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音乐舞蹈

解读巍山彝族民歌——彝族山歌

作者:​阿有高 发布时间:2023-03-14 原出处:​巍山潮 点赞+(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巍山彝族是一个古老土著民族。巍山彝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曾创立风靡一时的南诏辉煌历史,也从南诏以来留下许许多多深邃的彝族历史传统文化,彝族民歌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众所周知,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彝族人善于乐观,富于浪漫,生活极具诗情画意。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巍山彝族山歌

什么是山歌?直白地说,山歌就是劳动人民在上山放牧、砍柴、割草、打叶子、走路时自由哼唱的调子。山歌和小调的区别就在于,山歌在山上哼唱,而调子可以在街头巷尾吟唱。严格地讲,按照古时的传统风俗,山歌多半带有谈情说爱的成分,一般不允许在村头、村里或在火塘边随便哼唱。时代不同了,现代人人开放,老人爱听,也就不再讲究那么多规矩了。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歌源于劳动生活,广泛流行于广大山区。在山高阱深的广大山区,地理位置决定山歌的衍生与存在。皱褶的山山水水,常常把处在对面的人们隔断,不得轻易让人相聚与对话,即便是近在咫尺的两对门,山水间常常伴有风的呼啸声、潺潺流水声、嘈杂的鸟雀声,还有枝枝叶叶的遮蔽,总是让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难以辨认,因而只能用高亢的声音来进行呼唤与交流,于是就慢慢产生了以高音传唱的山地对歌。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有关资料介绍,“山歌”一词,在清代以前是所有民间歌曲的泛称,清末渐用“民歌”一词作为各类民间歌曲的总称,山歌遂成为民歌中的一个类别。关于山歌,一种看法认为,凡是流传于高原、山区,吟唱于山间、田间、路旁,人们在各种个体劳动如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慰自娱而唱,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就是通常所说的山歌。另一种看法认为,从体裁特征而言,草原上牧民传唱的牧歌、赞歌,江河湖海上渔民唱的渔歌、船歌,南方一些地方在山上吟唱的歌谣,习惯上也都归属于山歌,诸如《刘三姐》的山歌调,因为它同样具有在个体劳动中咏唱、歌腔自由舒展、自娱自慰等基本特征。本文所指山歌,主要是指前一种带有狭义性的对偶句山歌。如今的巍山彝族山歌,也是巍山彝族传统民歌中的一个类别。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歌多以汉语唱调,仅有少量用彝语唱调。在悠久历史长河中,经过长期的融合,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汉语言文化是中华大众文化,汉语和汉文化已经被广大中华各少数民族所接受。巍山彝族,从南诏中期开始,就一直接受了中原汉文化,除了彝族特有的很大一部分彝语传统文化以外,彝族人已经早已学会和掌握用汉语记载和传承彝族文化,因而,汉语也逐步已经成为传承彝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在巍山,多数人唱的是汉调山歌,但它仍然属于彝族传统文化属性,因为它的源头在彝族民间。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歌是劳动人民自由抒发情感的民歌种类,它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且以口头传唱作为发表方式和传播手段,是人们在野外劳动、上山砍柴、赶马驮货、放牛放羊、农事耕作或漫步行走时,用来消愁解闷、抒发情感、遥相对答、传递感情而自吟自唱或相互对唱的民歌。山歌的音符独具特色,音乐格调真挚质朴,热情奔放,即兴性特别强。山歌见景生情,即兴编词,内容以表现劳动与爱情生活为主。山歌的音乐极富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是民歌中风格性最强的歌别种类。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歌主要集中分布在广大山乡及少数民族地区,流传极广,蕴藏丰富。传统山歌中最常见的内容是爱情和苦难,有着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等鲜明特点,生动鲜活,真切感人。山歌的歌词具有纯朴的情感。山歌也不是单指在山上唱的歌,而是泛指在劳动生活中各种山野民歌的统称。在巍山,主要指的是用汉语作为唱词,以两句式自唱或对唱的民歌,就叫做山歌。巍山东山一带多用彝语唱的非对偶句情歌,习惯上也把它归类为山歌。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汉调山歌,多以七言对偶句作为唱词,这也就是规范的汉调山歌,也有少量因内容需要超出七言字句的,这是例外。汉调山歌的主要特点是:节拍节奏自由,旋律起伏较大,上下句结构严谨,歌词多用对偶句子,往往在乐曲起始部分增加一个高声呼喊。山歌大多是以独唱或对唱形式出现。有的山歌属自吟自唱,如“山中难找标直树,世上难找合心人”,或“桂花树上抖铺睡,不图好睡图花香”之类。多数山歌属男女对唱,如“郎叫哦唬妹答应,隔山听见妹笑声?”“哦唬哦唬你莫叫,爱呢人少恨呢多”;或者,“郎在山头吹树叶,不见阿妹回调子”“吹叶不响叶子嫩,玩笑不来妹年轻”等。山歌都是自吟自唱或男女对唱,无论如何,山歌都不兴男对男、女对女同性别对唱,对则无聊。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歌具有声调悠扬、歌词浪漫、节奏自由之风格。山歌往往开腔时在调子的一开始便出现全曲的最高音,感情充沛,表达强烈。大众化的山歌,一般都是男呼女应或女呼男应,男女对唱。呼叫一方先高喊“哦——唬!啊咾!”叫醒对方,待对方也“哦——唬!啊咾!”答应,然后开口唱“阿妹呀——”或“阿哥呀——”引起对方注意,之后把想唱的内容唱出正题,中间还有过度性的衬词,无论怎样婉转,正调内容都始终让人听得清楚。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巍山各地彝族地区山歌唱法的音调种类很多,还真的不好分类,比如二俪伴是一大类,江边小调又是一大类,其他各地都有形形色色的山歌类别。在同一的山歌类别下面,各地又有各地一些不同的唱法,如:同是二俪伴山歌,漾江一带江边人的唱腔与高山冷凉地区即上箐人的唱法也不一样;同是山歌,一个村子隔一个村子,所唱的腔调也不同。因此,山歌的唱法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山歌好比春江水,调子还比树叶多”,总之,山歌在民间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和生命力。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人们生活不断富足,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山歌,作为广大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传统文化,越来越深受人们的喜爱。《巍山彝族民歌》第一、二集的出版发行,为广大打歌唱调爱好者提供了参考版本,极大地丰富了民间文化生活。眼下,传统民间山歌也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笔者认为,唱山歌尤如栽花养鸟,它能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练口才、开发脑力、提高情趣、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只要不闯黄色底线,又何乐而不为之一唱!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巍山彝族马鞍山山歌

