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觉:做细干实 一个个拔掉深贫堡垒
导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
2018年2月11日,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昭觉。在三岔河乡三河村考察时殷切希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
“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会把工作做好,这是我们的责任。”州政府副州长、昭觉县委书记子克拉格向习近平总书记表态的话语铿锵,全县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热度、速度,尽锐出战,奋力向贫困发起猛攻。在向贫困宣战的全民战役中,众志成城,苦干加实干,昭觉以非凡的意志和毅力,一定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硬仗。
坐在钢梯上的第一书记和孩子们对创造辛福生活有信心和决心。
(凉山新闻网讯)田野菜园,生机盎然;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暮春时节,穿行在彝乡昭觉大地上,处处涌动着一股决胜脱贫、合力攻坚的热潮。截至2018年,全县贫困村从2013年底的191个减少到93个,贫困人口从22303户、95276人减少到11532户、49375人,贫困发生率从31.8%降至14.9%。
梭梭拉打村 开对“药方”摘“穷帽”
“梭梭拉打”,彝语意为长满杉树的沟谷。这个美丽的村落坐落在昭觉县四开乡G348国道沿线,是通往凉山昭觉、布拖、金阳、雷波和美姑县等东五县的必经之路上。
四月的骄阳下,工人们挥汗如雨,梭梭拉打村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正在对河道进行改造。这条名为“梭梭沟”的河道以前经常发生洪灾,冲击老百姓的耕地,而今年梭梭拉打村日则社计划新建的房子大部分建于河道旁,所以,昭觉县政府把这条河纳入河道整治范畴,对梭梭沟河道进行整治,并预备修建河堤文化走廊。
五月的昭觉乡村,万物生长,充满生机和希望。
据四开乡党委书记克惹伍沙介绍,如今,河道整治已经初具雏形,下一步的工作将落脚在河道景观绿化、景观打造的综合治理方面,沿600米河堤打造观光步道和文化长廊,这样一来,除了可以营造梭梭拉打村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也让梭梭拉打村正在打造的乡村旅游景点更具特色。
梭梭拉打村有着丰富的林业资源,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彝族聚居区,在所辖的上游、古则、日则、瓦都、移民5个农牧社共有农户522户,人口1779人中,原有贫困户151户607人。
致贫,根本原因是什么?脱贫,什么办法最奏效?
《习总书记来到我们村》宣讲活动现场。
梭梭拉打村的村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发展动力不足;自然条件恶劣,人均耕地面积少,抵御灾害能力弱。历年来广种薄收靠天吃饭,零散养殖难成气候,收入甚微;基础设施落后,全村住房一半以上为土坯房。
“致贫,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自我发展能力;脱贫,当以产业为本。”昭觉县委县政府精准把脉,理性探索,找准路子——贫困发生的根子在哪里,就在哪里重点发力。
找准脱贫最有效支撑,就是产业扶贫,如何帮助贫困群众走上产业脱贫致富路呢?四开乡党委政府和梭梭拉打村的对口帮扶单位武警四川省总队充分挖掘、利用梭梭拉打村的优势,要把贫困的“帽子”摘下去。
昭觉的马铃薯通过电商“走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
梭梭拉打村有着丰富的林地、草地资源,是天然的“氧吧”,加之沿G348国道,交通便利,可发展乡村旅游。说干就干,首先就是改土,将文化广场后侧的山坡改造成金字塔式的梯田,还统一种上了经济林木,其次修步道,从文化广场到梯田顶部修建“S”型步道、从梯田顶部到梭梭拉打村山林修建观光栈道、从农家乐到山顶修建步道,再就是修路,从G348国道修一条路至梯田顶部。今后,在梯田顶部还会修观景台、小卖部和公厕。一切准备就绪后,还准备打造农家乐。
此外,利用梭梭拉打村丰富的林地、草地资源,培训、优化老百姓已掌握的传统养殖技术、岩鹰鸡、蜜蜂等养殖业。还根据梭梭拉打村人均耕地面积少、技术含量低、农产品廉价等现状,发展反季节大棚蔬菜,提高亩产值。
梭梭拉打村历来就具备天然养蜂场的自然条件,本村蜂农多,技术也成熟。目前,培养了以李惹日体为致富带头人,还将现有的蜂农集中起来,共计投入15万元大规模养殖中华蜂、意大利蜂、虎头蜂等,发展了400个蜂箱,110箱蜂种。
种植花椒是悬崖村未来的致富路径之一。
从2008年起,便计划持续投入500万元,修建5组100亩蔬菜种植大棚。现在2组蔬菜种植大棚已经投入生产。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百姓产业脱贫的成效便显而易见:除了可参与土地入股,可按比例分享自家土地入股红利,村民们还能利用农闲时间在基地里打工,工资按天结算。
同时,养殖蜜蜂可与蔬菜大棚形成无缝对接,大棚花期季节,可供蜜蜂采蜜的同时也促进异花授粉。
梭梭拉打村还大力拓展“基地+致富带头人+农户”模式,依托高山林下鸡生态养殖基地,用活村集体经济,发动全村百姓养殖“岩鹰鸡”,力争打造梭梭拉打村“岩鹰鸡”品牌。2018年,村集体经济出资7万元购买鸡苗分给贫困户,武警四川省总队出资21万元为基地购买1万只鸡苗。
悬崖村新钢梯
众所周知,昭觉县是中国彝族服饰之乡,村里大部分妇女均会彝族刺绣手艺,现在,村里的绣娘出品的彝绣已经登上了“唯品会”,成为绣娘们增加家庭收入的又一举措。
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理念,为梭梭拉打村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如今,梭梭拉打村151户贫困户已经于2018年已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4%降至2018年的0.28%。2018年底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7750元。
