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焦点.观察

政协委员顾晓坤:以活态保护促进文化传承 用资源转化助推经济发展

作者:洪英杰 发布时间:2017-01-31 原出处:多彩贵州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洪英杰)“彝族文化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但随着经济大潮的涌动,以及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彝族文化正在一步步消退,大批彝族文化遗产正在被侵蚀。”1月15日,在政协第十一届贵州省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分组讨论会场,政协委员、贵州省工商局总商会副会长、赫章县工商联主席顾晓坤对多彩贵州网记者表示,在彝族文化传承后继乏人,珍贵遗产难以为继,资源优势转化不成经济优势的现场仍然存在。

  彝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员。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彝族人民养成了能歌善舞的特性,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民族节目灿烂多姿。

  厚重的彝族文化,结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硕果。世界一百首经典民歌之一《阿西里西》就出自赫章县珠市彝族乡,1991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彝家婚礼》就是在保存有最古老、最完整彝族婚丧习俗和民族歌舞的赫章县雉街彝族苗族乡完成的。彝族的《铃铛舞》、《火把节》也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彝族《撒麻舞》、《采韭菜》、《盘歌》等歌舞享誉省内外。同时,彝族人民还拥有独特的饮食、起居、婚丧、服饰,以及独特的待客及庆典礼仪等古老文明。

  但是,“彝族民族手工艺、习俗、戏剧、曲艺、音乐、舞蹈、服饰、语言、文字等正在逐渐消亡,流传于彝族民族地区的民间故事、古歌、长诗、传说等文化载体逐渐绝迹。”顾晓坤认为,应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力度,对彝族村寨的古建筑进行升级改造,在彝族地区建设彝族生态文化园、彝族服饰博物馆、彝族古籍博物馆、彝族民俗博物馆、彝族手工艺展示馆等设施。“打造一片适宜彝族文化永续发展的沃土,以活态保护促进文化传承,用资源转化助推经济发展,这对彝族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也是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的。”顾晓坤说。
Qw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