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彝人之星

弥渡彝家调子客李彩凤

作者:魏树生 发布时间:2010-12-25 原出处:民族音乐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在俄罗斯爱乐交响乐团的伴奏下,在昆明、曲靖、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的舞台上,彝家调子客李彩凤演唱的彝族英雄史诗《黑七腊白》和清唱的《弥渡彝族山歌》迎来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虽然此时她已经63岁了,但嗓音仍是那么圆润嘹亮,清纯质朴,时而高亢粗犷,时而甜美悠扬,时而如诉如泣,时而激情满腔……准确生动地演绎了每个调子的不同情感、不同风格。不但让你听觉上得到审美的愉悦,也使你的心灵上受到强烈的震憾。 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演唱中的李彩凤

一个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水平,又长期在云南彝族高寒山区生活、劳作,也从未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彝族歌手,演唱得如此娴熟感人,实在让人难以想象,让人佩服。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全国青联副主席、时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说:“原生态民歌和交响乐同台演出,中西合璧,策划得好,李大妈唱得更好。”时任云南省委宣传部长晏友琼在昆明看完演出后,拍着李彩凤的肩膀说:“你比我的岁数大,还唱得这么好,希望你唱到北京,唱到国外……”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43年,李彩凤出生在云南弥渡县的一个彝族高寒山村。弥渡是被文化部命名的“花灯之乡”,也是名曲《小河淌水》的故乡,而多祜这个高寒彝族山村,虽然偏僻、穷困、落后,但却是一个“芦笙一响脚板就痒(要打歌),不唱调子心就慌”的民歌海洋。千百年来,代代相传,滋养蕴育出一批又一批的民歌好手、调子大王,李彩凤就是现代最有成就的一位。她聪明漂亮、热情开朗、天生爱唱,加上爹妈给的一付金嗓子,无论什么歌,只要从她口里一出,就格外甜美;她记忆超群,感受性敏锐,不管是村里老人唱的古歌古调,还是学校老师教的新歌新曲,只要听一两遍后就能流利地唱出。有位叫赵丽萍的汉族音乐老师非常喜欢她,凡教新歌,两遍后就叫她领着同学唱。平时还经常给她买书本文具,乃至糖果,爱得如亲生女儿。12岁那年,她被学校选到县城文化馆参加演唱大会,一曲云南民歌《小乖乖》唱下来,震惊全场、掌声不断。接着又被邀请到当地部队参加联欢演出,这对一个彝族高寒山区的12岁小姑娘是何等的风光荣耀。从此以后,李彩凤声名鹊起,她的歌声不仅在本校本村唱响,还传遍了相邻村寨,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调子客”。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58年,李彩凤15岁,五一公社成立业余剧团,她被特聘为歌唱演员,每次演出她都表现得十分出色,反响强烈。当年文化部在大理召开的西南区民族文化工作会议上,她演唱的《弥渡山歌》荣获二等奖,并荣幸的被选派参加电影《五朵金花》的拍摄,在民歌对唱中有她精彩的镜头。这一年可谓是她少年歌唱生涯中最精彩最难忘的黄金时期。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也就在这一年,云南省歌舞团发通知调她到昆明当演员,这对于一个农民身份的李彩凤,就意味着脱了农皮穿龙衣,可以吃上皇粮,一步登天;而更重要的是对天生爱歌如命的她来说,是梦寐以求的夙愿,是天上掉下的馅饼,是实现自己终身愿望的大好机遇,她多么高兴、多么激动,多么想去呀!然而,几经周折,她终究没有去成。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什么?多年后有记者采访她,说起这件事,她说,家里缺少劳力……说,那时她年纪小,害怕一个人到无亲无故的大城市……又说,舍不得离开养育她的衣钵之地。后又拿出了精心保存了四十年的省歌舞团的调令,显得无奈和遗憾。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就有些让人感到矛盾了,是不是有什么苦衷呢?再后来,我从其它渠道才得知,是因为她的家庭成员中有一位所谓“历史不清”的人,故而未能成行。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就是历史,被时代和观念扭曲的历史,使李彩凤这位天才歌手与机遇擦肩而过,失去了深造和发展的平台。 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俄籍华裔作曲家、俄罗斯功勋艺术家、俄罗斯爱乐乐团团长左贞观(右一)、民间艺术大师李彩凤(中)和云南中威民族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邵筱萍(左一)在一起。 

