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彩中华—中国彝族服饰文化展”在三峡博物馆展出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提起彝族的服饰,很多汉族人都会对其丰富的配饰和多彩的颜色印象深刻。8日,“绚彩中华—中国彝族服饰文化展”在三峡博物馆正式展出, 6月8日至8月18日期间,市民可前往三峡博物馆的一楼展厅免费参观清代以来的297件套彝族服饰。
2000年的服饰特点 至今仍沿袭
彝族是中国各民族中拥有民族支系最多、服饰种类最丰富的少数民族之一。
早期的彝族服饰,大多由火草、麻、动物皮毛等材质制作,至今沿用的贯头衣,羊皮褂等,在宋、元、明代文献对彝族服饰的记载上都有所体现。今天彝族服饰的元素和特点,大多形成于清代和民国时期。
节多 礼多 衣更多
彝族人民对于服饰在不同场合的穿着要求,从始至终都很“讲究”。各地彝族的日常着装,大多色彩素净、造型简洁、便于劳作。随着时代的变迁,彝族男子的常服正逐渐消融在现代化中,勤劳的女性成为服饰文化传承的重要角色。
彝族在参加打歌、斗牛、选美、赛装等活动时的节日装束,都不尽相同,无不展示出配饰多样、明丽华美的特点。节日盛装不仅是彝族服饰制作技艺的精华所在,还是族群身份的显著性标识。
彝族在人生的各阶段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生育礼、成年礼、婚礼、延寿礼、葬礼,每个生命礼仪上皆有特定的服饰,发挥着界定年龄、社会角色的标志性功能。
此外,在彝族文化中,人与祖先、鬼神、自然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他们的信仰世界。彝族神职人员“毕摩”所着的披毡、鹰爪帽、摇铃,增添着宗教仪式的效用和法力,具有通灵的作用。许多祭祀舞蹈角色的专用服饰,担负着人神交流的媒介,向神灵传递着人们祈求庇护的良好夙愿。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