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到退休 只做了一件事——记大凉山的国家级“羊”专家木乃尔什
自古到今,大凉山的彝族人一直精于畜牧,喜爱和擅长放羊养羊。但如今,传统的养殖方式正在被科学、精细、现代化的养殖方式取代。
“我自毕业回到凉山直到退休,只做了一件事。”敦实质朴的木乃尔什很谦虚。从青年学生到国家级专家,四十年来,木乃尔什一直在凉山这片土地上研究养羊技术,依靠踏实、勤奋和不断努力,在养羊科技上成效斐然,硕果累累。
木乃尔什评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先后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第二届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被评为凉山州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第十一批学术技术带头人,被四川省聘任为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专家。同时,他还是全国养羊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养羊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第二届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教授级咨询师,农业部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西昌综合试验站站长。
一辈子就只干了一件事让凉山半细毛羊长好毛多产毛
在凉山高寒山区,木乃尔什的养羊技术是一项发展养殖产业,让群众致富增收的科技火种。
“凉山绵羊改良工作,从1955年开始选育品种,在川农大、畜科所、州县三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半细毛羊新品种选育工作摸索了几十年,经过中断、恢复等曲折过程,终于取得了成功。我有幸参与其中,并将一生献给事业,感到很幸福很满足!”
4月19日,记者来到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西昌综合试验站,木乃尔什说起“凉山半细毛羊”科研项目时,一脸的喜悦。
木乃尔什参加工作40年来,与州县攻关技术组科技人员积极投身于科研生产和技术推广第一线,成功培育出凉山半细毛羊新品种,填补了我国粗档半细毛羊品种空白,打破了国外在粗毛羊基础上培育半细毛羊品种,只使用了一个长毛种半细毛羊进行杂交的模式,开创了在高海拔地区选育48—50支半细毛羊品种的国际先例,在遗传育种和动物生态学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凉山半细毛羊,根据凉山州的自然生态条件、绵羊资源、社会经济基础和市场需求,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引进细毛羊对本地粗毛羊进行改良,六十年代起在细毛杂种羊基础上转人半细毛羊改良,到1986年经国家农业部领导和专家考案论证后列入国家“七五”“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经过攻关技术组科技人员精心选择培育而成的48—50支半细毛羊新品种,填补了我国长毛型粗档半细毛羊品种空白,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干成了老乡最欢迎的事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当家品种
新品种培育成功后,又列入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进行选育提高。“九五”结束后,在省州主管部门的重视下,48—50支半细毛羊得到了迅速扩繁、选育提高与广泛推广,1997年由四川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凉山半细毛羊”,2009年通过了国家级审定命名。
“凉山开展绵羊改良工作,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原国家农业部长、原四川省省长都来实地关心项目,支持工作,鼓励科技人员,给我们创造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氛围,让我们心无旁骛地搞科研、干事业。”木乃尔什介绍道。
凉山半细毛羊的选育成功和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项目实施期间,新增总产值达到87.31亿元,对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凉山州中高山80余万彝族农牧民中,通过发展半细毛羊生产,增加的经济收入占家庭收入的55%左右。
“农村畜牲选育选种工作难度大,条件差,群众不接受,是件相当艰苦且长期的事情。”
“长期在高山基地场站、推广村里,从思想发动、选育选种、人工授精、跟踪生长、规模推广,事无巨细,件件亲手做。还要带着磅秤土秤,进村逐家逐户一一鉴定,一只羊要测定十多个指标,在羊圈里一天下来,头发里全都是土屑。”
“当初国家从国外引进莱斯特羊时,用黄金20两才买的到一只羊,免费给凉山200只,经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发展到年出栏24.7万只,一只比本地羊利润贵2000元左右,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当家品种,高二半山区的支柱产业,为凉山脱贫攻坚作出了贡献。”回忆往事,木乃尔什记忆犹新。
半细毛羊是高二半山地区农牧民种草养畜、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支柱产业。凉山半细毛羊羊毛制作成毛线和毛毯,年生产制作察尔瓦、披毡40万件、羊毛被80万床,形成羊毛制品产业化生产,增加了牧民收入,改善了农户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丰富了市场供应,解决了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这些产品也形成产业化生产。
当好基层科技工作者带出队伍作出成果
新品种1998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命名,2009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委员会的审定命名。项目实施期间,凉山48—50支半细毛羊采取边选育边推广的措施,先后推广到州内17个县(市)和雅安、阿坝、南充、达州、攀枝花、乐山等市(州)以及邻近的云南省沿金沙江的部分地区,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科研是件很严谨的事,给羊子打了针就得等到结果,不能随意推迟更改。由于工作地点基本都是在高二半山上,交通不便,赶班车去乡里,到村还要走四五小时是常事。在母亲病危、爱人做手术时,都没有及时赶回去照料家人,真是不好意思。”无论在遗传育种阶段,还是主持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工作期间,木乃尔什一心扑在工作中。
每年定期组织绵羊鉴定整群工作,选优去劣,结扎土、劣杂种公羊153万只,建立绵羊人工授精和人工辅助配种点153个,编写养羊实用技术资料2.1万套册,培训技术人员和养羊专业户4.3万人次。种植优质牧草150万亩,建立畜牧科技示范园区180个,参加10万只绵羊短期育肥增收工程项目,发展绵改8个重点养羊户2.5万户,户均出栏20只,户均纯收入2000元,为我州高二半山地区牧民种草养畜、脱贫致富摸索出了一条成功经验,牧民人均养羊收入达2.3万元。2021年,全州牧业产值276.5亿元,我州现代养羊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作为科技工作者,贡献有大小之分、能力有强弱之别,但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让社会更进步,国家更强大,生活更美好,群众更幸福。当好一名民族基层科技工作者、脱贫农技员,我感到十分荣幸!”木乃尔什谈起自己所在的科研团队时不免自豪。原团队21人、5个示范县15名技术骨干,现在都是高级畜牧师,都在各自岗位上挑起大梁,出版专著3部合著5部,发表论文80篇,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地厅级18项,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培训岗位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人员5798人。“工作几十年了,从来没有给组织上提出个人要求,就是埋头工作,搞研究出成果就是最大的开心,带队伍出人才就是最大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