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村的春天——长期扶贫初见成效
在著名的文昌故里,越西县城以东的二半山上,坐落着一个风景如画的迷人村落,她有一个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名字——银河村。
2013年以前,这里曾经是一片荒芜之地,村民们食不果腹,入不敷出,世世代代过着落后贫瘠的生活。2013年伊始,党的扶贫战略正式落地实施,一支由凉山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党员、干部组成的队伍来到村里,并长期驻扎了下来,一干就是7年。他们带领村民建房、修路,养羊、栽树……他们用真心、真情、真爱倾力帮扶,一言一行像一阵阵细雨,洒落在村民们质朴的心间,像一缕缕春风,吹开了银河村春天般的美丽画卷。
风景如画的银河村。
红彤彤的好日子
2020年7月3日,越西县铁西乡银河村村委会驻地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一天,对于村民们来说是一个象征着丰收与喜悦的火红日子,是一个值得永远珍藏和感激的红火日子。这一天,他们迎来了全村有史以来第一次集体经济现金分红。
集体经济首次分红,村民喜笑颜开。
“我们村集体经济第一次有了收成,第一次组织分红,这是党的好政策和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州中心)长期帮扶的结果……大家排好队,一个一个来签字领钱。”村支部书记比木车都宣布分红开始,现场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此次分红共计39900元,其中51户贫困户每人分红620元,69户非贫困户每户分红120元。
“既分到了钱,政策又这么好,我打心眼里信服和感谢共产党”。村民吉差木依领到了620元村集体经济现金分红,激动地在会场内转圈圈,逢人便说,“共产党,瓦几瓦! 卡莎莎!”,分红活动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村民们脸上始终流露着幸福的笑容。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银河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逆势增长,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一定要充分利用这次分红把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潜力和劲头挖掘调动起来。”7月3日一大早,州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王泽辉带领州中心工作组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银河村,亲自将村集体经济红利一个个交到了村民手中,并耐心向他们讲解党的扶贫政策以及未来即将实施的乡村振兴计划。
七年磨一剑。分红仅仅是银河村村民的生活不断向好的一个真实缩影。2013年以来,州中心始终牢固树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理念,坚持“授人以渔”,“输血”与“造血”并举,建立起了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党组成员、副主任周勋长期驻村带头抓、派遣以第一书记舒茂刚为首的5人驻村工作队具体抓帮扶责任落实的工作机制。州中心坚持每月召开帮扶工作会议,集体分析研判帮扶工作形势,研究制定《银河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帮助村里实打实地抓培训、抓项目、补短板,2013年至今,1000亩大红袍花椒采取“公司+农户”模式陆续在银河村悄然落地生根,12000株核桃树苗正在茁壮成长,80头牛、130头羊已初具养殖规模,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突破。
沉甸甸的帮扶清单
“有担当、有行动、有作为”是州中心关于帮扶工作的总体要求。从2013年开始,为把帮扶工作真正做深、做细、做实,州中心对照贫困村“一低七有”,贫困户“一超六有”和“两不愁三保障”等标准,制定了《凉山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手册》,划分了帮扶的时间节点,明确了阶段性工作重点,量化了具体的工作任务,使单位和每个帮扶责任人身上都有了一份沉甸甸的工作责任。
为贫困户和困难群众送去温暖。
2013年以来,州中心累计向银河村投入帮扶资金超过400万元。近两年来,党组班子成员坚持每人每月不少于4次入户调研督导,组织干部职工集体进村帮扶56次,先后有1760余人次深入贫困户开展帮扶工作,帮扶的背后是一份沉甸甸的工作清单。
积极开展扶贫日捐款活动。
——基础建设方面:积极协调项目资金198万,推动32户贫困户实现易地搬迁扶贫;完成本村易地移民新建住房2户、彝家新寨新房建设17户,修建村幼教点、村支部活动室、村卫生室、太阳能洗浴室和18公里人畜马路、30公里通户路硬化、安全饮水工程全覆盖等惠民工程,为19户村民投入厕所和厨房补助资金5.1万元;自筹资金2.8万元用于蓄水池修建、“三建四改”二次搬运等项目;投入30余万元开展贫困户安全住房提升工程建设。
