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显宏:黄大琮十二首诗解读
黄大琮的《镇南杂咏》附存的15首诗歌前,有一段小序,寥寥数语,信息量却颇大。前面归类了三首,现解读剩下的十二首。
生平不能诗,每有吟咏,辄弃之以复瓿。近于欠舍小驻两月,军中余暇得古今若干首,聊当拔剑斫地之歌,趣录存之,以识鸿雪云。
注:[复瓿],读音fùbù,意思是覆盖酱罐,形容著作无价值。[欠舍],即今沙桥。元朝宪宗七年(1257),设欠舍千户。[斫地],意思为砍地,表示愤激。[鸿雪],鸿鸟在雪泥上留下的爪印,意为留下陈迹。
作者在西藏羊湖
元日感怀
去年客巴东,今年客镇南;
连岁苦行役,无乃忧如炎。
史迁牛马走,尼父歌兕虎;
才高必折磨,士贵能安遇?
风霜易衰老,游子惜芳辰;
况复经祸患,刹那沧海尘。
地圻天柱倾,终古有留憾;
事幻情随迁,哀乐为时暂。
昨日成纪念,今日书改元;
观运悟达理,富贵奚足论。
浮浮空际云,皑皑涧中石;
栖栖一片心,寸阴逾尺璧。
注:[牛马走],指在皇帝面前如牛马般奔走的人。[尼父],亦作“尼甫”,是孔子的尊称。孔子字仲尼,故称。[兕虎],读音sìhǔ,意思是兕与虎,泛指猛兽。[芳辰]fāngchén,指美好的时光。[地圻天柱倾],比喻皇帝亡故。
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1908年12月2日),三岁不到的溥仪登基,由其父载沣摄政。次年(1909年)改元“宣统”。如此荒唐的儿皇帝,风雨漂摇的清政府,让黄大琮这位从巴东来到镇南驻守的官宦忧虑万分。在新年元旦日,改换年号之时,他自然会感慨万千,书生意气,于是抒发心中感慨。其中,“才高必折磨,士贵能安遇?”“观运悟达理,富贵奚足论。”“栖栖一片心,寸阴逾尺璧。”有哲理,甚好,是此诗佳句。
作者在西藏布达拉宫
咏史
叔孙嫔陋姿,礼仪岂能知?
繁文习绵蕞,术固工媚兹。
今日天子贵,高皇顾而嬉;
廷臣尚权智,异议莫敢兹。
未央一置酒,万世受其欺;
破坏都俞局,君臣积猜疑。
从此鹿鸣废,一德邈难欺;
株抄起大狱,太阿或倒持。
堂陛尚暌隔,何况氓蚩蚩?
云雾满天宇,重重翳朝曦;
帝阁一万里,含情悲复悲。
壅凝成痞病,遂闭爱国思;
心热但慕势,人格日趋卑。
悼彼焚书厄,籍亡毒乃遺;
顿令讲群学,延访在四夷。
鲁生具高识,当时亦诋祺;
惜不匡疵谬,立节仅标奇。
任圣不逢时,空桑一农师;
虽抱饥弱志,膏泽又安施?
阿衡重台席,姓名天下知;
拯世毕宏愿,君臣无猜疑。
百步茂芳草,松柏挺贞姿;
川岳禀灵秀,岂乏生俊奇?
巍巍彼高位,公器据为私;
贤否随吾意,臣门纷鹜驰。
黄钟让瓦釜,在野弃生遗。
乃知借才说,徒作大言欺。
明王不可再,千载空涕洟!
注:[骛驰],车马急速奔跑,[瓦釜],泥土烧成的大锅。[黄钟],比喻君王。[黄钟让瓦釜],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黄大琮这首《咏史》是一首借古抒怀、对所遇事物抒发感慨的感遇诗。不好读,也不好懂,看得出大意,就是对社会现实,对弊政,对上方的极度不满。内心充满忧愤、悲伤、厌世,却也能感受到他忧国忧民,爱国惜才的一面。他所痛诉的众多时弊,如“心热但慕势,人格日趋卑”“公器据为私,贤否随吾意”,我们今天在工作中仍然会遭遇。黄大琮在《镇南杂咏》中多次声明:“生平不作牢骚语”。但在这首诗中,他抒发不满的怨言是最多的。
作者在新疆禾木
春日题寄刘明府
自君西去我南迁,两地离怀又一年。
弹指沧桑棋换劫,寄身湖海酒随缘。
久尝宦味成鸡肋,共惜时光感蚁旋。
记否长亭风景好,流莺如织柳如绵。
注:[换劫],意思遇到凶灾之年。[蚁旋],像蚂蚁一样回旋。形容焦急之状。[流莺],指四处飞翔鸣唱的黄莺鸟。
黄大琮诗中的刘明生卒无考,可能是军中友人或同僚,两人同为军中官宦,一人西去一人南迁(镇南),匆匆分别又一年后写下此诗。春天来了,各自环顾,四处漂零,整日忙得焦头烂额,感觉这官做长了也不有多大意思,不免怀念伤感。黄大琮问刘明是否记得两人分别时鸟语花香,垂柳碧绿的美好情景。
遣怀
南飞息翮未经旬,又赋西征感陌尘;
风雪离怀依旧阔,溪山诗句逐年新。
孤情对月客中客,有梦还家身外身;
只是梅花知我意,迟开疏蕊为留春。
《遣怀》也是一首感遇诗,比起《咏史》一首,境界高出一筹。心情似乎开朗乐观,诗风明亮了许多,精神状态换然一新。尤以“孤情对月客中客,有梦还家身外身”一联讨人喜欢。
忆家
笑指梅花践归约,而今羁滞碧鸡关。
郁林片石饥难煮,合浦明珠捞可还。
久绊微名抛骨肉,自怜华发对溪山。
