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告里的长征》第三集:彝海结盟民族情
(本文系央视系列电视报道《布告里的长征》第三集:彝海结盟民族情 文案)
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决定北上抗日。可此时蒋介石部署川军在大渡河堵截红军,扬言要消灭红军,让红军重蹈石达开全军灭亡的覆辙。在这紧急关头,红军决定由四川凉山地区到达大渡河,可是,由于国民党时期对彝族群众的掠夺,彝区的民族矛盾一直非常尖锐。红军能否顺利通过彝区?他们又将面对怎样的困难呢?
在四川冕宁县红军长征纪念馆内保存了一张《中国工农红军布告》,这张布告是中革军委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发布的,布告中详细解释了共产党追求平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思想,让彝族群众认识到红军是广大贫苦大众自己的队伍。
王大钊
四川省西昌市冕宁县史志办主任 王大钊 布告上面我们看是红军的民族政策、经济政策 军队和政治主张,设立彝族政府,彝族人彝族管理,他是全方位解释共产党的一些政策和主张。这些政策主张,当时候的彝族居民已经和红军称兄道弟了,没有说高低贵贱之分。同时他所提出来的尊重彝民喝血酒,同时这个布告更为宝贵的是,它非常超前。当时候他提出了彝族政府,彝族管理彝族,这样一下子彝族就可以当家作主。
那么,中国工农红军在经过彝区时为什么要发布这张布告呢?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强渡大渡河,北上抗日,必须要经过大凉山,国民党时期对彝族群众的掠夺,使当地的民族矛盾尖锐。
沙马依姑
彝海结盟纪念馆馆长 沙马依姑 要把这些彝族人控制起来,就把这些彝族的头人亲属带到关押起来,坐质换班,就是把他们彝族头人、亲戚欺负了,一旦他们在山里不干了,他的亲戚就会被国民党杀掉,彝族对这些国民党的官兵又恨又怕。
中革军委在进入彝区后发现敌军重兵把守越西一带,于是决定改道从冕宁过彝区到达安顺场渡河。没想到,刚进冕宁县城,彝族群众都跑到对面山上躲了起来。
果基拿铁
彝族群众 果基拿铁 国民党专门给爷爷说共产党不是什么好人,毛主席毛泽东,朱德,刘伯承这些将军在打仗的时候杀人不眨眼睛,要吃人的心子,然后吃的眼睛都红掉了。当时候的老百姓就害怕了。
为了取得彝族群众的信任,红军除了张贴布告,宣传共产党的主张,每位红军战士还准备一样礼物送给当地老乡们。这把铜壶就是当年红军战士送给果基拿铁爷爷的。
彝族群众 果基拿铁 红军本就有点口渴了。口渴了所以就挖了一瓢冷水给他们吃,给他们吃的时候一个红军的,一个党员,穿着部队的衣裳。就跟他说,老人家你不要吃生水,要吃烧水。我这有个壶,你们拿来热水吃。就把这个壶拿给我的爷爷,爷爷就说好,你送给我的东西,我一定要珍贵,把它保存好,代代相传下去。
红军边行军边宣传,可还是有一些谣言说红军不守承诺。5月22日,当红军来到彝海边时,为红军主力开道的工兵连,因施工落在后面,突然遭到彝族家支的武装袭击,就在此时,前面的先遣部队也遭到了彝族家支的围堵。
红军经过的地方正是彝族家支小叶丹的地盘,群众工作队队长肖华找到了小叶丹的管家沙玛尔格进行谈判,肖华表示刘司令愿与彝族头人结为兄弟。
沈建国
小叶丹的孙子 沈建国 就坐在这几块石头上面。刘伯承坐在那个高的,然后我爷爷坐在中间这个。下面那个结盟仪式的时候。沙马尔坐在那边。经过这个交流,刘伯承向我的爷爷宣传一些红军的政策。红军是为穷苦的老百姓打天下的。穷苦人民就是和我们是一家的。
由于是在彝海边双方都没有准备酒和酒杯,刘伯承就让警卫员从皮带上解下两个瓷盅,在彝海边舀了两碗水,以水代酒。
彝海结盟纪念馆馆长 沙马依姑 按照彝族人的传统,就是先喝酒为大哥,大哥先喝,所以小叶丹就让刘伯承先喝,刘伯承就二话不说很慷慨的把酒碗端起来,就是上有天,下有地,今天我刘伯承在海子边和小叶丹结为兄弟。
刘伯承将一面写着“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的红旗授与小叶丹,并认命他为支队长。第二天,在小叶丹的护送下,红军安全通过彝区,直达安顺场,为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