——产业扶贫方面:投入32万元修建了村集体经济养羊场,拨付购牛及配套设施资金51万元;组织村民种植马铃薯种“青薯5号”、“青薯9号”80余亩,年产量90余吨,增加村民收入约40余万元;转移劳动力181人,其中贫困户79人,非贫困户102人,累计收入达300万余元;2020年,为减轻疫情影响造成的劳务经济损失,州中心及时调研,果断投入资金5万元,向银河村免费发放鸡苗2000余只,目前,州中心职工已经先后开展2次“以购代捐”,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肉鸡600余只,收购总金额10.22万元,单户最高养殖收入达到2.04万元。
——城乡治理方面:投入12万元,启动100户非贫困户院坝建设,使村院坝脏、乱情况得到改善。投入2万元,购买垃圾清运设备,对村两委活动室进维修和美化;投入4万元,用于该村公路塌陷后新砌堡坎、泥石流损毁公路维修。完善村民健康档案,落实吸毒人员监管责任,落实对艾滋病感染者关爱措施;狠抓“控辍保学”工作,实现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全面开展“四好村”创建活动,设立10万元“四好家庭”创建和8.6万元适龄妇女计划生育奖励基金,倡导健康文明生活习惯,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解难帮困方面:积极开展“扶贫日”捐款捐物和“暖冬行动”等重大活动,全力推进“百日攻坚”,重大节假日,组织干部职工为贫困户和困难群众送去温暖,累计捐款慰问16.8万元,发放棉被502套,棉衣321套,大米400袋,食用油332桶。持续开展“以购代捐”活动,鼓励干部职工累计购买农特产品28万余元,助力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金灿灿的振兴规划
2019年,银河村实现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328元,基本完成了脱贫工作的既定目标任务。当年10月,该村51户贫困户全部通过州级验收退出,验收组对该村脱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银河村脱贫工作中的经验做法,更被当作“样板”在全县推广。
大海航行,不进则退。脱贫后摆在银河村人面前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巩固现有脱贫成果,依靠产业实现村容村貌全方位提升。对此,银河村人没有骄傲,驻村工作队没有懈怠,他们静下心来,反复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和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构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凉山调研时的深情寄语,结合实际反复研究论证,因地制宜制定了银河村乡村振兴规划蓝图。
倾听村情民意,解决实际困难。
——推动产业升级发展:大力推进银河村“一村三品一输出”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牛、羊、鸡等动物养殖规模,2020年实现年产值100万元以上,保持每年10%以上增幅;进一步加大核桃、花椒、马铃薯等植物种植规模实现年产值100万以上,保持每年10%以上增幅;进一步加大劳务经济输出规模,利用农民夜校广泛开展政策宣讲和普通话培训,倡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参加各类技能学校培训,提升劳动附加值,2020年劳务经济收入实现100万元以上,保持每年10%以上增幅。
——推进文明乡风养成:以“自治、法治、德治”为理念,建立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逐步引导村民实现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设立银河村乡风文明建设专岗,引导村民争当环境卫生督查员、移风易俗宣传员、乡风文明督导员。建立环境“日清扫”“周督查”月考核”制度,全面排查整治脏乱差和垃圾清运不及时等突出问题。定时开放村图书馆,广播室,常态设置廉政文化、科普、法律展板,有效地传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成立“红白”理事会,大力倡导婚事、丧事简办,反对铺张浪费,破除封建迷信,革除陈规陋习,倡导健康文明新生活,建立平等、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开展“三最三好”评选活动(最美家庭、最美善举、最美致富能手、好媳妇、好党员、好青年),树立银河村文明典型。
——建设生态宜居乡村:2020年完成对银河村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调研评估,并结合银河村实际对生态系统进行长远规划和维护,构建“山水相融、人产相融、田园相融”的新型乡村形态;开展银河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广垃圾分类,推动秸秆还田、水果套袋等农村垃圾规模化无害化处理。严格落实村“两委”和驻村第一书记生态管理责任;高标准实施国土绿化工程,持续扩大人工营林造林面积,持续实施生态卫生防治行动和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等工作,统筹保护好生态环境、生产环境、人居环境,保护、建设和发展优良生态基础。
牛羊肥了,老乡富了。
发展壮大养殖产业,牛羊满山坡。
本版文/张林忠 凉山日报记者/刘昌宁 图/凉山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