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许三多”的精武传奇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使许三多的形象家喻户晓。在兰州军区某团也有一位战士,靠着一股永不服输的拼劲和韧劲,从一名不会讲汉语的新兵成长为战斗骨干,被官兵赞誉为“彝族许三多”。他,就是该团炮兵营榴一连有线班班长莫色有几。
新兵下连首次专业摸底,莫色有几倒数第一,这激发了他苦练军事本领的拼劲。他把操作步骤画成图,加班加点练。衣服干了湿,湿了干,袖口、衣领、后背结了厚厚的一层盐霜,手掌、肘部、脚底全是厚厚的老茧。为提高攀登固定作业速度,他大胆突破教材规定,在6米高的线杆上反复练习,逐个细节抠,一年下来胶鞋磨破了3双,身上留下十几处伤疤,最终总结出站杆打结法,使作业时间缩短了4秒。靠着顽强的拼搏精神,他在多次比武中拿了冠军,“彝族许三多”的雅号渐渐在全团传开。
2014年底,莫色有几参加团里侦察兵集训队备战军区比武。他白天高强度训练,晚上挑灯夜读;周末别人休息,他自费购买了十多本有关侦察训练方面的书籍和资料研究揣摩;训练规定俯卧撑100个,他咬牙多做50个;别人徒手跑5000米,他坚持武装越野;
据枪瞄准,别人练10分钟,他一趴就是1小时……半年下来,他成为全团公认的“神枪手”。侦察兵集训考核,他综合成绩第一,并在军区侦察兵比武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入伍7年,莫色有几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获得有线、侦察两个专业冠军(图③,前右二为莫色有几),在强军征程中用“许三多”式的坚持,演绎了一部精彩的“士兵突击”。
伍少铭、解东、曹祥、本报特约通讯员 罗未来摄影报道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刘伯承和政治委员
- 2 大凉山飞出的彝族兵
- 3 彝族姑娘:姚林辉
- 4 上海大剧院为彝族金嗓子杨学进首开...
- 5 营造
- 6 忆李力
- 7 “月琴之王”阿署竹林的艺术人生
- 8 难忘阿细跤王龙文才
- 9 某色尼古――大凉山彝族口弦名匠
- 10 万选蓉:做聋儿永远的“漂亮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