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觉: 控辍保学 一个都不能少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昭觉县。在三岔河乡三河村、火普村,总书记与贫困村民、驻村干部围坐在火塘边时特别谈到:“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事关千家万户,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最重要的是教育必须跟上,一定要办好乡村学校,这是基础的基础。”
总书记的话语,再次强调了全面决战脱贫攻坚工作中教育的重要性。
牢记嘱托,践行使命。2018年伊始,昭觉县全面打响控辍保学攻坚战,深入推进教育领域扶贫攻坚,全面加强控辍保学工作。
“守土有责,该上学的孩子一个都不能掉队。”昭觉县积极投身于这场事关民族未来、国家大计的教育攻坚战,将控辍保学作为推进脱贫奔康的治本之策。
曾经,一部国产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让人印象深刻。电影讲述一位叫魏敏芝的女孩代替请假的高老师上课,每天准确点清人数,确保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这是昭觉县全面开展控辍保学工作的决心和要求。
“必须采取有效管用的‘控辍保学’办法,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义务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防止产生新的贫困。”号角吹响,昭觉县采取摸清家底、建立台账、健全机制、加大宣传等多项“组合拳”方式,全力强化这项既是脱贫摘帽考核的关键指标,又是实施功能性扶贫的重要举措。
“控辍”有措施——
加强领导 摸清家底 健全台账
控辍保学,是脱贫攻坚的“一票否决”指标,是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保证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整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切实开展好此项工作,昭觉县首先从“控辍”这个源头入手。
“不管辍学学生在哪里,我们都是乡党委、政府、学校、家长四级联动,确保辍学学生及时返校。”说起控辍保学这项工作,昭觉县宝洁希望小学校长沙马古杰聊到了自己的“经验之谈”。
宝洁希望小学,位于昭觉县城边的新城镇。目前在这所小学就读的2422名学生,全部来自于昭觉县的47个乡镇。
2018年,经过精准摸底辍学学生,全县共有310名学生因各种原因辍学失学。为让这310名学生能重返校园,沙马古杰一边向上级汇报,一边联合各乡党委政府,走村入户到学生家中开展家访,逐户摸清学生辍学失学问题,并对已辍学的学生家长进行疏导沟通。
经过努力,宝洁希望小学除户籍重复等客观问题的辍学失学学生外,已全部返校,并根据年龄和实际情况划分,分别随班就读或开展学业补偿。
在辍学失学的名单中,有9名适龄学生因患残疾,无法到校上课。针对这样的特殊情况,宝洁希望小学的教师们并没有放弃,教师们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休息时间,背着黑板和教材,到残疾学生家中送教上门。
宝洁希望小学,是昭觉县开展控辍保学工作的缩影之一。
为做实控辍保学工作,昭觉县因地制宜采取多项措施,强化全县控辍保学力度。
——加强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强化控辍保学工作督导督查力度。为确保控辍保学各项工作措施顺利落实,确保控辍保学工作取得实实际际成效,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县失辍学少年儿童劝返复学化解工作;抽调21名工作人员成立昭觉县控辍保学工作办公室,与县教科局班子成员共同组建7个控辍保学督导核查组,对全县控辍保学工作及失辍学人员化解工作进行专项的督导督查。
——摸清家底,精准锁定失辍学人员。各乡镇、学校全面开展0—18周岁适龄儿童少年与公安户籍和学籍比对工作,按各个年龄段分类做好台账。昭觉县教科局和各学校依托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及时注册学生学籍,规范学籍异动手续,建立学籍异动台账,及时核清每一个学生去向,做好跟踪和建档工作,进一步规范学籍管理,做到“籍随人走”,精准锁定失学辍学人员,做到家底明白、清楚、准确。
——建立健全工作台账,规范入学复学管理机制。对照“五书七卡八表十八册”,规范建立控辍保学工作台账,从县、乡、村、校四个层面摸清、核实、建立0—18周岁人口情况和学生台账。健全学生学籍数据库,对休学、复学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申请休学的学生需具备入院证、医疗缴费发票、出院证、主治医生病情证明(建议休息三个月以上)等四个材料,审核通过后方能申请休学。做到转入、转出、休学、复学情况清楚,相关佐证材料齐全、手续完备。
——结合州委、州政府“一方案三办法十制度”精神,昭觉县制定了严格的《昭觉县控辍保学目标考核办法》,并制定出台《昭觉县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方案(试行)》,成立县教育督导委员会和控辍保学办公室,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失辍学人员复学定期家访制,学校一日一报、乡镇一周一报制度、一月一自查、两月一抽查、一年两评估制度,将政府、村社、学校和家庭的控辍保学责任逐一分解落实到位。
2019年6月,经户籍、学籍、六有系统比对,省州动态平台锁定昭觉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疑似失辍学子女2818人。在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领导下,经过全县人民不懈拼搏努力,在州规定的时间节点内,昭觉县以随班就读、集中编班、学业补偿等方式全部化解销号,化解率100%、销号率100%,受到州控辍保学领导小组表扬,取得控辍保学考核加2分的好成绩。
