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思想政治工作的非职业化
提要:旧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已不再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改革旧的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势在必行,而思想政治工作的职业化向非职业化转变,是改革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新思路。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一些单位和部门,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至今还存在着一大批从事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干部——政工师。客观地说,在过去的若干年中,政工干部为普及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常识,树立共产主义理想、道德,推进企业改革,稳定职工队伍,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等等诸多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勿须违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旧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已不被广大职工所接受,政工干部辛辛苦苦的工作已不再能激起职工们的劳动热情。那么,今日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何如此被动和缺乏活力呢?我认为有如下几方面的社会根源。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个十分敏感的特殊行业,涉及到意识形态领域内的许多问题,政工干部都不愿触及。因循守旧,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更新较慢,方式方法陈旧,工作方法滞后于现实生活,这便是思想政治工作几年一成不变,难有起色的根本原因。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还明显带有七八十年代左的思想色彩,僵化、死板、教条,理论与实际相脱离,不能与本地区、本企业、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不能与职工的思想现状和职工所关心的事物联系起来,不能很好地解决改革运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形式主义和形而上学遗风尢存,因此,有部分职工就不爱听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套。
二、在体制上,如今的政工干部大多浮在机关科室,不能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与职工同甘共苦,不能与广大职工打成一片,不了解生产中的实际情况,不知道职工的思想动态,思想政治工作只及皮毛而不及本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泛泛而论,职工不接受,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建设成了两股道上的车,各拉各的套,出现了“两张皮”的怪现象。
三、在观念上,政工干部自以为高人一等。其实,政工干部做的是人与人相互勾通的情感工作,平等待人、互相尊重应是其处事原则,但同在一个企业,政工干部却高高在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帽子把他们抬得高高的,不能与广大干部、职工平起平坐,政工干部与普通职工成了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甚至是猫和老鼠的关系;职工对政工干部敬而远之,敬而畏之,这种令人尴尬的处境不利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大大地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力量。
那么,如何解决目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疲软、乏力和“两张皮”现象呢?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职业化向非职业化方向转变是改革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思路。前几年,我们就在各行各业喊出了转变观念、转变机制、转变作风、转变职能的口号,我想,思想政治工作也不应该例外,也同样存在转变观念、转变机制、转变作风的必要。转变观念就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从精深博大的理论精华真正变成一个通俗易懂、贴近现实、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服务性行业,以人为本,解决好企业内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中出现的各种新矛盾,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各地各企业的经济建设服务。转变机制就是在精简或取消专职的政工干部,把政工干部充实到生产建设第一线,使思想政治工作者手中有一定的实权,具有一定的行政职能手段,并把它拿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轨道中来,使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建设溶为一体,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互发展;使思想政治工作贴近生产,贴近职工,贴近现实,贴近生活;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实实在在的社会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提倡思想政治工作由职业化向非职业化转变,并非是要削弱或取销思想政治工作,而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从少数的“特权”人物手中解放出来,变成广大干部职工人人有责的自觉行动。思想政治工作不再是几名政工干部自己本职工作分内的事情,而是企业与广大干部职工生死存亡的生命线。我们的每一名干部,每一名职工都有权力过问和做其他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非职业化之后,上至我们企业的党委书记、厂长、经理,下至生产第一线的队长、班长、组长、管理人员、工人科员,在抓好生产建设的同时,也应该成为一名合格的政工师,都对其所领导的职工干部负有不可推卸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削弱了,而是得到了最广泛的加强。
思想政治工作由职业化向非职业化方向的转变很符合党中央提出的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和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精神,是改革思想政治工作旧模式的新举措,是解决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疲软和“两张皮”现象的最好良策,也是治理大中型企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生产效益低下的有效方法,应该进一步进行研究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