从此,李彩凤就一直在那片远离城镇、生她养她的彝乡高寒山区,生儿育女、养猪放羊、沉寂了大半辈子,在社会上几乎没有什么声响。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然而,一颗好的种子在任何地方都会发芽开花。恰如后人补充鲁迅先生那段《路》的名言所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你不走这条路,就会走出多条路。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彩凤走出的第一条路就是继续唱歌,不放弃。她没有因为命运的捉弄而去踢石头,也没有因为理想的破灭而自暴自弃,显然这是由于她天生爱唱的基因和她所在的家乡———多祜这个民歌的海洋所决定的。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有关史料记载,多祜彝族是大理南诏王室的后裔,南诏第一代国王细奴罗曾在这一带游牧。从发掘的火葬墓群看出,早在一千多年前,这里的农耕生产已达到相当发达程度,明代朝庭曾在这里开办过银厂,至今还有遗址。所以多祜的民间文艺资源非常丰富,有像《黑七腊白》那样的长篇英雄史诗,也有像《小黑龙的传说》、《多祜的由来》、《芦笙的来历》、《瘸腿的白象》等民间传说,还有难以统计的四腔、三腔、二腔式的彝族古歌古调。每年正月十五、二月八、牡丹会三大节日上演唱的山歌调子和即兴创作的情歌对唱更是异彩纷呈。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她如痴如醉地唱歌,日积月累地吸吮,在歌声中医治心灵的创伤,在快乐中不断探索。跟老人学、跟同伴学、跟母亲学。她说,母亲比她漂亮,比她聪明,也是村里数一数二的歌手。所以在家里、在田间、在赶街的路上,或是参加婚丧嫁娶各种节庆中,只要母亲一哼,她就能搭腔,你唱我和,时间一长,母亲肚里的调子、山歌也被她掏空了。几十年下来,她不知道自己到底装了多少山歌调子。反正村里凡是别人会唱的,她都会唱,更重要的是她比别人唱得好。人们就是喜欢听她唱。比如她演唱的《黑七腊白》就很有魅力。《黑七腊白》是一千多年来彝族人祭祀时通常演唱的彝族英雄史诗,反映南诏第一代国王细奴逻由牧羊人成长为国君的经历。是她学古歌古调学得最地道的一首。开头第一段她带着虔诚、崇敬、自豪的情绪演唱: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黑七腊白呀,满脸红彤彤,络腮胡子旺。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头戴圆斗笠,身穿黑衣裤,披着羊毛毡。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声音粗犷嘹亮,语调阳刚威武,把一代国君年轻时牧羊的气质、英武形像绘声绘色地呈现给观众。接下来,她用抒缓、悠扬、甜润的声音唱第二段: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狗朝前走,黑狗朝后跟,赶着一群羊……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音乐轻快、飘渺,由远而近,仿佛使你看到牧羊人欢歌牧羊的场景。但再下一段,情绪就发生了变换: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来到马鞍山,天寒人打颤……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雨儿淅沥沥,树叶做床垫……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无人给做鞋,腊白肝肠断……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刻李彩凤伤心欲绝,时而低声吟咏,如泣如诉,时而忧怨忧伤,凄声呐喊。这是李彩凤用音乐形象绘出的牧羊人的画,也是她多年感受体验这支曲子从心里发出的声音。既迸发出强烈的民族情感,又凝聚着她对古老彝族民歌独特的艺术造诣。同时也是李彩凤在沉寂三十多年中演唱技艺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彩凤走出的第二条路是唱自己心中的歌。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尽管1959年到省城的演员梦未做成,尽管接着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和十年文革,但随着时间的冲刷,在继续唱歌中,她的心态很快得到了调整,也更喜欢上了多祜这片养育她的土地。在这段时间,她有许多最爱唱的关于家乡的歌,如《我家住在高山上》、《提起唱歌就开腔》、《在一起》等等,但唱得最多的是《在一起》: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星星和月亮在一起,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珍珠和玛瑙在一起,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庄稼和土地在一起,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鱼和水在一起,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针和线在一起,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汉族和彝族在一起。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是一首古老的彝族山歌,经她整理、加工后很受各族群众的欢迎,在演唱过程中不但医治了她省城演员梦的伤痛,也使她更爱家乡更爱唱歌。近十多年来从中央、省、州、县各地媒体、电视台采访她的人川流不息,她不知唱过成百上千遍,越唱越出采。在各种节日、晚会上特邀她演唱的频率也很高。所以,她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小河淌水》的母体歌曲的传人。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彩凤走出的第三条路是博采众长,古为今用,开拓创新。