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胜县六德双河:他留文化生态保护区
摄影作者:何守伦 更新时间:2020-09-23 原出处:美丽永胜 点赞+()
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云南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整体性保护的一种模式。永胜县六德傈僳族彝族乡双河村,2013年被省政府批准公布为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双河村位于六德乡北部,地处他留山中部,距永胜县城46公里,距乡政府驻地六德塘16公里,因村前山脚得佐河、出鱼河交汇形成他留河而得名。双河村委会所辖双河二村,2014年被公布为中国传统村落。
他留人自称“塔潞素”,或记录为“他鲁苏”,主要聚居在永胜县六德乡双河、营山、玉水等行政村,现有人口近5000人。双河村委会下辖10个自然村,共有520户1900余人。其中,双河二村有42户170余人,绝大多数是彝族他留人。明正德《云南志》所附地图标有“他鲁”地名,清代地方志中载有“他留村”“他留河”等地名,后来“他鲁苏”也改名为“他留人”,20世纪50年代民族识别为彝族支系。
在他留语中,“塔潞素”意为“外路人”。如果照此理解,他留人的祖先是从外地迁徙而来。双河二村陈把事之父的墓志: “原籍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人氏,自明洪武调卫入永,迁移东郊斯邑,第十代也。”双河二村兰发玉的碑文: “祖籍江西吉安府人也。自明洪武调卫入永,迁流东郊已十世也。”有学者据此认为,“他留人是卫所废弛、军户在地化后,融合了原居族群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
双河二村东靠他留山最高峰娃姆娃山,西临发源于羊坪乡他尔波忍山的他留河,南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营盘村古墓群。保护区内有明代以来的他留人坟墓 6374座,陈、海、兰、王四大姓氏都有墓志宣称祖先于明洪武年间调卫入永,后又“迁移东郊”,定居他留山区。他留老人也说“祖先随傅友德进入北胜州后,参与修筑了澜沧卫城,后被高土司派到他留山屯守,还修建了他留古城堡”。永胜“夷娘汉老子”的说法,在他留人的墓志、传说中得到印证。这既是血缘的融合,也必然伴随着文化的融合。
双河二村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当时他留城堡毁于“咸同之乱”战火,部分幸存的他留人迁居于此,并从他留城堡搬来石缸、石臼、条石等物,仿照城堡民居建筑样式,依山临水建了双河家园。现存兰金寿家的四合院,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迄今有近150 年历史。整个院落占地667平方米,正房中柱高1.39丈,据说是按官府规定而建,因此民居楼层普遍低矮。时至今日,村内还保留着数百棵古梨树,遒劲树干高达7米,树龄已在百年以上,可谓双河村的历史见证。
他留民居,土木结构,青瓦白墙,重楼合院,尤以火炕床、姑娘房独具特色。据调查,双河二村现在还有半数人家保留着火炕床和姑娘房。双河村他留民居,无论四合院、对面房,还是三坊一照壁,都有正房三间,中间堂屋供奉祖先灵位,左侧一间设火炕床,右侧一间供父母住。与北方的炕不同,他留炕床要用木料搭建,三面抵至墙壁,占了房间大半,高约六十厘米,上铺竹席毡垫,中间靠外砌一火塘,上方悬挂方形篾笆,用来挡烟及熏食物。炕床上方挖一墙洞,放置木碗、梨枝等物,以示供奉火塘神灵。长辈坐在火炕正中,晚辈一般不上炕,或坐侧边侍候长辈。过去,炕床火塘常年不熄,老人和客人夜晚可睡炕上。
他留人的“姑娘房”,是旧时专供女儿住的屋子,他留话叫“嚓腊嫫榭各”,意为姑娘睡觉的小房子。这种“姑娘小屋”,与他留人的婚恋方式相关。他留人和摩梭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婚恋方式。不过,他留人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只是在结婚前有住“姑娘房”的习俗,还有“过七关”的规矩。他留人女孩子长大之后,家里要给她举行“成人礼”,即将小孩子时穿的白裙子换成黑裙子,并在正房侧边为她搭盖一间小房子居住。
