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资料与文献

​王继超:《哪哩传奇》前言

作者:​王继超 发布时间:2024-02-28 原出处:《彝文古籍整理与历史文化研究》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在彝家居住的地方,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从童年到少年期间的多数人,别说有看电视一类的消遣,拥有收音机的人也只有少数,看一场电影往往也要翻山越岭几十里。平常的时日,总是要重复上一代的生活故事,在油灯下,在松明火把旁,听老辈人讲《支嘎阿鲁》、《阿阻阿友》、《阿诺楚》、《哪哩》等故事。这些故事好像要世代流传,永远地讲下去。然而,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的三十多年间,人们的生活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彝家的许多优秀的传统故事,哪怕也很有教育意义,但因传播方式的原因,已远离了青少年,在他们的记忆里留下了空白,传承中出现了断层。各民族的诸如此类的民间故事被民族文化学者界定为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彝族的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关于哪哩的故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居于它具有的典型性,李幺宁先生通过几十年的搜集,得到了大量的第一手的原始资料,他又根据自己掌握彝文和熟悉国际音标的特长,将资料转换成彝文并加注国际音标,这一过程,可视为保护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方法科学且可靠,是值得提倡与推广的。鉴于哪哩故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属性,在整理翻译过程中取名为《哪哩传奇》,整理翻译的做法是由李幺宁先生逐字逐句讲述,由县民族局古籍办主任罗光华(布依族)同志逐字逐句直译,然后整理成符合汉语习惯的意译,这种翻译法叫做述译法,前辈翻译家光未然等先生在翻译《阿诗玛》时曾经采用。
Ni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nalichuanqid1.jpgNi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彝族民间口传典型故事,《哪哩传奇》在整理翻译时以先后顺序分为《布摩星陨落》、《孤儿有依托》、《神童显身手》、《柳暗遇花明》、《学艺入邪门》、《与阿谷结怨》、《哪哩当苦力》、《贤明的撮魁》、《智取兽中王》、《翁婿的游戏》、《有情成眷属》、《请壮士出山》、《英雄凯旋归》、《除害灭妖蟒》、《绿竹的传人》等十六篇,故事梗概为:一代有名的发卧特哪布摩抛下他三岁的爱子撒手西归了,同几乎所有的英雄人物的成长经历一样,备受磨难的哪哩到六岁时又失去慈母,成了无依无靠孤儿的他投奔阿爸的好友衡吐家,放牧时打死虎,使牛钻土、马飞天,怪异本领吓坏了衡吐,认为哪哩要把自己克死,到九岁时被衡吐赶出家门。走投无路的哪哩被祝依俄索家收留,先认作干儿子,跟俄索家九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各学一样本领,十七岁时离开俄索家,要到外面闯世界。在和祝依俄索第九子俄索术厮混时,学得了偷盗的本事,在做好事埋葬流浪汉时不忘干些恶作剧,讹诈一下地方官,把人们认为是坏官的洪所阿谷家整治得家破人亡。哪哩也因他的行为受到仇洛君长的处罚,被判入苦力群里从事苦力劳动,良心的发现,哪哩把陷入囹圄的阿谷救出并结成好友。全靠自己的实力哪哩做了苦力群的撮魁。哪哩和喽碧、吐伟三人的婚姻好事多磨,经过衡吐的考察,与众人的比武挑战胜出后,有情人终成眷属。野心勃勃的合赤特维企图吞并整个诺弥,四处发动战争,哪哩阿爸服务过的吐鲁部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老君长放下架子亲自出马请哪哩出山为将,抵御强敌,哪哩用智用勇克敌制胜,凯旋而归。为尊重哪哩的才干和显赫战功,年迈的吐鲁阿卢君长要让位给他,哪哩坚辞不受,并晓以厉害。哪哩归隐民间,找到自己的位置,带领民众,又用胆量、智谋,一举消灭了危害人间的妖蟒,在山崖深处留下了遗迹,留下了应声。为表彰哪哩的功绩,天帝策举祖设法让无后的哪哩传下后代,于是产生了生于竹的传说;有了死后灵魂入竹的习俗。整个故事有五言句共1.7万余行,为三行体译法时计26万余字,诗体的出版空间所占字数在80万余字以上。Ni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哪哩故事不断地延续延伸,有时只不过是不再叫哪哩而已。