杏花消息丝丝雨,为解征衣一破颜。
此诗应该是黄大琮在镇南驻军两个月后返回四川,滞留昆明碧鸡关时写下的。黄大琮虽为福建人,但家眷可能在巴东。回家或“退伍”本来是一件好事,但不能顺利回家,就只能《忆家》寄托情思了。还是多有报怨:“久绊微名抛骨肉”“为解征衣一破颜”,好的句子也是有的:“笑指梅花践归约”“杏花消息丝丝雨”。
作者在新疆罗布人村寨
元日书怀
岁月苦磨人,他乡岁又新。
江湖骚怨客,花鸟太平春。
贺酒谈兵事,吟鞭梦陌尘。
家书无限意,共惜此芳辰。
这首《元日书怀》和前面那首《元日感怀》应该都是在宣统元年第一天写下的。感怀是感叹一年来国家政坛变故,年号更迭,表达对国家命运、自身前途的担忧。这首书怀似乎有了点节日气氛,内心释然了些,乐观了些。掌管好兵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珍惜眼下时光。也是黄大琮的一种自我安慰。
登城远眺
天空野阔夜风号,霜气棱棱逼战袍。
独立戌楼看屋斗,陆离长剑倚天高。
黄大琮的这首《登城远眺》颇有唐朝边塞诗的风骨和气势,格调高亢。“战袍”和“长剑”也展示了他此时军人的气概。但就是看不出他登城的地点。因此诗收集在《镇南杂咏》诗集里,可看作他登的是镇南州城。州城有四道城门:巩华门、文明门、来远门、龙泉门,均有楼阁。所描述的气候环境也与镇南的冬春季相符。
人日
官贫哪有草堂赀?浪迹天南尚寄诗。
回首浣花溪畔水,行踪让与野鸥知。
注:[赀],音zī,财富,财产。
这首诗写黄大琮的一天。自嘲自己为官一任却没有多余的财产,一天四处忙碌却还要写诗,做着杜甫诗人的梦,但只能偷偷埋藏在心里。杜甫草堂就在成都浣花溪畔。
题沧江垂钓图
白浪掀天小艇危,苍茫深恐转帆迟。
江湖看惯风波恶,何似矶头理钓丝。
拂拂长竿烟水边,江湖渔隐不知年。
英雄多少功名饵,上钓都成缩项鳊。
注:[沧江],读音cānɡjiānɡ,意思是指江流;江水。[矶头],读音jītóu,意为保护河岸、堤防和滩地的靠岸较短建筑物。[缩项鳊],拼音suōxiàngbiān,亦称“缩头鳊”,鱼名。比喻缩手缩脚,做事顾虑太多。
一幅垂钓图,不知谁作;沧江不知是指哪条江,无法考证。黄大琮为其题诗。画面情景我们已能从诗中感受到,隐喻则多指向繁杂人间。在局势危急,军务繁忙之时,黄大琮还有此等雅兴,有诗画交流,借题抒发胸意,也是他来镇南戍边的生活状态。
州中得书之难,过于赵壁,劫灰中捡楚词一卷,读之有感
孤臣芳洁信能完,披发何能叫九阍?
郑袖早生天意在,离忧无地不荃荪。
天亦沉沉一醉中,孤臣被放岂途穷?
逋臣晚节为词客,赢得骚经续国风。
注:[九阍]jiǔhūn皇帝的宫门,比喻朝廷。[郑袖],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姿色艳美、性格聪慧,但善妒狡黠、阴险恶毒。[荃荪],读音quánsūn。意思是香草。古代常用以喻贤良的人。[逋臣],读音būchén,意思是逃亡之臣。[骚经],读音sāojīng。意思是指《离骚》。
从诗前小序来看,黄大琮是个嗜书如命的书痴,爱书、惜书、读书。在灰堆里捡得一本《楚辞》,读后就写了这么一首诗,借题抒发了胸中的一些感慨。诗中两次自喻“孤臣”,一处为“逋臣”。或许处境孤独,或对前途失望,忧虑中精神却有不俗的追求。
作者在新疆沙漠
揽镜
拊髀频惊万里行,腰间囊剑每孤鸣。
雪霜一夜欺人甚,白发都从客里生。
注:[揽镜],拼音lǎnjìng,释义是持镜、对镜。出自《晋书·王衍传》。[拊髀],拼音fǔbì,以手拍股,表示激动﹑赞赏等心情。
想当初,黄大琮“飒飒风号起战声,羽书如雪起行程”,从四川巴东征战来到镇南,没想到却是“腰间囊剑每孤鸣”,无用武之地。但镇南冬夜的天气再冷,两个月时光也不致以白了他的头发。此诗写了一种状况,但明显矫情了。对镜,发现了岁月流逝。
书感
生平不作牢骚语,一入诗中便感时。
眼底河山危局迫,旁人无语但观棋。
“生平不能诗”,不能诗是因为自己身在军营,指挥军队,怕泄露军事秘密。现在的情况也是这个样子。“生平不作牢骚语”是怕影响士气。黄大琮真还是个性情中人,写起诗来不免感慨一番。
这首诗颇有杜牧《泊秦淮》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眼底河山危局迫,旁人无语但观棋”可与“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一比。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