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凉山.彝风传扬:洛理工学子三下乡,在时光深处聆听彝族文化传播之声
文化,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记忆、智慧和精神。2024年7月6日上午,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情系凉山·彝风传扬”暑期社会实践团踏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这片土地,仿佛走进了一个时光的宝库,在这里,彝族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向我们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而我们,有幸在时光深处聆听其传播之声,感受那穿越千年的智慧与情感。
古城漫步,岁月低语
建昌古城,这座古老的城池,曾是西南军事重镇和茶马古道的商贸枢纽,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虽然战火硝烟已远去,但那坚固的城墙、恢弘的城门,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庄严与肃穆。走在古城中,抚摸着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墙壁,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它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却依旧坚守着自己的使命。如今,它在现代社会中重焕生机,通过保护性修缮和文旅融合,吸引着八方来客。
漫步在古城的石板路上,岁月的痕迹在脚下延伸。古旧的建筑、斑驳的墙壁,似乎都在低语着过去的辉煌。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渗透着彝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它不仅是一座城池,更是彝族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是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见证。
博物馆中,历史回声
步入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彝族奴隶社会的历史长河中。馆内陈列的古朴精致的漆器,色彩斑斓,工艺精湛,它们不仅仅是物品,更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见证了他们的勤劳与创造力。那些带有奇异色彩的“神具”,神秘而庄重,让人感受到彝族宗教信仰的深厚底蕴。独特的“十月历”,展示了彝族人民对自然的观察和理解,体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其灵魂所在,是历经岁月洗礼而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彝族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璀璨的光芒。它们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传承困境,坚守之光
在这次实践中,令团队成员印象尤为深刻的,是采访彝族漆器非遗传承人吉伍五呷老师。吉伍五呷老师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彝族漆器传承不易的感慨。他告诉大家,九成的人都对制作漆器的大漆过敏,加上漆器的制作成本高,愿意为了传承而学习彝族漆器的人少之又少。然而,即便面临如此困境,吉伍五呷老师依然坚守着这门传统技艺,用他的坚守与热爱,为彝族漆器的传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的坚守,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文化的传承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挑战和艰辛。但正是因为有了像吉伍五呷老师这样的坚守者,我们的文化宝库才能得以延续,我们的民族精神才能得以传承。
传承之艰,感慨万千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此次实地考察,团队成员满载而归,彝族文化不仅仅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更是彝族人民内心深处的信仰与追求。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珍视和传承。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们应欣赏和弘扬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尊重和欣赏其他民族的文化,共同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让我们携手共进,在时光的深处,聆听彝族文化传播的更强音,让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虽然此次社会实践已落下帷幕,但对彝族文化的热爱与追求将永不停歇。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彝族文化必将在时光的长河中继续闪耀,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出独特的力量。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深入了解和学习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