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宝山:道教名山,南诏古国发源地
巍宝山简称巍山,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城东南面11千米处,面积19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569米。该山南依太极顶、西邻阳瓜江、东连五道河、北与大理点苍山遥望,峰峦起伏,绵延数十里,前人认为山中有宝气放出,因而得名。
巍宝山可分为前山和后山两个景区,景点有30多处,有洗心间、银粟泉、七星井等新景观,这些景观往往与神话故事相关联,形成巍山一大特色。
大理民间有歌谣“大理有名三塔寺,巍山有名巍宝山”。说起巍宝山,确实有许多的桂冠,它是中国十四座道教名山之一,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也是大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巍宝山开辟于汉代,唐代为南诏国的发祥地,《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把巍宝山列为中国的十三座道教名山之一。根据史籍记载,巍宝山在汉代就有孟优(孟获之兄)导师在山中传教。明清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的道人移住巍宝山,先后在山中修建了准提阁、甘露亭、报恩殿、巡山殿、文昌宫、主君阁、老君殿、玉皇阁、三皇殿、观音殿、魁星阁、三清殿、三公主殿、财神殿、青霞观、灵宫殿、斗姥阁、培鹤楼、含真楼、长春洞等20多座道观殿宇,鼎盛时期,道人多达上百人。
宫观依山就势,布局巧妙,出阁架斗,工艺精湛,雄浑古雅,雕塑形象逼真传神,雕刻壁画和图案丰富多姿,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民族特色。
这里的彝族同胞至今还流传着与南诏有关的传说——"老君点化细奴逻",使巍宝山增添了神秘的宗教气氛,成为云南最大的道教名山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地,如今又恢复了洞经音乐乐奏会和彝族歌会,使这座名山更加璀璨。
除了浓郁的宗教风格造就了“巍宝仙踪”之外,山中的奇景还形成了有名的巍山八大胜景:拱城远眺、天门锁胜、美女瞻云、龙池秋月、山茶流红、鹤楼古梅、朝阳育鹤、古洞长春。有关胜景,这里还有一个神话故事,相传,八仙之一的何仙姑路过此地时,恰逢彩云显现,美丽的云景使她芳心大动,便不禁卧下仰望云景。后来,在何仙姑躺过的地方长出了三座呈“美女仰卧”形状的山峰,仙姑不慎失落的珍珠则化作了中央的水池,形成了“美女瞻云”的绝景。巍宝山还是彝族民俗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的巍宝山歌会便聚集于此,成为附近彝族青年男女的狂欢节。
巍宝山的道教有两大特征。一是以道教为主,兼容佛教的特点。唐初,道教"五斗米教"传入巍宝山,成为当地土著民族的宗教信仰之一。
唐代中期,南诏国极力倡导佛教,虽然巍宝山仍是大理地区的主要道场,但佛教成分也渗透到巍宝山,有观音殿、甘露亭等佛教寺院,形成了佛道两种教派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特点。道观分布于前山和后山,前山绵亘叠嶂,宫观多藏于密林之中,以建筑规模宏大而著称;后山险峻陡峭,庙宇多依山势显露于岩壁之间。这种有藏有露的建筑布局,体现了道家思想"道德自然"的特点。这些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成为研究南方道教思想和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其中,长春洞古建筑群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是道教在巍宝山还兼收了土著民族的原始宗教的成分。巡山殿便是这一特征的代表。
相传南诏始祖细奴逻受老君点化后成为南诏王,死后被封为巡山土主神,成为云南道教特有的一尊神和当地土著彝族的祖先崇拜之神。
“老君点化细奴逻”的故事,神化了蒙氏王族及其活动,假借宗教进行统治,开创南诏国霸业,演绎了“君权神授”的神话。这说明,道教在巍宝山传播发展的过程中,根植于当地民族宗教,是其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巍宝山1992年列为国家森林公园,山中不乏古树名木,有粗可数人合抱的千年高山栲、名贵树种金丝楠木、云头柏、野香樟等。还有多种名贵花草及药材、小型野生动物。寺观内有许多历代栽培汇集的珍奇树木花草。巍宝山宫观群与山景溶为一体,环境清幽,景致优美。
屹立在巍山巍宝山主君阁花坛内的400年生“桂叶银红”茶花古树,为明末清初遗物,树高18.88米,树干胸径65.94厘米,冠幅东西6.4米,南北7.4米,年年繁花朵朵,生机盎然。
2008年,国际茶花协前主席戴维斯先生亲临考察时留下了“美丽的世界最高茶花”的题词。2012年2月29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总部将此株茶花认证为世界第一高人工栽培山茶花树。
文昌宫是巍宝山的游览中心,由牌楼、大殿、二殿、龙潭、文龙亭等构成。文龙亭雄踞龙潭上,桥墩上的清代壁画“松下踏歌图”反映的是彝族打歌的欢乐情景,壁画人物栩栩如生,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剥蚀,仍然清晰,色彩鲜艳、明亮,颇具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
松下踏歌图
巍宝山的壁画
巍宝山自然植被保存完好,从山腰到山顶皆被枝叶繁茂的苍松翠柏和各种阔叶林木覆盖,粗壮需数人合抱的高山栲、名贵树种云头柏、野香樟等随处可见,行走在山中,呼吸着来自林间的空气,听着遥远的传说,极具诗情画意之感。
有信仰的人,在哪里都是修行。巍宝山是一个传承千年的熔炉,融自然灵秀、人文风情、宗教信仰于一体,成就了它的今天。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