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四头山建军,吹响了云南解放战争号角——纪念“一支人民的军队”建立75周年
近日,弥勒市诺糯村四头山发现疑似75年前朱家璧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时的宿营隐蔽山洞和防御工事,这一重大发现,为朱家璧在四头山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提供了有力证据,对研究党领导下的云南人民第一支武装主力部队的革命历程和弥勒地方党史均具有重要意义。
老人道出75年的秘密,秘密山洞不再秘密。
诺糯村李文辉(89岁)接受采访
诺糯村89岁李文辉老人回忆:“四头山旁的一座山中有一个洞,洞内有火堆,洞外有用三四层石头垒起来的防御工事。”根据李文辉老人的描述,探寻队翻遍四头山,终于在四头山侧峰找到了疑似75年前朱家璧宿营隐蔽过的山洞。
山洞极为隐蔽且不易发现
山洞位于一处低洼内,洞口被茂密的林木遮掩,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山洞入口狭长,洞口周围分布几道人为垒砌而成的石墙。
洞内石块堆放整齐,有烧火痕迹
洞内地面平整,石块码放整齐,有烧火等人类生活遗迹,疑似75年前朱家璧在四头山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时的宿营隐蔽之处。
沿山洞周围用碎石堆垒而成的防御工事
在山洞周围零星分布着几道石墙,石墙所用碎石就地取材,碎石被规则堆砌成三四层,高约半人,因受地形限制石墙长度不等,符合李文辉老人描述。
工作人员勘察用碎石堆垒而成的防御工事
经勘察,石墙以山洞为圆点向外辐射分布,呈现拱卫山洞之势,石墙依山势地形而建,相互间形成掎角,符合防御工事特征。
李文辉老人回忆:“当时我只有13岁左右,跟随父亲一起进山送饭,听说他们是共产党,是我们的亲人,我们要送饭给他们吃。在近20天的时间里,诺糯村的村民自发为这支人民的军队做饭,再由父亲和几名村民负责送上山,一天两顿饭,从未间断过。”据查阅史实,3月上旬,朱家璧率游击队进入四头山整训,到3月下旬,部队转移至圭山糯斗村和老庄科作短暂休整,期间在四头山停留时间与李文辉老人回忆相吻合。
遗迹的背后,是那段可歌可泣的斗争历史。
“马龙民兵指挥部”遗址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对派悍然发动内战,省工委响应中共中央号召,决定在弥勒西山开展武装斗争,县委按照省工委关于“组织人民武装,开展军事训练”等指示,至1947年12月,弥勒已组建起300余人的西山游击队,由杨治廷出任队长,并在马龙村成立“民兵指挥部”,组织开展民兵训练,为开展武装起义做准备。
杨治廷
1948年2月11日,杨治廷率队在小芹田迎击国民党城防大队,正面打响了云南反蒋武装斗争第一枪。2月15日,杨治廷率队进攻驻泸西午街铺的省保安一团沈开舟营,战斗失利,杨治廷负伤被捕(4月英勇就义)。
朱家璧(来源:云南网)
1948年2月底,省工委派隐蔽回国的朱家璧、张子斋等到弥勒西山组织和领导反蒋武装斗争,聚结西山游击队在勒克村开展军政训练。
弥勒市诺糯四头山全景
3月上旬,经勒克、石门坎、中和铺三路阻击战后,朱家璧率队战略转移到诺糯四头山密林中进行封闭整训。3月中旬,根据云南省工委指示,朱家璧在四头山秘密组建一支云南人民武装主力部队,部队命名为“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但为了防止过早打大旗号遭敌人重兵围剿,对外暂称“一支人民的军队”。部队共编为三个中队,1个机枪班,1个直属政工队,后扩编为第一、二大队。“一支人民的军队”的建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云南人民第一支武装主力部队在西山诞生。
“一支人民的军队”建立地革命遗址碑
3月下旬至6月上旬,根据省工委指示,朱家璧带领“一支人民的军队”跳出外线作战,边扩军边转战路南(今石林县)、泸西、陆良、师宗、罗平、丘北等地,开辟了滇东、滇南大片游击区,先后解放师宗县城、广南县城等地,部队到达丘北县五槽区舍得村时,已形成拥有3个支队9个大队,约1500人的队伍。
7月1日,部队到达富宁县里达镇后,宣布将“一支人民的军队”以及在滇东南发展起来的部队统编为“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后又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纵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
朱家璧(后排左一)和边纵战士在一起
解放战争中,“一支人民的军队”(边纵队)转战滇南,开辟滇东,横扫滇中,挺进滇西,有力推动和带动了云南人民反蒋武装斗争,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配合南下野战大军追残敌、剿悍匪、解放大西南,为云南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云南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供稿单位:中共弥勒市委党史研究室;撰稿人:王金海 /文;图片:弥勒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