在继承彝家古歌古调的同时,她渐渐感到天天传唱这些曲子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所以她经常走出去周边村寨,参加县、乡、镇的各种节庆活动,学唱新歌新曲,如《南泥湾》、《太阳出来了》、《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康定情歌》、《吉祥的云雀》、《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和大量的花灯调等等,同时自己也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如她在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弥渡东谷梨花节上创作演唱的《春天来了》: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春风轻轻吹,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柳枝微微摆,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草醒来了,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荒山披上绿衣裳,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桃花红了脸,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梨花喷喷香……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开始,她用口技惟妙惟肖地学布谷鸟神秘呼叫,接着她把两首彝族山歌的旋律揉合在一起用汉语演唱。这是一首典型的旧瓶装新酒的创作歌曲,但节奏、弦律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变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几年每年“六一”儿童节,她都被邀去参加孙子所在学校的联欢会,除了唱经典的山歌,她都要演唱一首自己创作的儿童歌曲,一年和一年不一样,如《小朋友来上学》、《打电话》、《蓝蓝的天上》等等,风格上欢快、活泼,格调上纯真向上,很受孩子们的欢迎,把她追捧成明星奶奶。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7年的一天,李彩凤刚从山上耧草回来,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摄制组采访了她,她唱了许多山歌小调。翌年2月16日,央视一套《记录片之窗·小河淌水的地方》播出了她演唱的《小河淌水》、《放羊调》。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0年,昆明市花灯团到弥渡采风和创作大型花灯剧《小河淌水》,团长王亦工和编导黄自廉一行曾两次采访她。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3年8月1日,中国知名音乐人、时任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倮倮到弥渡,专门采访李彩凤,她即兴演唱了彝族青棚调》、《放羊调》、《弥渡山歌》,彝族史诗《黑七腊白》、《多祜打歌调》等。同年9月17日,云南中威民族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邵筱萍特邀李彩凤到昆明,为《小河淌水》音乐餐厅开业演唱。李彩凤演唱了《彝族青棚调》、《弥渡山歌》,反响热烈,前来参加的时任云南省政协主席的杨崇汇高兴地说,这才是真正的原生态音乐。9月18日,云南音乐台在昆录制了李彩凤演唱的放羊调》、《弥渡山歌》、《彝族山歌》、《彝族打歌调》、《彝族青棚调》、《黑七腊白》、《梁山伯与祝英台》七首,随后在《云岭风行歌榜》栏目中播出,引起广泛反响。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2年,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在大理现场直播,央视记者又一次深入弥渡采访了李彩凤。同年12月7日,央视西部频道《魅力12》35期首播《小河淌水》,其中李彩凤演唱了《小河淌水》、放羊调》。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4年10月26日,俄罗斯功勋艺术家,爱乐交响乐团团长左贞观到弥渡采风,听完李彩凤演唱的弥渡彝族山歌后激动地说:“我走过世界上许多地方,像李大妈唱得这么动听的民歌还是第一次。”随后由云南中威民族文化传播公司把她所唱的民歌录制后带到莫斯科。左贞观将它融进了他所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小河淌水》第一乐章。与此同时,在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录制的《小河淌水》小提琴协奏曲CD光盘由奔流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收录了李彩凤演唱的彝族英雄史诗片断《黑七腊白》。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6年初春,当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序幕开启之际,《小河淌水》小提琴协奏曲在俄罗斯大剧院隆重上演,让聆听音乐会的俄罗斯乐迷朋友大开眼界。