“保学”有机制——
关爱为首 行政保障 营造氛围
辍学学生及时劝返就读,“控辍”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但在任重道远的教育工作中,更为重要的是“保学”。保学,就是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在校学习,接受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
这其中,家长的观念十分重要。为此,昭觉县因地制宜,积极推行“联乡单位+乡村社”为主模式,并建议各乡村制定相关的村规民约,对一些不听劝阻,不依法送子女入学、对未成年子女外出务工不接受义务教育的家长做出经济处罚。
“过去,家长们见面问的是‘你们家有几个孩子’;现在,家长们聊的是‘你的孩子在哪里读书’。”走在昭觉县的街头巷尾、村寨村落,这样的感受比比皆是。
简短的问候语,映射出的是百姓对于教育重要性的观念变迁。
为深化此项工作,昭觉县利用乡镇赶集、“农民夜校”、“乡村党建月会”等时机,深入乡镇、村社及学校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悬挂控辍保学宣传标语,进一步增强基层群众对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送子女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法律要求变成家长或监护人的自觉行动,为推进昭觉县控辍保学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除家长之外,学生自身的观念也在积极改变。17岁的勒格史里莫,15岁便辍学到沿海一带的工厂打工。在工厂辛苦一个月,她能挣到4000元,“靠自己能挣钱的喜悦”没维持多久,她便发现了文化水平不高没文凭的阻碍:认字少,很多工种不能胜任,即便自己再努力,工资不会有太大提升;外出时,由于文化水平低、普通话交流困难等也遇到了诸多问题……
今年3月,勒格史里莫顺利劝返回校,目前正继续跟班就读学习文化知识。
“还是觉得读书好,多学点知识才有更多的机会。”家住美姑县九口乡瓦洛千哈村4组20号的女孩吉克曲罗和勒格史里莫有着同样的心声,“2013年9月,向往外面世界的我辍学回家,先后在广州、西安多地打工。外面的世界虽精彩,但自己不懂的东西太多,疲惫困乏的晚上,特别想念在学校学习的日子。”2015年8月,吉克曲罗彻底放下打工生活,回到家中,恳求父母把自己送回学校。当年9月,吉克曲罗在昭觉县东晨中学开启了全新的学习生活,她暗暗下定决心:今后要努力读书,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在东晨中学老师的帮助关心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之下,重返校园的吉克曲洛重文化成绩名列年级前茅,被所在班级推荐为班长和学生会主席,连续三年被评为“昭觉县东晨中学优秀班干部”,2019年5月4日被凉山州团委评为“凉山州优秀团员”称号。
现年18岁的孙子子作,目前也是昭觉县东晨中学2016级5班学生。辍学经历打工后,她感觉自己的文化知识不够用,主动要求返回学校。2019年3月,孙子子作重返校园。回到学校的她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学习积极,表现良好。
勒格史里莫、吉克曲罗、孙子子作的心声,也是昭觉县委、县政府为之努力的目标:确保失辍学生劝得返、留得住、学得好。
为此,昭觉县继续加大控辍保学工作保障力度。研究制定了《昭觉县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劝返复学工作实施方案》,拟投入746.67万元作为督导检查和学业补偿工作经费,聘用授课教师74名,搭建活动板房教室、寝室80多间,并配备相应设备设施,做到硬件条件有保障。
同时,以情动人,建立关爱机制,强化情感控辍。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把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作为脱贫攻坚重点对象,特别是把残疾儿童、残疾人子女、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等作为控辍保学重中之重,在落实上级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的基础上,按照《昭觉县教育扶贫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按照500—5000元的标准实施救助。建立健全贫困学生资助机制,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社会帮扶活动,并由民政部门将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社会救助政策保障范围,严防因家庭贫困导致学生辍学。同时,要求教师要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用时、用心、用情,密切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及思想状况,用心和情感化学生,让学生从心里产生对老师的尊敬、爱戴和留恋。做好家访工作,使家长设立正确的教育子女上学的思想观念和法制观念,避免因家长不支持而导致学生辍学。
作为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教育控辍保学工作仍旧任重道远。下一步,昭觉县将继续按照要求,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希望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帮助更多的孩子点亮梦想,托起希望,助力脱贫攻坚。
(原载:凉山日报)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