界掀起了探寻梦中的“世外桃源”――大理的热情,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部影片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不衰的经典,40多年后的今天,《五朵金花》在海内外造成的巨大影响,再次为大理夺取魅力城市增加了分量极重的砝码。
不久前,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了中华滇萃博览文化丛书主编、彝族作家瞿文早撰写的《金花依旧笑春风――季康访谈纪实》一书,这是瞿文早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陆续跟踪采访旅居美国的电影《五朵金花》剧作者之一季康女士的访谈实录。在书中,季康细细地谈起了大理和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过的人们,以及她的人生经历。该书以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建设思考为立意,细节化地再现了季康的思想,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听“金花妈妈”讲《五朵金花》幕前幕后的故事、为读者解读了风花雪月文化名城的机会,一上市就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
面对面
A周末:大理刚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十佳魅力城市”。我们也注意到,《金花依旧笑春风――季康访谈纪实》一书的立足点也是大理,你认为大理的最大魅力是什么?
瞿文早:城市的魅力在于文化的传扬。旅行家阿瑟?米兰达在他写的《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中说:“一个旅行者如果走到大理,就再也不想离开。”大理的城市魅力,除了众所周知的风花雪月和山光水色,我想更多的是一种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大理在大理国时期文化就十分繁荣,这可以从那时期存留下来的典籍中看出来。大理自古以来就是滇西通衢,博南古道必经之地,它一度成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电影《五朵金花》之所以能长盛不衰,也是因为它击中了大多数人内心深处“诗意家园”的理想,为人们造就了一个梦中的“世外桃源”。我认为它对于云南、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惟一的,是云南民族文化中不得不提的,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也是一个传扬云南文化的窗口。
A周末:您认为电影《五朵金花》在云南民族文化中应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瞿文早:《五朵金花》作为电影史上的经典,它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文化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可以说,还没有哪一部电影像它那样如此推动了一个地方旅游文化的发展。作为一个文化品牌,无论是对于博大的中国汉文化来说,还是对于构成了民族历史和记忆本身的民族文化来说,电影《五朵金花》都应该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它是大理一笔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无论是对于单纯意义上的文化,还是从文化产业的商业内涵上来看,《五朵金花》都应该是云南文化品牌先行的排头兵。
A周末:有关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扬,这些年您主要做了些什么?为什么选准大理作为云南民族文化传扬的前沿窗口?作为一名大理人,多年来您一直不懈地在从事大理文化的传扬工作,这其中是否有您个人对大理的感情?
瞿文早:编过几本画册、出过几套丛书。但主要还是在不停地做着,才不至于让自己不安。3年前,当云南省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时,大理最先响应,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大州”的战略,并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注重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那里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历史沉淀,加上电影《五朵金花》的影响,我想它也可以当之无愧地成为云南民族文化的前沿窗口。我担任主编的中华滇萃博览文化丛书“纪念《五朵金花》走向世界”书系,目前已经推出了《大理三月好风光》、《不谢的金花》、《苍洱之星》和《金花依旧笑春风》4本。当时考虑到资金等问题,暂打算出5本,但那里的一切都是无法被区区几本小书写尽的。可以说,那里的每一片云、每一块石头、每一株草都可以写一部书。
而且,我就是在大理出生、长大,上学、参军、恋爱,我几乎熟悉家乡的每一块石头,后来因为工作离开,但哪怕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地,我也常会从在洱海中游泳的梦境中醒来。无论在哪儿,只要听见有人提起大理,我就特别激动,与大理有关的一切事物都能激起我的兴趣。
A周末:在流行快餐文化读物的今天,纯粹以传扬民族文化为主旨的图书市场似乎越来越不景气,为什么你要写这样一本书?为什么选择季康?
瞿文早:8年前,我在北京与刘绍棠先生一起合作过民族文化传播工作,他常鼓励我坚持民族文化传扬工作,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到深夜,他在临终前还为我写下了“有大志者,终成大业”的励志格言。其实,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是真正了不起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着的民族应该是真正具有世界性的民族。许多年来为家乡做点事的想法一直激励着我,并且我也一直在做着民族文化传播工作,但直到遇到刘绍棠先生,才真正坚定了这种信心,他让我知道,民族文化的传扬,才是对民族的真正关怀,因而选择做这本书也是我多年的心愿。
之所以选择季康作为写作对象,首先是因为季康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华人作家,她参与了许多国际性文学活动;其次,她和王公浦共同创作的《五朵金花》,让大理和苍山、洱海,带着最纯净的美走到了世界面前;第三是她个人的人格魅力,她确实是一位才华横溢、有个性的女作家,她的人生充满了意义,选季康作为访谈对象无疑是很有分量的。
A周末:《金花依旧笑春风》一书的副题是“季康访谈纪实”,那么,季康个人的生活经历在这本书中占有绝对的地位吗?
瞿文早:我要说明的是,这不是一本单纯意义上的个人访谈,它的主旨并不只停留在对季康个人层面上的再现,它更应该是一部对大理的文化深入思考和《五朵金花》的再现,它的意义更多地在于对大理如何挖掘文化底蕴角度的解读。
A周末:您与季康是如何认识的?
瞿文早:我很小就看过《五朵金花》,很早就认识她了,但那时我还是一个小兵,她并不认识我。她很豪爽,这使人很容易与她接近,作为我的前辈,我们却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她的才华与别人不同,是那种随手拈来的、无处不在的才华,而不是偶尔一闪而过的灵光。
季康简介:
赵继康,笔名季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短篇小说多部。1984年赴美定居。20世纪50年代,赵继康和前夫王公浦合著了电影剧本《五朵金花》,影片当年曾在56个国家放映,创当时国产片出口最高纪录,为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2002年4月,她继金庸之后被大理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