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传承彝族文化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2015年10月21日下午,峨山县大龙潭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一片欢声笑语,相较往日的书声琅琅,当天这里充满了歌声、乐器声和加油声。据了解,自2013年大龙潭中心小学成为全县第二所“乡村学校少年宫”以来,每周三便是固定的社团活动日,德育类、艺术类、体育类等活动给生机盎然的校园文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2015年10月21日下午,峨山县大龙潭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一片欢声笑语,相较往日的书声琅琅,当天这里充满了歌声、乐器声和加油声。据了解,自2013年大龙潭中心小学成为全县第二所“乡村学校少年宫”以来,每周三便是固定的社团活动日,德育类、艺术类、体育类等活动给生机盎然的校园文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教学楼一楼舞蹈室内,一群身着彝族服饰的孩子正伴着音乐跳起《花鼓飞花》,红色的裙子跟轻快的音乐相互映衬,每个人脸上笑容灿烂。在今年“六一儿童节”的汇报演出中,他们出色的表演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在葫芦丝活动小组,十几个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重复着简单的音律,眼神专注。
据介绍,大龙潭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于2013年创建,投资20万元用于功能室装备、服装等设备的配置。跟城市相比,乡村学校少年宫最大的特点便是“依托学校、一室多用、一地多用、一师多用”,依托学校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改造整合。
开设哪些活动?怎样才能吸引学生?大龙潭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除设置常规的项目外,还充分利用当地浓厚的彝文化底蕴,让“非遗”文化进校园,在乡村学校少年宫设立了彝族花鼓舞、烟盒舞、刺绣和四腔等传承“非遗”文化活动小组,使文化传承从以前课堂的知识普及延伸到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同时,采取学校教师与民间艺人共同辅导的方式进行教授,利用每周社团活动日,由学校安排专人进行技能培训,并辅以举办彝绣比赛、学员作品展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小喜爱彝族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唱得不错,你们要记住唱这首歌要用方言土语。”当天大龙潭文化站站长严长会正在教孩子唱彝族小调《呒(儿)嗟嘿(儿)》,悠长温婉的歌声飘出窗外。严长会介绍,活动小组共有学生33人,通过将彝话转为汉字的方式教学,当天教授的彝家小调是一首敬酒歌。上课时为了能让孩子充分了解彝族小调的美,爱上彝家歌曲,在教授歌曲之前严长会都会对歌曲的知识进行讲解。“很多孩子已经不了解彝族文化,甚至不会说本民族的语言。这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在彝族刺绣活动小组,十多个孩子围着两位民间艺人认真地学习钩边的针法,忘记了课间休息。“孩子们学得很用心,教上两遍就知道怎么做。如果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彝族刺绣,那这门手艺便不会失传。”民间艺人表示。
目前大龙潭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利用大课间、活动课,从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科技知识普及、文学艺术教育等5大类活动项目,设立合唱、舞蹈、棋艺等24个活动小组,形成学生人人参与,教师全员辅导的良好格局。
大龙潭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共有497人,其中寄宿制学生321人,有了社团活动学生便有了玩场,这些寄宿学生都表示不想家了。大龙潭中心完小校长矣琼花告诉记者,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创建,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学生走出课本学习东西,同时也拉近了乡村与城市的距离,丰富有益的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好,提高学生的素质,性格上也越来越活泼。活动的开展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支持,当看到自己孩子的汇报表演和作品展示后,都对孩子的表现赞不绝口。
在今年峨山县举行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才艺大赛上,大龙潭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英语口语、彝族歌舞、绘画均获得二等奖。(玉溪市文明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