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自治州诞生记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筹备委员会委员合影(1958.1.7)
(一)
1958年前的楚雄专区,包括楚雄、双柏、南华、姚安、盐丰、大姚、永仁、元谋、禄劝、武定、富民、罗茨、禄丰、盐兴、广通、牟定等16个县,总面积30963平方公里,90%以上是山区半山区;人口1430000多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38184人,占总人口的26.1%,且基本居住在山区半山区。其中彝族人口335589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3.04%,约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0%,不仅是本区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占比例最大的一个民族,而且其支系繁多,族称也复杂,有13个支系、40多种自称或他称;彝语统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分支,但又分六种方言支。
少数民族众多,彝族人口比例大,支系复杂,且多居住于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寒山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生产生活却十分落后,成为楚雄区域的基本特点。为了实现各民族政治上的一律平等,经济上的共同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疆和谐稳定,早在解放初期,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感召下,中共楚雄地区委员会和楚雄专员公署就着手推进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工作。先后建立了武定、禄劝两个县级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四个区级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同时还建立了乡级民族自治区六十一个。发展壮大民族地区的党团组织,从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选拔少数民族干部进行培训,分配到县乡两级联合政府工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基础。
1957年4月,中共楚雄地委和楚雄专员公署组织了民族工作组,开展区内民族状况的深入调查,收集汇总有关材料,研究建立自治州问题。同年5月,将商定拟订的关于建立彝族自治州的意见草案,报请云南省人委转呈国务院。1957年10月18日,国务院第五十八次全体会议讨论审议,决定批准筹建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1958年1月13日至17日,楚雄专区隆重召开全区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彝族、苗族、傣族、回族、白族、哈尼族、傈僳族、壮族、瑶族、汉族等共10个民族的代表351人。会议听取了楚雄专区专员耿正国作的 《关于筹建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报告》,宣读了国务院的批复文件;听取了副专员陆介福作的 《关于楚雄区少数民族支系归并的初步意见》的报告。与会代表经过近五天的酝酿讨论表决,一致拥护并同意以上两个报告,一致表示对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忠心拥护与爱戴。代表们对楚雄全区实现合作化以后,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齐心合力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欢欣鼓舞;对省委决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表示坚决拥护。会议最后一天,表决并通过建立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决议,选举成立了建州筹备委员会:普贵忠 (彝)为建州筹委会主任,耿正国 (汉)、李忠(彝)为副主任;王子正 (汉)、王文玉(汉)、龙吟 (彝)、李凤云 (傈僳)、李在兴 (傣)、郑伦 (白)、张志荣 (苗)、樊子礼 (回)等32人为委员。会议选出的这35名筹委会成员,少数民族委员23名,占委员总数的65%以上,充分体现了民族联合、区域自治的精神,为自治州的成立,从政治上、思想上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从组织上提供了干部队伍保障。
(庆祝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一宣传部供稿)
(二)
楚雄地区史无前例的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给全区各族人民带来极大的鼓舞。大会举行期间,还在全区城乡掀起一个声势浩大的、以水利和积肥为中心的冬季生产运动。 “搞好生产,迎接建州”不仅成了与会各族各界代表的共同誓言,也成为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全区掀起一个接一个的生产高潮。看到这种可喜局面,地委书记王文玉还为此向代表大会作了专题通报和报告。与会代表更加激情满怀,纷纷表示,散会以后,一定要立即带领和组织群众投入生产热潮。千方百计提高兴修水利和积肥劳动效力,提高质量;想尽办法在2月底基本完成水利和积肥的计划指标,3月底前全部完成任务,争取当年农业大丰收。
