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焦点.观察

跟随13名彝族小学生体验翻山越岭回家路

作者:王爱滢 文/摄 发布时间:2012-06-11 原出处:人民网天津视窗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6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接近山顶,树根大石取代了黄土。6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渴了,就接山泉水喝。6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路上有多处没有路的陡坡。6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终于抵达高山草原格拉丹。
6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月8日15:20,云南玉龙黎明希望小学在上最后一节课,家住高山草原格拉丹的13名彝族学生提早放学,登上了5个多小时的回家路。

  除了一小段柏油路,一路上大多是土路、石子路和马蹄踩出来的马路,有些路段坡度有六七十度,海拔从2750米升到3700米。从2008年撤点并校,高山上的孩子就来到了黎明希望小学读书,每周在家和学校之间往返一次。年龄小的由家长接送走一条相对平缓的土路,年龄稍大的就结伴走这条陡坡多但是近一点的路。6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支放学小分队里最小的10岁,最大的不过15岁,他们大的拉扯着小的,轮流背着几个比较沉的书包和背篓。从一开始的烈日炎炎,到高山林地里的幽暗阴冷,脚下从黄土碎石,到盘根错节的树根,孩子们显然已习惯这样的跋涉,步伐轻松矫健,有人说着彝族的传说,有人唱起各族山歌,有人指给记者哪些植物是草药、哪些可以用来拌炒面。6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时多,在翻过一个叫“鞍子伊都”的垭口后,终于见到落日余晖下的格拉丹草原。孩子们的家四散在草原上,记者随最后一个学生马晓龙走进家门的时候,已经21时了,此时天色已完全漆黑。6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