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发展

彝族(撒尼)刺绣:藏在大山深处的高级定制

作者:任翊翔 发布时间:2021-12-26 原出处:人民日报新媒体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image.png

石林景区里的彝族撒尼刺绣。陆煜 摄

身着手工绣制的传统撒尼服饰,戴着老花镜,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刺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毕跃英轻抿线头,熟练地穿针引线。J7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石林彝族自治县阿诗玛旅游小镇,她开了一间名为“方寸间——毕跃英彝族(撒尼)刺绣传承点”的彝绣工作室,为当地妇女和慕名而来的游客传授刺绣技艺,用自己的力量传承彝族刺绣文化。J7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藏在大山深处的高级定制

毕跃英天生爱刺绣,小时候,她总是看见奶奶坐在院子里认真地刺绣,有时候一坐就是一天。绣针带着丝线穿过紧绷的绣布,丝丝缕缕,曼妙神奇。一件件精美的衣服、腰带在奶奶的手中开出花来。毕跃英由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8岁起便跟着奶奶和妈妈学习刺绣。J7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撒尼女子的刺绣功夫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挑花、堆绣、平绣、滚绣、疙瘩绣、乱针绣、贴布绣都难不倒专业的刺绣姑娘。刺绣是撒尼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在飞针走线中,呈现出日月山河、飞禽走兽、花鸟虫鱼,色彩时而鲜艳,时而素雅,时而灰淡,纹样中融入自然物、生产生活场景、装饰纹等元素。根据穿绣人的衣着、性格绣出不同的图案、颜色,因此也被人称为大山里的“高级定制”。J7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刺绣是个细致累人的活儿,每个针脚都不能错。不用尺、不用笔,图案都在心中,仅凭经验在绣布上创作。凭借这门手艺,毕跃英供完孩子读大学,售卖绣品成为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凭着彝家人的勤劳和专注,毕跃英的绣品名气越来越大,甚至有国内外游客专程前来向她订制购买绣品,毕跃英成为村里的“名人”。J7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文博会上的彝族刺绣。杨赋 摄

传统技艺焕发现代活力

彝族刺绣据考证可以追溯到三国以前,与原始绘画、记事符号、服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传承至今已超过1700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绚丽瑰宝,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民族团结的生动展现,是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丰富表达,是“一带一路”人文相交、民心相通的独特纽带。J7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元素融入石林彝族刺绣。但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机械化生产步伐的加快,石林撒尼手工刺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彝族刺绣艺术面临着失传的危险。J7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发扬保护彝绣技艺,近年来,石林县各级各部门不断扶持刺绣产业发展,彝族刺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争取建设资金650万元,修缮已列入保护的优秀民居,作为全县的刺绣传习中心使用,彝族刺绣焕发新生。J7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7年12月19日,云南省首个行业妇联——石林彝族刺绣行业妇女联合会成立,来自全县刺绣行业的91名妇女代表召开彝族刺绣行业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这也是云南省第一家行业妇联组织。2019年,石林彝族撒尼服饰和刺绣人文照片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贺卡,石林彝族刺绣再次走向世界舞台,长湖镇“阿着底”被列为云南省特色文化产品知名品牌,并荣列榜首。J7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外国游客被彝族刺绣吸引。资料图

目前,石林县有刺绣非遗传承人11名,其中国家级1名,省级1名,市级2名,县级7名,从事刺绣生产、销售的个私企业49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家;有个体工商户206家,从业人员上万人,年产值突破1亿元。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毕氏刺绣、七彩美伊、齐锦艺术坊等企业,年销售额已超过千万元。J7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9年,在第三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组委会举办的“首创杯”2019年度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评选活动中,毕跃英通过网络投票及专家评委会的评选,当选为2019年度“首创杯”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并应邀参加第三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J7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彝族刺绣展示。王俊星 摄

如今,年逾六旬的毕跃英作为“彝族(撒尼)刺绣”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经常参加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活动,并受邀成为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特聘专家”,为在校大学生传授彝族传统刺绣技艺。她的刺绣作品在韩国、澳大利亚等国进行文化交流,在各级文化部门举办的各类比赛和活动中屡获奖项,百余件刺绣品被省市博物馆、院校和文化部门收藏或收购。J7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想将撒尼刺绣工艺运用在服饰、嫁衣、首饰上,不断弘扬非遗文化,让刺绣艺术引领产业发展,创造符合时代审美的绣品,把艺术生活化。”谈起未来,毕跃英充满期待。J7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