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支教宁蒗的海安教师主题话剧《索玛花盛开的地方》巡演到海安
“哎——西边有座山,东边有片海。山海本一家,客从远方来。”1月31日晚,伴随着彝族女孩的清脆吟唱,讴歌“江苏时代楷模”海安教师支教宁蒗32年的主题话剧《索玛花盛开的地方》在海安大剧院上演。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爱军,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晖,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陆卫东,副市长赵闻斌,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市委副书记、市长谭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亚曦,市政协主席李春旺,市委副书记张浩,市领导王荣贵、陈兴俊、卢林、李如生等领导和曾支教宁蒗的教师及其家属及各界代表1000多人观看了演出。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爱军在海安观看话剧《索玛花盛开的地方》时希望在更大舞台展示海安教师风采,展示海安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继2020年12月5日在海安大剧院试演后,今年1月31日,话剧《索玛花盛开的地方》在全省巡演之际再次在海安大剧院上演。
1988年,一纸“木材换人才”协议,开启了海安与宁蒗的“山海之约”,首批35名海安老师带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宁蒗这个云南教育最贫瘠的山谷里。30多年间,先后10批、281人次海安老师走进大山深处,累计为宁蒗培养初、高中毕业生2万多名,输送大、中专生1万多名,使曾经的“教育洼地”崛起为全国民族教育“高原”。
索玛花是杜鹃花的彝语名,又名映山红。话剧《索玛花盛开的地方》艺术呈现了江苏“时代楷模”——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的故事。话剧以即将退休的海安支教老师景大民在宁蒗的最后一课为引子,讲述了景大民远赴宁蒗接手“问题班”,从不被接纳到逐步走进孩子纯洁而受伤的心灵,逐步爱上了这片土地和这群天使,并使“问题班”受到关注和尊重的感人故事。而他的妻子郭玉英对丈夫的坚守也从不理解转变为坚定支持,最终景大民夫妇留在了宁蒗,将全剧推向高潮。
话剧以支教宁蒗的海安教师景大民退休前的最后一课切入,通过回忆“问题班”授课、创办“索玛花”戏剧社、家访“旷课少女”阿依朵、夫妻共同留在宁蒗等情节,回顾海安支教老师走进大山深处,走进孩子内心,带他们学习知识,点燃他们改变命运的热情,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支教精神薪火相传
2020年初夏,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民族中学的一间教室里,60岁的景大民即将退休,人生最后一堂课,他面对的却是32年前他刚到宁蒗时教的“问题班”学生……
时光回溯到1988年,江苏海安县与云南宁蒗县协作办学,海安决定抽调35名教师赴宁蒗支教。景大民是怀揣理想的中学语文代课老师,他决定远赴宁蒗支教。从那以后,景大民在宁蒗留了下来。最后一堂课上,索玛花戏剧社表演了《索玛花盛开的地方》。
从1988年至今,30多年来,先后10批、281人次海安教师走进大山深处,累计为宁蒗培养初、高中毕业生2万多名,输送大、中专生1万多名,使曾经的“教育洼地”崛起为全国民族教育“高原”。2020年9月,江苏省委宣传部在南京举行发布会,授予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江苏“时代楷模”荣誉称号。3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海安教师在宁蒗的沟壑间奋斗,用心血让索玛花热烈绽放,芬芳一年又一年……
致敬支教教师群体
话剧《索玛花盛开的地方》以彝族人视为生命之花的索玛花(杜鹃花)为重要艺术元素,生动展示了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拿我一滴心头血,换来索玛花热烈绽放”的高贵情怀。
“索玛花在宁蒗是6月份盛开,每一批次支教教师的轮换,就是在6月份到8月份之间,正是索玛花开的时节。”南通艺术剧院话剧团团长、《索玛花盛开的地方》制作人杨晶感慨,“在创作这部话剧的时候,我们到宁蒗去采风,走在宁蒗的大街小巷,出租车司机、商店老板甚至连普通的路人,都知道海安老师,称呼他们为‘舅舅’。也正是实地走访之后,我发现了海安支教老师的伟大,他们不仅仅是在教学,更是在做教育,真正地教书育人,让我很受感动。”
据了解,该话剧以南通艺术剧院话剧团为演员班底,特邀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卢昂担任总导演、上海越剧院编剧莫霞担任编剧。卢昂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自己就是一名教师,对全国各地支教的故事也了解不少。在了解到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的事迹后,我深受感动。”他认为,师者,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认识自己和世界,成为他们内心希望成为的那个人。该剧景大民的扮演者满贺表示:“在拿到剧本后,我深入了解了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的各种事迹。在得知他们被尊称‘海安舅舅’以及‘舅舅’这个称谓在宁蒗人心中的地位时,我深刻感受到这群教师的伟大。”
现场观众反响热烈
话剧在当晚的7点30分开演。剧场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隔座入座。近40位演员,在两个多小时时间内,通过精心设计的舞台、优美动听的歌曲、华美的戏服及精湛的演技,将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的支教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现场观众反响热烈。
前来观看话剧的除了普通市民,还有支教教师、先进教师代表和社会各界先进典型代表。坐在台下的城南实验中学教师曹永华对这部话剧感触颇深:“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30余年来,舍小家为大家,为了祖国的支教事业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他们把对学生的爱、把海安严谨的教风带到了宁蒗。作为一名在职教师,要传承弘扬他们的精神,立德树人,推动海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立发中学教师李忠东在观看的过程中几度哽咽,身为支教教师群体中的一员,他表示对剧情中的部分桥段十分感同身受:“我是在2013—2019年支教的,当时我们支教过程虽没有话剧中展示的这么惊心动魄,但是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绝对是非常用心、不打折扣的。现在虽然回来了,但是对宁蒗总是有难以割舍的牵挂。支教经历对我而言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这部话剧不仅让我们支教老师,也让所有的观众产生了共鸣。”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刘宏燕从2018年开始,就以个人名义对两名宁蒗贫困学生结对帮扶,在2019年,她与团队共同资助贫困学生,人数也从当初的两名扩展至24名。观看演出后,她十分兴奋:“我感到特别震撼,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坚持下去,这种精神传递给了宁蒗的学生,也传递给我们每一位观众。我也希望能够尽我的一份力量,给宁蒗的贫困学生送上爱心和温暖。同时,我也会一直坚持下去,与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一同坚守这份事业。”
观看完演出,张爱军指出,话剧《索玛花盛开的地方》聚焦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主要展现了支教教师景大民的先进事迹,他是所有海安赴宁蒗支教教师的缩影,也是支教教师的先进代表。作品选材非常好,海安老师支持大西南的发展,从1988年至今已有30多年,他们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把民族之间的感情紧紧凝聚在一起,为东西部地区搭建起了一座桥梁,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生动、鲜活的一个实例。
张爱军说,当前,选择这样一个教育助力脱贫的题材,非常有意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正能量,非常需要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这样的先进典型。
张爱军希望,进一步挖掘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的故事,把作品打磨好,让其真正成为一部精品力作,在更大舞台展示海安教师风采,展示海安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展示国家在智力扶贫、教育扶贫领域通过教书育人所带来的社会进步。他表示,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明办将全力支持作品的创作,帮助打磨、升华与宣传,让作品可以走出南通,走出全省,走向全国。春节前后,该话剧将在江苏巡演。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