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文化传承人张纯德
彝族学者张纯德教授申报“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的消息传出后,笔者对张纯德教授进行了专访。
说明来意后,张纯德教授热情地领我参观了他的书房。他一面介绍,一面展示了个人收藏的彝族毕摩法铃、签筒、法帽、背套、骑马毡、饭箩、木碗、木盆、木勺、木瓢、木钵、香炉、绵羊皮、竹灯盏、扇子、碰铃、铜制羊角杯、头饰、衣、裤、马鞍、织布梭子、织布锤、土碗、羊皮箱等近千件彝族文物,还有100多册彝文古籍,并展示了一些照片、拓片、文契、音像资料等。笔者好像进入了一个小小的民族博物馆。张纯德教授感叹地说,毕摩文化博大精深,它是特定的历史阶段,特定的文物,特定的内容和形式,以及特定的文化形象,它的主体是毕摩和彝族先民。毕摩文化的载体是彝文典籍和和复杂的仪式,其性质是彝族传统文化,即包括宗教文化,又超越宗教文化。张纯德教授还兴奋地谈到他征集的树叶衣在2000年昆明“中国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上的成功展出。
张纯德教授主要从事彝族语言、历史、文化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他把振兴民族文化作为己任,身体力行,多年来为抢救彝族文化走遍了云贵川的彝家山寨,并用有限的积蓄征集了一批彝文古籍,有“个人民族博物馆”和“家庭民族博物馆”的美称。他还较早采用现代化影视手段,录制民俗专题片,其中《毕摩与祭坛》、《罗婺婚俗》、《彝族祭大龙》、《禄劝彝族民歌》等民族文化系列专题片出版并获奖。他还参与策划了民俗艺术片《彝家篝火情》。出版了专著《彝族研究文集》、《云南彝族氏族谱牒译注》等,对彝族文字的形成及彝族历史文化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1985年秋,张纯德教授来到昭通地区永善县茂林乡毕摩村调查访问,到乌蒙部世袭毕摩后裔吴氏家,征集到法衣、法裤、法扇、签筒、大小法铃,铜羊角杯等共10件法器,还征集到一整套彝文古书。据说,这是当年吴氏为乌蒙王做法事,乌蒙王喜得贵子后,特送给吴氏的。张纯德教授说,这是目前滇川黔桂彝区最完整的毕摩法具。
1986年到1987年,张纯德教授到禄劝、武定的彝族聚居区,征集到纺织工具、民族服装、木碗、木盆、木勺、木瓢、木钵、灯盏、香炉、竹灯盏等整套生产生活用具。
1988年到1998年,张纯德教授到楚雄、武定、禄劝、石屏、西昌调查访问,制作了一套彝族民俗音像资料,其中有《毕摩与祭坛》、《罗婺婚俗》等。
1997年秋,张纯德教授在禄劝县茂山乡纳庸村干林可村走访世袭毕摩张兴,征集到地契、文书,包括婚、嫁、买卖、典当土地、高利贷等四十余件文契,这一整套是从清代乾隆年间直到解放初由彝、汉文书写而成的。
在张纯德教授收藏的彝文古籍中,1995年7月在武定县插甸乡征集到土官用过的马褥子和衣服,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现已被云南省民族博物馆收藏。
2001年今年2月下旬他又参加策划组织禄劝娜拥李氏(阿保矣弄氏族)百年祭祖盛典并获得成功,受到各方面好评。
此外,张纯德教授还为北京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院图书馆和民族语言文学系资料室征集彝文古籍,为抢救和保护民族古籍献计献策,为民族文化资料建设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