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医药馆落户楚雄 彝族医药事业硕果满枝
楚雄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彝族医药研究保护工作,投入专项资金和科研力量,大力扶持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加强彝族传统医药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研究,推进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国彝族医药馆”全面建成,彝族医药事业喜结硕果。
2003年,楚雄州建立了“中国彝族药物标本库”,并在标本采集、制作、保存管理流程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彝族药研究开发提供支撑。2012年,争取到省科技厅专项资金支持,建设“中国彝族医药馆”项目。目前,“中国彝族药物标本库”正式更名为“中国彝族医药馆”,并全面建成,投入使用。中国彝族医药馆主要有彝族药材样品展示厅、彝族医药成果展示厅和彝族植物药蜡叶标本陈列厅三部分,作为全国系统展示、传承彝族医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将在提供科普咨询服务、编写发表专业技术资料、继承发扬彝族医药技术培训、创新标本采集制作方法、提供标准化的资源库和现代化的技术平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中国彝族医药馆已收集彝族药材标本1500多种、蜡叶标本5125份、彝族药材样品1126份,收集彝族医药专著17种、彝族医药图片1100多幅;进行了彝族药材标准制订,共收编了165种具有法定标准的彝族药材,颁布出版《云南省中药材标准·彝族药分册》共四册;搜集、整理了1535个彝医方剂,编著出版了《中国彝族医学基础理论》、《中国彝族药学》、《中国彝医方剂学》、《中国彝医临床学》、《彝族医药荟萃》等5部彝族医药专著,挽救保护了《齐苏书》等一批散落在民间的彝族医药学古籍文献。同时,还传承创新开发出疗效显著的院内制剂39项(其中,彝族药特色制剂24个)和2个彝药保健品,以及养胃解毒胶囊、利胆解毒胶囊、紫灯胶囊等4种国家准字号新药;“彝医药(彝医水膏药疗法)”已列入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彝医药(彝族药认知方法)”已列入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二五”以来,通过设在州中医院的云南省彝族医药研究所医技科研人员与民间彝医药传承人多年潜心钻研,共同攻关,全州获得中(彝)医类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项、省级科技成果奖3项、州级科技成果奖36项,组织实施国家科研支撑项目2个、州党政一把手科技工程2个。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