马鞍山山歌,流行于以青云、红旗村为中心的马鞍山一带。青云、红旗一带,是彝族传统文化底蕴较深的地区之一,那里村落集中,民风淳朴,传统特色明显,人们常把他们喻为“老把子”“醋底子”,其意思是:搬不动的桩头,舀不干的醋罐子水。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青云、红旗一带,流传着多少民间山歌,总让人感觉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从众多的山歌调子中,悟出一个简单的道理,那里的人们,祖上也是苦难深重,流传下来的山歌调子也多半是诉说情愁,一见衷肠。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巍山彝族民歌》第一集田野调查时,老人们曾经讲给我们很多故事,让我们大概悟出山歌的缘由。早些年代,父母包办婚姻普遍存在,棒打鸳鸯的事情频频发生、层出不穷,让多少恋中情人不得如愿,遗憾终生。多少人,背弃自己那颗冰清玉洁的童心,去匆匆拼凑组合一个不如愿的褴褛家庭。心挂意中人,但有多少心头话语却无处表白,多少感情只能深深埋在心底,一旦有机会倾诉,就揭开锅底倒几瓢水出来,于是,就寻找时机走进大山唱几支山歌,一吐为快。慢慢地,山里的自由哼唱就哼成了山歌,山歌却为他(她)们牵线,让他们结缘。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多么爱听老人们唱山歌,可是老人们讲究规矩,守口如瓶,只讲故事,不唱山歌。一位中年妇女,性情洒脱,性格开朗,避开这几个老人,她开口便唱,一唱就是“一斗箩”。听了觉得,马鞍山山歌有它特殊的韵味。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鞍山山歌,唱的是中音慢速,常常以吹树叶作为伴奏音乐,吹一阵阵树叶再唱一首首山歌,男女亦如此。马鞍山山歌没有更多的尖腔和叠音,加几句衬词便一口气唱完。唱法比如: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开腔打头:说——是喽——!
上句正调:太阳落唠你回去,
半句回腔:呢嘎嚜——你回去哎!
过度衬腔:说给爱笑妹呢哥哎!
下句正调:月亮发白你又来。