他留人的婚恋习俗,最奇特的是“过七关”。所谓“过七关”,即在恋爱结婚之前交往七个异性,交往一个异性算过一关,过了七关才能选定结婚对象。他留人在姑娘房里“过七关”,也被称为“睡着谈恋爱”,其实质在于积累跟异性相处的经验。男女双方和衣而睡,通过交谈互相了解,如果男子冒犯姑娘,就会被她赶出门去,并遭村寨舆论谴责。这种婚恋习俗虽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消失了,但仍成为外界了解他留人的重要文化标签。
双河二村坐落他留山脊北侧,坡度在8至25度之间,海拔2300米左右,属于立体性气候,森林覆盖率较高。他留人家散布林中台地,一条主干道路南北纵贯,村后山泉常年流淌,村中三沟横穿而过。缓坡地带辟为耕地梯田,种植水稻、玉米和豆麦,四季景物变幻多彩。每年三四月间,双河二村梨花盛开,成了他留山最佳赏花、拍照之地。农历八月中秋之后,村民还把所产老雪梨剁成碎末,放入陶罐内浸泡四五天,然后用沙布滤除梨渣,再放入适量红糖白酒,让其发酵一月左右,便制成了闻名遐迩的梨醋。他留梨醋芳香醇厚、酸甜可口,几乎成了永胜人家必备美食。
有道是:丽江他留三物奇,乌鸡红米火草衣。“乌鸡”就是他留乌骨鸡,因在山地林间放养,吃虫食草自然长大,所以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香鲜,土锅清炖而食,更能益气补虚。诚如央视《中国小馆》赞誉:“原汁原味原生态,土锅土灶土味道。”他留乌骨鸡被列入国家级畜禽优良品种保护名录,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商标,通过了连续五年有机产品认证,进入了全国“一村一品”平台,获得了“云南省名牌农产品”称号。丽江他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还在双河村南不远处,建立了“他留乌骨鸡繁育养殖示范基地”,每年出栏成品鸡2万余只、发售鸡雏10万余只,带动周边数千农户增加收入。该公司还在乌骨鸡养殖基地栽种核桃、嫁接梨树1万多棵,既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又实现了乌鸡林下生态养殖。
永胜他留人世代居住他留山,数百年来一直在耕种梯田红米。他留梯田红米虽属糙米,每亩产量最高也仅300市斤,但用它煮出米饭、制成粑粑,不但口感佷好,而且营养丰富,原因在于它的基因比现代水稻基因多,是不易退化的地道绿色食品。如今,丽江他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在他留山建立了1000多亩红米种植基地,所产梯田红米畅销省内外。他留人用梯田红米手工制作的他留粑粑,既是人们喜爱的日常生活美食,也是他留人过节祭祖、招待客人时的佳品。
他留火草衣来自大自然,保持古朴、柔软秉性,穿在身上冬暖夏凉,并以精妙的纺织技艺成为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奇葩。火草是生长在山坡混交林中的野草,属菊科大丁草属中的钩苞草,每株多有7至10个叶片,叶片背面附着一层白色纤维绒毛,揉绒后可做“钻木取火”的引子,因此得名“火草”。每年六七月份,双河村的他留人就要上山采集火草,撕下叶背那层韧性强的纤维,接着把它头尾相接揉捻,绕到手摇纺车上纺成长线,再与麻线互为经纬织成火草麻布,然后缝成结实耐用的衣裙、挎包等衣物。由于火草叶片较小,仅采集做一件褂子的火草,就得采下火草千万片,他留人劳动之艰辛,由此可见一斑。然而,勤劳聪慧的他留人却从来没有放弃过火草衣。
双河二村的兰贵祥老人,五六岁时就随母亲兰品英上山采集火草,学习剥离纤维、齐麻、纺线技术,十几岁时她已能熟练织布缝衣。2010年,兰贵祥被命名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永胜县在她家中设立了火草纺织技艺传承点。他留火草布的织造工具,既有简单的踞织机,也有结构复杂的架织机,还有纺纱用的手摇单锭纺车。踞织机又名腰织机,因织布的人须蹲坐而得名。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青铜贮贝器盖立体纺织场面”,展示了古代云南少数民族妇女使用踞织机织布的情景,说明踞织早在汉代就在民间普遍流传。时至今日,这种古老的纺织工艺,依然存活在永胜民间。