在威宁彝区广为流传有《柴买大汉子》和《谷吉巴巴》两个相同的系列故事,这两个故事当为哪哩故事的延续或翻版,《柴买大汉子》的系列故事里的一些情节略如:柴买大汉子上山砍柴时,打死了一只大豹子,连柴一起背回家,说他打得一只野猫,让妻子去剥皮煮来吃,他的妻子让死豹子吓昏过去。柴买大汉子在已经没落的瓦尼系土目官家作随从,为土目调拌燕麦炒面时,几次都故意用手去抓,用“在家喂孩子或喂猫时习惯了”作“道歉”,害得土目官因嫌弃他脏而吃不上炒面,以至于挨饿。土目官想喝酒却没钱购买,柴买大汉子就领着他的官家到一户富家的楼上偷酒喝,半醉时故意叫嚷“我喝一瓢水,官家两皮鞋”,让人家抓官家和他去威宁见官。官家被关在威宁城而柴买大汉子却逃脱了。柴买大汉子不忍心他的官家挨关,于是到牢房里将官家劫出,当犯官被劫,全城戒严搜捕时,柴买大汉子用麻袋背着他的官家在大街上大摇大摆的买凉粉吃,人家问他“你的官家呢?”,他说“官家在我的背上”,吓得官家连连掐他,他正是以这种机智救出了官家。一次,他和官家两人在百草坪游逛,官家骑马,他牵了半天马,有些累,适逢狂风暴雨,雷电大作,一阵闪电过后的炸雷间,柴买大汉子举一块石头将官家砸昏,他自己装模作样和官家睡在一起,官家醒来后还以为柴买大汉子受雷击时比自己伤得厉害,于是让大汉子骑在马上,自己却为他牵马。但很明显,哪哩故事流传时间应相当古老,下限至少是在“改土归流”之前,而《柴买大汉子》、《谷吉巴巴》一类后续的流传则带有“改土归流”后的历史影子。Ni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哪哩故事的口传版本很多,故事的人物属性为平民,作为平民的理想人物,在流传过程中,人们把自己的理想折射在哪哩的身上,又试图从哪哩的身上发现或找回自己的影子,更多的时候,他代表着机智人物的形象,处处表现出机智、幽默、诙谐;有的故事版本中还反映出叛逆性的一面,总是找岔子报复一下小时候曾苛刻他的大嫂等;哪哩不畏强暴,他多次以机智和勇敢,战胜了百兽之王、人也谈之色变的猛虎;以睿智使工于心计、唯利是图的商人老者失算。哪哩还是人们排忧解难的理想化人物的化身,他以自己的号召力使割草盖房人齐心协力化解主雇的百般刁难,解救落入枯洞的外地行人;为孤儿娶妻盖房等等。哪哩故事的讲述也常常是因人而异,这就必然增加了其系列故事的丰富性和生动性。Ni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哪哩故事的一些口传版本,如现在用的《哪哩传奇》这个本子,在流传中显然有外民族故事影响的痕迹,少年哪哩放牧中打死虎、使“牛钻土”、让“马飞天”,在汉族故事《前龙马在先》中,就有类似的情节;哪哩的学偷盗故事,则与汉族的《贼老三故事》有些雷同,这反映出各民族在共同生活、互相交往中对一些文化现象乃至于道德规范的认同。尽管如此,我们在搜集整理《哪哩传奇》这类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注意掌握与区分它的起源即原生形态的属性就显得尤为重要。Ni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无论是以纸质为载体的彝文古籍文献,以石质为载体的彝文碑刻等古籍,还是口传为载体的彝族各种神话传说、史诗歌谣、民间故事等,作为出自彝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从蕴藏丰富、广为流传走向了濒危。较之以纸质或石质等为载体的古籍,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口碑古籍更容易消失,尤其是随着传承人的离世而消失,因而它的濒危性愈加突出,保护与抢救更是迫在眉睫。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首次确立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对各类古籍的保护同样有着适用性,搜集、记录、整理、翻译口传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是对古籍进行有效保护的一种手段,符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负责搜集整理并以述译法进行翻译,是李幺宁和罗光华两同志合作进行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这种做法非常值得提倡,类似的合作在继续进行下去时,在方法的改进、整理翻译的灵活性等方面,仍有较大的余地和较为广阔的空间。Ni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原载:王继超著《彝文古籍整理与历史文化研究》,贵州民族出版社,2014-05-01;文字来源:云村寨。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