关于前例这个山歌,马鞍山一带民间流传着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一对男女,家住邻村,中间隔着一条小河,小时候男的常常去河里捉石蚌,女的常常去河里洗衣裳,长此以往,慢慢产生了爱慕之情,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到了婚嫁年龄,女方父母硬要把姑娘嫁给另外一个有钱人家,理由只有一个——太穷!姑娘极其不愿,但也没办法。难为情的是,心爱之人和上门婆家,两家人同属一村,况且还是小门对大门两对面,早不见晚见,甚是难堪。于是,从前这个男的,就赌气终生不娶。他们俩虽然门对门,但不能有二话,男的打开厩门上山放牛,女的拿起砍刀镰刀上山砍柴、割草、打叶子垫厩,日复一日,天天如此。男的多么想为女的做点事,但始终无门。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男的心头憋着多少话语无处表白,有一天,他在山上冷不叮、慢腾腾地哼着一首山歌:“你爹你妈没主意,不给我俩成一双”。女的听到山歌沉默片刻,并唱山歌回答:“砍柴砍得两挑担,留下一担让你背”,“太阳落唠你回去,月亮发白你又来”。从此以后,双方每天都在山上唱两调,这个男的,放牛该归家时就归家,太阳落山擦黑后又为这个姑娘背柴背叶子,歇在自家的大门口,好让姑娘寻机来取走。他们用这种方式表情达意,良心才有了归宿。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爱情故事。其实过去很多美好愿望的实现,或许是用山歌唱出来的,或者有些很不如愿的家庭,往往都会用唱山歌的方式了却自己的心愿。有些歌调,并不是非得产生结果,只不过是一种单方面的空身期待,是已婚或未婚男女自谈自唱、自言自语而已,他(她)们始终会用山歌体现自己的浪漫情怀。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巍山彝族民歌》第一集中,一位中年妇女唱马鞍山山歌,其中四个调子这样唱道: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月亮不照弯子路,太阳不照背阴山。
红花开在石岩上,只得望望不得采。
挑水扁担两头挂,前挂家庭后挂你。
这世答你做子妹,二世答你成一双。

这几个调子虽是女主角在唱,其实碰上这样牵肠挂肚的事情,男主角也常常在唱同样的调子。从山歌曲调中听得出来,过去他(她)们也或多或少存在压迫婚姻、包办婚姻,他们没有更多机会去体验初恋和热恋情感,不知不觉就成了家庭的主人。慢慢地发现,这天地间有多少美丽,这人世间有多少柔情,可是一切都只好任命,此时的他(她)们,已经不能移情别恋,更不能移恋别情,心中忍吞着多少苦涩。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已经是个有足够责任心的家庭成员了,虽然心中有多少阴影在笼罩着,又有多少激情火花在迸发着,但家庭始终是第一位的,牵挂也得分先后主次,必须妥善处理好家庭关系,“前挂家庭后挂你”,“二世答你成一双”,不成夫妻就以子妹相处,始终不能跨越家庭底线,把所有遗憾都留到下一世。听来多么情真意切,多么浪漫而又多么规矩。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鞍山一带森林植被良好,水源丰富,原生态味道非常浓厚。这里的人们,男女老少都喜欢唱山歌,而且人人都唱得比较好。几时几代,曾涌现出不少山歌高手,让古老而又年轻的民间山歌代代传承。如今马鞍山一带有多少人,他(她)们擅长打歌唱调,其中有几个歌手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的传承人,相信他们将把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马鞍山山歌继续传唱下去,让民间山歌有源可溯,细水长流。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巍山彝族五印山歌

