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式)的社会交往成本和压力,你承受得了吗?
毫无疑问,作为彝族人,我们是幸福的,我们的民族文化独觉特色,我们的历史悠长久远,我们拥有过灿烂的文明,如今我们同时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份子,在推进民族融合和团结,国家稳定发展中发挥着强大的动力。但是我们作为彝族人想要发展得更好,过上一个真正幸福的生活,面对我们民族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许作为一个个体,因为见识、能力、影响力等,我们的声音是微弱的,且往往是无声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提出我们的反思和高呼,只有我们作为个体中的一个、两个、三个,都在呼喊和改变,我们才能找到和践行我们想要的生活,才能真正享有我们的幸福。
(张国忠版画《索玛花》)
我们到底想说些什么呢?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深处其中的鲜活的、影响着我们一言一行的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到底怎么啦?是的,我们的生活到底怎么啦?
还是这个冬月,我随便在任何一个大家聚会的场合,针对我们彝族人红白事(红事指结婚、老人过寿、年轻人和小孩过生日、小孩出生等,白事主要指丧事等)发生时,大家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对生活有什么影响等大概都了解了一下,我问的对象有男有女,都是成年人。
所有我问到的40-50人,他们的回答几乎令人吃惊的一致。尤其是婚事和丧事,对生活的负担已经是让人倍感无力却也只有无奈跟随。而且我问的这些问题,实际针对的对象其实并非婚事和丧事的本家,而是本家之外的亲戚朋友们。他们的回答也正如我所遇到的大概是一致的,基本上就是: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全部都无一例外地在根本上说都是钱的问题。根据我的了解,我的凉山的绝大部分彝族亲戚朋友们的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外出打工,算开在外出期间的住宿、生活、路费等费用开支,一年一个成年人真正带回家的钱平均下来5万元左右,算是高的了。然而冬月间是彝族人传统以来婚嫁最集中的时候。现在很多时候自家的兄弟姐妹、侄儿侄女结婚给个1万元不算多,少则给3-5千元还是很普遍,针对远亲、邻居的婚事,3-5百元起码是要给的。至于丧事,彝族人的传统本来也是比较注重的,较亲的亲人、朋友去世,有些时候是一头牛,很多时候是3-5千元,针对远亲、邻居的丧事,3-5百元起码是要给的。如此,可以算算,一个家庭本来外出打工很多都是夫妻一人在家照顾家庭,一人外出,在家的收入是微乎其微的,所以外出打工挣来的钱基本上就要解决一家人孩子读书、家庭生活开支、社会交往开支等,光是这些婚丧之事花销这么多,对一个家庭的负担是一点也不轻啊,按照我所了解的我最亲近的10余家人的情况所知,针对这些随礼,一年下来多则3-4万元都会有,少则1万多元是很普遍,且随礼的时间节点较为集中。第二点是凉山彝族的家族算法比较庞杂,彝族人的家族观念很强,参与家族事宜度较高。很多时候我们爱开一句玩笑话,叫通过家族算法、姻亲算法、姻亲带亲算法等可以把所有彝族人都算成自己的亲戚,所以很多时候就如你和我,只要坐在一起聊聊天,摆一摆亲戚,我们果真是亲戚,这个和平时比如说中华民族一家亲是两个概念。由此产生一个什么结果呢?就是可能有点极端的说法就是,连你都没有见过,平时没有任何交往,甚至没有听说过的,在婚丧等彝族人最为注重的事情上都完全有可能和你有很大的关系。为此,当真的发生了这些事情的时候,你就会被卷进去。第三点就是彝族人面子为重问题。婚丧这些事情发生后,很多时候,按照我们对彝族人之外的很多民族的了解,其实可以做的简单,可以简洁地处理很多事情,然而我们彝族人,婚丧发生时参与的人,是举绝大部分亲戚、邻居等浩浩荡荡地有很多很多的人参与,甚至有些时候我在外面跟我遇到的朋友等聊相关话题,他们实在理解不了,有些时候我也觉得很没有必要和浪费。还有就是,你要随礼,没有钱都要到处去借。过于形式地做这些面子上的问题,人们其实心里头都是明白的,是反抗的态度,但生活在那个环境里头,很多时候也只是在跟风,推波助澜。第四点就是对正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什么叫对正常生活影响较大,就比如说,最近一两个月以来,我的姐姐就在抱怨,几乎一周有三四天都是在跑这些事情,根本没有办法做自己的事情。亲戚邻居婚丧等都要去,几乎他们家冬月以来一个人就专门只能去跑这些事情。所以从光是你要去,要跟着去,到现场去,这个事情,其实都是很频繁的事情真的是让人身心俱疲。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不一而举。
如此,实际上按道理来说,彝族人的这种家族式的民族的发展是有巨大优势的,特别是在面临灾难、困难等不利情况时,可以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当然在面临相关情况时,确实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就比如我所了解和参与的,如果家族里头哪家有个重大事故等急需救助,确确实实,我们也是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即使很困难都还是尽力而为。然而现在的情况是,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以经济发展为火车头的时代,人们做事情、相互来往,很多因素都需要考量经济能力,所以能者尚好,对一般的家庭和困难的家庭,参与家族式的联动是很痛苦的,尤其是在经济层面,当然作为彝族人也深受其中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想摆脱其中,远离这个漩涡,其实做起来也是很困难的,你果真去了,实际也会让你把自己杜绝于“荒岛”。
然而,这些东西已经让我们深感痛苦,对我们正常的生活带来了无比的压力和影响,我们该怎么办?只有一条路——改变。怎么改变?从哪里改变?当然有什么制度上创建、社会上引导、个人思想观念等改变不一而举,其实都有道理。我认为,在学校教育上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在思想上给年轻人注入新的思想理念,同时我们作为年轻人,一定要对这些很大程度上的陋习说不,不能人云我云,跟风使舵,要有思想要敢说不,谁不知道这样做是困难的,也是艰巨而长久的,但这是我们的生活啊,我们的生活应该由我们来主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围内去走,去实现,去把我们想要的生活自己去实现,自己去改变,也许时间会长久,也许路途会艰辛,但是改变势在必行,不可不为呀。
我认为,新时代的生活不应该是被这些很大程度上的陋习所裹挟的,适当和必要的参与是应该的,也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应该继续传承的好的东西,但我们必须要认清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我们自带的糟粕,我们要在思想观念上做出改变并付诸实践,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从我的家人们做起,这是通往美好的事,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去做,只有我们自己去改变才会真的有所改变,那样才能得到我们所期待的美好生活,也即有温度相互帮助、简洁适度参与、不铺张浪费、不过度攀比重面子的实实在在的生活。
这样子的生活能够在我们的手中开出花吗?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