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海结盟有旗为证:彝族首领小叶丹夫人珍贵照片
彝族首领果基约达(小叶丹)的夫人手执红旗
这是解放军档案馆收藏的一份珍贵的照片档案,一位彝族妇女手执一面旗,上面缝着一颗红色的五角星,写着“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这面旗是74年前,红军长征路上,刘伯承送给彝族果基家(沽鸡)首领果基约达(小叶丹)的,照片中执旗妇女即是小叶丹的夫人。
时光追溯到1935年5月初,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后,中革军委下达了“迅速北进,抢渡大渡河”的电令。从泸沽北上渡河有两条路,一条是通往成都的大道,经越雟(今越西)到大树堡,渡河至富林(今汉源);另一条是崎岖险道,经冕宁、大桥场、大凉山彝族聚居区到石棉县安顺场渡河。国民党军判定红军会避开彝族聚居区走大道,因而在富林一带派重兵把守。军委反其道而行之,决定走小道,经彝族聚居区渡河。
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由于历史原因,自古彝族人敌视汉人,加之国民党政府和当地军阀的长期压迫,更是对军队充满敌意。因而,红军想通过彝区困难重重、前途叵测。
为使红军顺利通过彝区,5月19日,红军总政治部下发《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训令》,指出:“野战军今后的机动和战斗,都密切地关连(联)着争取少数民族问题。这个问题之解决,对于实现我们的战略任务,有着决定的意义。因之,各军团政治部必须立即把这个问题提到最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以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用通俗易懂、真切感人的语言将红军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公之于众,以便消除彝族群众对红军的疑惧。
布告中说:
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
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彝人太毒;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
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
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粮食公平买卖,价钱交付十足。
凡我彝人群众,切莫怀疑畏缩;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
设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
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
中革军委委派总参谋长刘伯承迅速赶往红一军团组建先遣队,并兼任先遣队司令,红一军团政治委员聂荣臻兼先遣队政治委员。20日晚9时,刘伯承和聂荣臻率第一团进入冕宁。中共冕宁地下组织在陈野萍、廖志高的领导下,积极做好了解放冕宁的准备。5月21日,朱德向各部队发出行军命令,并指示刘伯承、聂荣臻于24日前控制安顺场渡口。5月22日,先遣队从冕宁县大桥镇出发,进入彝族地区。先头部队刚到喇嘛房,就被手持棍棒、长矛、弓箭、土枪等各种武器的彝民堵住了去路。后跟进的红军工兵连被彝民抢去了架桥器材和工具,有的战士甚至连衣服也被扒去了。然而,红军没有还击,继续让向导宣传红军的民族政策。
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刘伯承、聂荣臻命令部队停止行军,在袁居海子(今彝海子)一带驻足待命。四周是山崖、沟谷、林间,彝民向海子一带包围过来。为防止不测,一方面,刘伯承当即布置防守阵地;另一方面,聂荣臻带领宣传队和翻译向彝民喊话,耐心地讲解共产党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说明红军只是借路北上抗日,决不久驻。
住在海子附近的果基家首领小叶丹听了红军的宣传,又看到红军纪律严明、正义威武,便派精通汉语且善于辞令的管家沙马尔各陪同四叔与红军联络,希望讲和,不打。他们来到海子边,躁动的彝民即刻安静了下来。待说明来意后,红军工作队的萧华立即向刘伯承和聂荣臻汇报,并建议刘伯承遵从彝族风俗与小叶丹结拜为兄弟,以消除彝民的疑惧,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帮助。刘伯承当即应允。小叶丹的四叔得知率领大军的刘司令愿意与小叶丹结为兄弟后,很是高兴,纵身跃上骡子,扬鞭奋蹄,奔回家去向小叶丹回命。
刘伯承一行来到海子边时,小叶丹也来了。他看到刘伯承,便率众人下跪行磕头礼,刘伯承急忙上前扶住,不让他行礼。刘伯承拉着小叶丹的手说,红军借道北上是为受压迫的人打天下的,红军和彝族人民是同胞兄弟,等消灭了国民党,大家就能过上好日子。小叶丹大为感动,许诺:“红军从这里通过,由我们管,由我们保。”
于是,结拜仪式顺利开始。按照彝族习俗,结拜兄弟要杀鸡喝血酒,没有酒,他们就用湖水代替。沙马尔各将鸡血滴在盛满湖水的酒杯中,刘伯承和小叶丹都在发誓后一饮而尽。这就是长征路上的彝海结盟。随后,刘伯承将带来的武器、弹药送给了小叶丹,并帮助他们建立了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任命小叶丹为支队长,他的弟弟果基尔拉为副队长,并写下了委任状,还赠送了照片中的那面旗。小叶丹心中的感激溢于言表。当日,小叶丹带领十余人护送红军返回了大桥镇。23日,小叶丹亲自护送红军先遣部队通过彝区,安全到达安顺场。此后,红军后续部队也在小叶丹的向导下一路畅行,顺利通过了国民党断定红军无法通过的彝区,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