火草衣是人类早期服装的缩影。据明万历《滇略》记载,云南火草纺织技术,最迟1489年已经完备,距今已有500余年。现今他留火草服饰,色白微黄,搭配蓝或黑色,间以多色镶边,显得十分雅致。他留火草麻布服装,不仅用于防寒保暖,还可作为工艺品珍藏,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羊皮褂也是人类最为典型的早期服装,流传年代久远。唐代樊绰《云南志》记载:“乌蛮……无布帛,男女悉披羊皮。”乌蛮主要为今彝族的先民。时至今日,我们到他留人生活的他留山,仍能看到许多人在放牧、劳作时穿着羊皮褂,民间也还保持着熟制羊皮衣的技术。
他留人生活在河谷和半山区,农业生产使用锄耕和犁耕。其中,具有耕地翻土功能的犁具,是犁耕时必备的生产工具。他留人使用的木质犁架都是自己制作,而铁质犁铧多由双河二村陈学寿铸造。从构造上看,他留人使用三角框架曲辕犁型,而此造型能够强化犁具的稳固性,在用牛力耕地翻田的过程中,不易使犁具遭受破损毁坏;另一方面,在犁口处组装上呈三角形的铁质犁铧,大大增强了犁具的破土功能,利于有效耕作。他留人农作生产工具,所表现出来的科技含量不言而喻。
他留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粑粑节,时间为农历六月二十三、二十四日,地点在他留人公共墓地前的祭祖堂,主要内容是由祭司“铎系”主持祭祀祖先。每到这一天,异乡的游子也要赶回家乡,参加这一传统盛大的祭祖活动。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每户为一单位,要做从大到小的12个他留粑粑,放在盘子里垒成塔形,由户主端着前行,全家老小跟随于后,汇集到古墓群前祭祖。十二层塔形粑粑,表示一年十二个月,寓意月月都在怀念祖先。
2014年,丽江市政府筹资建设、云南省文化厅布展的他留文化民俗博物馆开馆,多方倾情打造的大型音乐歌舞剧《他留人》参加了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获得好评。这台精彩的民族歌舞实景剧,分为神圣祭祀、神秘婚俗、神韵生活、节日打跳4个篇章,120名演员全部来自他留山的农民,成为他留人“粑粑节”的重头戏。如今,他留人一年一度的“粑粑节”,业已成为集祭祀活动、文化娱乐、商贸交易为一体的民族盛会。
他留人的乐曲多由自制葫芦笙吹奏,“声韵之中,皆寄情言”。每支曲子都有相应步伐的舞蹈(打跳),成为他留人的大型集体舞。丽江他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的音乐MV《他留恋歌》,以及微电影《他留人》《阿哥阿妹他鲁苏》,近年来广泛传播海内外。能歌善舞的“他留三姐妹”,走进了他留山小学等多所学校的课堂,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的预选赛。
永胜县以双河村为中心的他留文化,既是研究边屯文化不可多得的实体,也将成为“活态”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范例。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他留人以极富特色的他留文化,使越来越多的游客接踵而来。搭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快车,他留山将会变得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鸣谢:六德乡文化站杨如刚站长、丽江他留文化发展公司段崇武董事长等提供了宝贵资料,同时参考了简良开先生著作《神秘的他留人》等文献。
【作者简介】何守伦,云南丽江永胜县人,曾任丽江师专旅游与经济管理系教授、云南高校名师工作室访问学者导师,兼任云大旅游文化学院客座教授、丽江旅游研究所所长、丽江边屯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作有《永胜方言志》《华坪方言志》《丽江导游辞》《丽江旅游文化》《解秘他留文化》《云南旅游风情》《旅游文化教程》《导游实训教程》《旅行社经营管理实务》等1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