决战贫困 上下同心齐攻坚
梭梭拉打村的发展之路在昭觉绝非个例。
开展农民夜校,组织村民学习彝族传统道德教育
开展农民夜校
昭觉,脱贫攻坚绝对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住房、道路、产业等“看得见”的贫困与思想观念、陈规陋习、内生动力等“看不见”的贫困交织叠加,深度贫困问题十分突出。
摆脱贫困,人民的希冀;脱贫攻坚,时不待人。
昭觉县委县政府认清形势,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吹响了决战脱贫号角。面对深度贫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省委书记彭清华考察调研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开展“习总书记来到我们村”彝语宣讲等特色活动,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共鸣、形成感情认同,凝聚起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同时,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和州委八届五次、六次全会部署,按照省委州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进一步明晰发展定位、优化发展思路,明确提出“争创一流,走在前列”,按照“一主三支撑”发展格局,目标将昭觉打造成为大凉山东部区域中心,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全力推进“七个一批”行动计划和23个扶贫专项。
压紧压实责任,完善长效机制,锤炼实干苦干扶贫队伍,更是不在话下。为真正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昭觉坚持县乡村三级书记抓脱贫,推进督查指导、明察暗访、通报警示、问责追责常态化,确保脱贫攻坚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尼地乡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层层压实责任。与乡镇党政“一把手”全覆盖签订“军令状”,严格执行“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纪律要求和干部抽借调管理制度,始终保持干部队伍稳定。
坚持“尽锐出战”,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配齐配强基层班子。昭觉充分利用乡村换届契机,把46名优秀乡镇干部和1名优秀村支部书记选进乡镇领导班子,从县级机关选派24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到乡镇任职,40名能力出众、作风优良的乡镇副职被提拔任正职,18名实绩突出、干群公认的“第一书记”得到重用;深入实施“筑底强基·凝聚民心”工程,把脱贫攻坚作为乡村两级月会重要内容进行定期总结和部署,党建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强化督查问责。建立大督查机制,抽调10名退出领导岗位的老干部、招聘20名大中专应届毕业生组建10个脱贫攻坚抓落实督导组,经常性开展明察暗访,并突出脱贫攻坚在考核中的权重,完善考勤和目标考核制度,实行攻坚成效与单位和个人的目标考核挂钩,有力督促责任落实。
近三年,昭觉县脱贫攻坚群众满意率始终名列全州前茅,先后有102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集体获得国家和省州表彰,起到积极的典型示范作用,同期在脱贫攻坚领域有101人被追责问责,其中党纪政纪处分92人,推动形成了加力加劲、决战决胜的攻坚氛围。
脱贫攻坚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独角戏”。昭觉县用好社会资源,坚持以人才支持、市场对接、劳务协作、资金支持等领域为重点,深化与对口帮扶地区、单位的扶贫协作,着力承接综合帮扶和对口帮扶措施,精心构建社会扶贫大格局,有力助推昭觉脱贫攻坚。
与省内对口帮扶地区绵阳市涪城区倾情倾力构筑“涪昭命运共同体”,截至目前,涪城区累计到位帮扶资金7973.88万元,落实安全住房、基础设施、产业就业、教育医疗等9个大类80余个项目,实施医院结对帮扶、科室共建等五大工程,推进“校校结对”、人才培养计划、绵阳昭觉班等九大项目。
吉好也求似的许多贫困农户住上了安全住房。
与东西扶贫协作地区互利共赢。佛山禅城区全面贯彻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精神,累计向昭觉县投入援助资金11585万元,有效帮助昭觉推进安全住房和公共设施建设、产业协作、劳务协作及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攻坚工作。
与国企等定点帮扶单位携手奋进。在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帮助下,实现贷款余额9.71亿元;引进龙头企业在特口甲谷村建成年产5000头生猪的现代化养猪场,扶持当地致富带头人建设“云端彝村”微店、注册“云端彝村”商标,成为全县电商平台典范。三峡集团、东方电气集团累计到位帮扶资金9600余万元,与昭觉在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民生扶贫、党建扶贫等领域全面深化协作,组织实施全学段教育扶贫、“订单式”产业扶贫、人居环境民生扶贫以及党建结对帮扶等项目,持续助力昭觉县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
涓涓细流,汇聚成河。昭觉县上下齐心,凝聚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