代表大会闭幕后,全区更加掀起“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用实际行动迎接自治州胜利诞生”的生产高潮。记得当时城乡上下,无论学校、机关、厂矿、水利工地、田间地头,时时听到众人高歌《拿出革命干劲来》: “拿出革命干劲来,拿出革命干劲来!我们快马加鞭跑得飞快,赶上快咽气的英国老王牌。踢开困难,排山倒海。要叫工业农业大跃进,要让社会主义鲜花处处开!”就是这样的“群众热情推动 ‘小脚女人’放开脚步”的蓬勃大热潮中, “千军万马齐上阵”“牛马驴骡进工地”,大兴水利大积肥,一切为了农业大发展。 “楚雄机电厂提高质量降低售价,赶制水闸门”,支援水利建设; “楚雄区推广田头堆肥,节省劳力随取随用”;中石坝水库 “两边花果山,中间发电站,左右养猪牛,坝水养鱼鸭”;牟定 “土造加温器具,加速堆肥腐熟”;大姚中学 “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能文能武好学生”,牟定际盛乡“荒山种油料,每人六十株”……短短两个多月时间, 《云南日报》就刊载了该报驻楚雄记者写的楚雄 “迎建州”报道35篇。这些报道,证明楚雄 “觉悟了的各族人民发挥了无穷无尽的潜力和智慧,推动着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迅速前进。在以水利积肥为中心的冬季生产运动中,形成了万马奔腾的巨大声势,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云南日报》1958年4月20日 《庆祝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楚雄区全体各族人民为彝族自治州的成立献上了丰硕厚重的大礼。
(历史沿革-1958年庆祝建州-楚雄史志办供稿)
(三)
楚雄区建州筹备委员会成立后,首先为彝州成立大会筹备了三个大型展览。一是利用原楚雄师范学校校园,举办《楚雄区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成就展》,由楚雄师范学校剪迪之、张汉骞两位老师担任展览艺术指导;二是由楚雄军分区宣传干事苏治为艺术指导,在楚雄专区合作办事处 (现楚雄市政府驻地)举办 《楚雄区小春大革命展览》;三是在刚落成的楚雄区农业展览馆 (现十四冶二井司驻地片区)举办 《楚雄区农业大跃进展览》。这些展览的总主管是楚雄专区人委干部郑英,从原楚雄师范学校抽派了洪壮图、王用、李正俞、康恩达、黄灿升、王世俊等具有一定书画技艺特长的一批学生作为工作人员,参与筹办展览和成立大会会场的布置工作。他们全以无偿奉献的义务劳动形式,全身心投入工作,日夜加班加点苦战,终于在4月10日以前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接受了筹委会领导的检查、审核、验收。三个展览,展示了全区各族人民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风貌,增添了祝贺彝州诞辰喜庆氛围,丰富了成立大会的内容,展示了楚雄区解放八年来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成了对全区干群进行 “共产党好,毛主席亲”、 “人民当家作主”等社会主义教育的好课堂。
1958年4月10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楚雄彝族自治州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楚雄鹿城刚刚竣工的 “楚雄州礼堂” (后改 “五一电影院”)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292名各族人民代表,始终在庄严、激动、严肃认真而又团结友爱的气氛中,听取并通过了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草案)、楚雄专区专员耿正国作的关于 《楚雄区八年来工作情况和今后主要任务》的报告;听取并一致同意中共楚雄地委书记王文玉同志作的 《再接再厉,深钻苦干,为提前实现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而奋斗》的报告。代表们在讨论中,对楚雄区八年来所取得的工作成就感到欢欣鼓舞,一致表示:今后要坚决在党的领导下,以 “叫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革命气魄,克服前进中的一切困难,再接再厉,深钻苦干,力争提前完成全州 “五年内稻谷亩产八百斤,三年实现水利化,年内十四个县的地方工业产值赶上农业总产值”的宏伟规划。代表们在讨论发言中,还对某些不利于党的领导的极端民族主义言论进行了批判,要求彝州各族人民,要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把彝州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继续推向新的高峰。4月15日,全体代表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代表全州各族人民,郑重选举普贵忠(彝族)为自治州州长,耿正国 (汉族)、李忠 (彝族)为副州长;选举李洪志(彝族)为楚雄州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昔日的奴隶、牧羊娃仔,今天当了人民的代表,成为国家的主人,行使自己的权利,选出彝州的 “领头人”,许多少数民族代表激动得热泪盈眶。特别是亲眼目睹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谢扶民向刚当选为自治州首任州长的普贵忠授印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这掌声传出会场,响出州外,宣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地图上,从此时此刻诞生了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这一建制名称,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从此日此时正式受权就任,代表全州近140多万各族人民的意愿和要求行使职权。
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成立,得到了党中央及全国各族人民的关怀。会议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自治州及我省西双版纳州、德宏州、红河州、怒江州、大理州、迪庆州、文山州等民族自治州代表前来祝贺和发来贺电、送来贺幛。
4月16日,五万多人参加了在原军分区演兵广场召开的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庆祝大会。会上云南省张冲副省长、怒江州州长李和才等领导致词祝贺,彝州首任州长普贵忠致答谢辞。朝鲜籍著名作曲家、歌唱家郑律成演唱了自创歌曲 《延水谣》。大会最后还通过并宣读了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大会向党中央、毛主席的致敬电;州文工团表演了精彩节目。
庆祝大会之后,举行了环城游行欢庆活动。整座鹿城沉浸在喜庆、欢乐、沸腾的海洋之中。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