这次演出以后,俄罗斯爱乐乐团团长左贞观表示,除在俄罗斯演出外,他们将在享誉世界的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举办“小河淌水音乐会”等专题演唱系列活动,让《小河淌水》走向世界。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5年底到2006年初,李彩凤应邀随俄罗斯爱乐交响乐团先后在云南曲靖、昆明参加云南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新年音乐会,云南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昆明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聆听云南·俄罗斯爱乐交响乐团2006“经典昆明”新年音乐会》等4场演出活动。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6年1月5日晚,第三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专场音乐会《聆听云南》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行,俄罗斯爱乐乐团演奏小提琴协奏曲《小河淌水》,李彩凤声情并茂地唱了第一乐章中的《牧羊七哥》,一曲下来,观众掌声经久不息。云南中威民族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邵筱萍让李彩凤再出场致礼谢幕。但已经63岁的李彩凤上台后却出奇不意地即席发表了简短演说:“北京大学的老师、同学们,谢谢你们的鼓励,今天晚上我一定会让你们快乐、满意,再给大家唱一支我们彝家山上的彝族民歌。”她的汉语彝腔普通话,口齿清楚,声音宏亮,情感充沛,迎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接着她情感真挚、淋漓酣畅地清唱了《彝族情歌》,不仅再一次打动了观众,也深深感染了同台演奏的俄罗斯艺术家。 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著名歌手,时任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倮倮采访李彩凤 

在这四场演出中,在曲靖首场演出曾出了点问题,李彩凤与乐团衔接不好,演出下来团长左贞观很生气,严厉指责了她。李彩凤却说:左老师,我不是专业演员,只是个地地地道道的农民,我已经60多岁了,第一次听到你们的交响乐,又没有时间排练,你能不能理解我。不过你放心,下次演出就不会出错了。果然第二场演出,李彩凤不但没有出错,还发挥得特别好。演出下来,左团长赞不绝口,当众热烈地拥抱了她,并用传统的俄罗斯接吻礼致意。李彩凤也非常激动,大方地与他亲吻。为了挽回昨天对左团长发脾气有点过份,她连忙说:“左老师,有您才有我李彩凤的今天呀”。左团长接着说:“不对,如果你不会唱,我拿什么写呀。”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彩凤倔犟、聪慧、多情、感恩的天性可见一斑。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6年5月11日,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首播《弥渡山歌》,李彩凤出场演唱了《弥渡彝族情歌》。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8年5月18日,受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邀请,李彩凤赴京参加《民歌·中国》栏目“弥渡风情”节目录制,她演唱了《放羊调》、《黑七腊白》,并用三响蔑吹奏《弥渡山歌》、《小河淌水》、《绣荷包》。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此前后,李彩凤被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师”。被大理州人事局、文化局授予“大理州民间艺术大师”称号。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民族报》、《云南日报》、《大理日报》等媒体相继刊播了评介、专访李彩凤的文章。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就是晚年的李彩凤人生路上的又一次辉煌。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彩凤晚年,还有另一个辉煌,就是著书立说,留传后世。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1997年到2009年这十年间,一个农民身份的老奶奶频频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不断在社会上登台亮相,先后荣获了县、州、省和国家授予的各种头街和荣誉称号,这是对李彩凤一生的肯定和奖励。也就在这期间,她突然意识到了自身的价值,也逐渐意识到了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她很担心,古老的彝家山歌调子失传。所以,这几年,她与儿子合作,记录、整理了山歌、调子、花灯500多首,并已编印成书。有的还录了音,制成光碟。还有一些“指山为歌”即兴创作的新歌、民歌、情歌、对唱也将陆续回忆,整理出来。她说,我是快奔七十的人了,还能唱几年,我这一肚子的山歌、民歌,总不能带到地下去,要留给子孙后代、永远传唱下去。k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