干群合力 脱贫攻坚捷报传
“在家门口上班,务工、看家两不误。”说起在昭觉县竹核乡大温泉村羊肚菌种植基地务工,当地贫困村民阿呷充满喜悦。
阿呷家是基地里已参与土地入股的100余户农户之一,不仅可按比例分享自家土地入股分红,平时利用农闲时间在基地里打工,还能按天结算领到60元1天的工资。
像阿呷一样,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昭觉县的群众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移风易俗从餐厨细节入手。
这些年,通过实施产业、健康、教育、交通、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脱贫攻坚项目开工建设,一笔笔扶贫资金不断注入,昭觉县贫困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
“易地扶贫搬迁,让我住上了原来想都不敢想的新房子。”这是许多贫困群众的心声。
昭觉县把安全住房建设作为推进彝区脱贫奔康的先决条件,坚持新房、新居、新产业、新农民、新生活“五新同步”,加强健康文明生活习惯引导,实现“人居环境大改善,行为习惯大变样”。仅2018年就建设安全住房6337套,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数据为证,昭觉县已于2017年完成296公里通乡油路建设,于2018年完成191条、928条通村硬化路建设,2019年将集中精力完成剩余11条134.5公里畅返不畅的通乡油路升级改造和32座通村通社桥梁项目。
2018年,昭觉县2.2万余贫困人口饮水保障问题和6523户贫困户安全用电问题得到解决;98个贫困村实现通信网络全覆盖。建成1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体验中心、7个乡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2个村级服务点。去年退出的60个贫困村文化室、卫生室、民俗文化坝子、一村一幼等“七有”均建成并投入使用。
为抓好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群众就业增收。昭觉县加强农业产业建设,产业扶持金投入达到8423万元,集体经济逐步壮大,开始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近年签约的风电、光伏扶贫等项目已建成投产,2018年完成签约10.48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的四川妙顺科技公司双降解塑料薄膜项目正落实实施,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科技支持。
武警四川省总队官兵深入昭觉县梭梭拉打村看望孩子们。 李结义 摄
通过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农民夜校集中培训,培训帮助贫困劳动力拓宽就业渠道。2018年,开展了1.1万余人次贫困群众培训,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8883人,实现劳务收入1.43亿元。
加强税收和金融保障。首创“农户+家支”扶贫贷款担保模式,建立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4226.8万元,为贫困户有效降低贷款门槛,帮助贫困户解决发展生产缺少资金的实际困难,累计投放贷款金额2.32亿元,发挥了金融扶贫标杆作用,强化了信用体系建设。
加快旅游和电商开发,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把乡村旅游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强力抓手,积极创建“谷克德”湿地公园、悬崖村——古里大峡谷两个4A级旅游风景区,着力打造洒拉地坡田园综合体与竹核温泉,形成特色旅游环线,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实现农民不用离乡离土的第三次创业,尽享家园红利;建成1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体验中心、7个乡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和12个村级服务点,打造益农信息社69个,并采取“以购代捐”等多种形式解决农副产品卖难问题、培养群众商品意识,拓宽农特产品营销渠道,累计完成销售1900余万元。
将教育攻坚作为推进脱贫奔康的治本之策,深入推进教育领域扶贫攻坚,建成“一村一幼”教学点280个,为1302名考上大中专院校的贫困户子女发放助学金、生活补助等共计252.1万元,为1523名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1191.77万元;建立教育扶贫救助基金,为395名贫困家庭子女就学提供救助47.43万元,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成长成才,有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将健康扶贫作为推进脱贫奔康的保障工程,建立卫生扶贫救助基金350万元,为209名贫困群众报销救助金20.55万元,通过城乡居民医保、民政救助和卫生扶贫救助基金等多种渠道,贫困人口县内就医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5.1%,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全面落实低保兜底政策,全县16816户45207人享受农村低保,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
凝心聚力,战胜贫困,昭觉县交出了一份务实答卷。
(文/图 记者 杨艳 郭舒曼 阿克鸠射 吉俄阿西 俄底科日)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