五印山歌,流传于五印龙街、白池一带。这里的人们从小喝山泉水长大,吃的是原生态的山茅野菜,原生态的环境与原生态的食材,成就了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唱山歌是这一带青年男女的拿手好戏。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龙街白池一带,山清水秀,气候温和,素来都是产粮产畜的好地方。这里植被良好,只可惜,飞松针叶林占比较高,地表保养水份性能一般,因而水田较少,旱地较多,人们在山上劳动的时间要比在田间劳作的时间多得多。日常生活中,劳动在山上,自然也就少不了唱几支山歌。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龙街白池一带,我认识几个民歌手。当时我想收集整理出版《巍山彝族民歌》第一集,于是我提前跟几个民歌手约定,在灵宝山朝山庙会时,我们打打歌、唱唱调,显摆一番。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日,是白池咱哩灵宝山朝山庙会,2006年农历正月初九,我们如约而至,来到灵宝山朝山庙会打歌场。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不让她们见笑,我自己作了简单打扮。理了个公分头,白衬衣打底,加掛扎染三色马甲,黑灰色裆裤,穿上一双结实运动鞋,手提一把轻巧葫芦笙,腰杆裤带子上还别了一杆笛子,准备给唱山歌人伴奏。我踏步走进打歌场,几位女歌手给了我一个笑脸,男歌手们过来跟我握握手,就让我吹芦笙打头。我们几个吹芦笙的大男伙子,个个吹得起劲、跳得投入,他们都夸我芦笙点子吹得好。几个女歌手仰面睃眼,冲着我唱了若干个打歌调,唱什么“细闪细闪是哪个?给是我家阿老表,叫他拢我唱调子”。我听得懂彝语打歌调,但我怎么敢跟“调子客”作对。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打歌打到中半节,我要完成我的计划。我把几个歌手约到坡头大树下,要他们唱山歌给我听。几个男歌手始终拘束不唱,认为他们自己唱得并不好听。看来在几个大大方方的女歌手面前,男人总是隐情羞涩,自愧不如。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什么唱山歌男不如女呢?一个中年妇女讲开了故事。从前有一对表子妹,女的大方男的憨厚,随时都在一条深阱的两对门干活,表哥放羊、表妹割草。表妹善于表达,总爱开口唱山歌。表哥也听懂表妹的意思,但就是表露不出来。一天,表妹在对面唱山歌,“半夜想吃青头菌,点着火把窜松柯……”唱啊唱啊,唱了几筐几箩,可表哥就是躲在树荫下不出头,听一阵子山歌就对着羊群喊一声“嗷吔嘶!”,等羊群“咩咩”地答应了,他又缩回到树荫下。表妹无奈,想甩手就走,这时表哥才硬着头皮唱出一调:“大树蓬蓬遮小树,小树蓬蓬遮小郎”。表妹听到表哥开口唱调,才又回过头来继续对调,后来她俩每每对调,终成眷属。讲了这个故事,这个女歌手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唱山歌,女的要比男的占强。看着男的一个个都不愿意唱山歌,干脆说:“你们不唱我唱!”于是她打开嗓门便唱,唱得一声清脆。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开腔高喊:“喂——哦唬!阿佬!”然后唱道: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哥呢呀——
唱个山歌胆子大,
啊——依呀!
说——给是了?阿表呢哥哎!
不怕阿郎取笑我”。
我们掌声欢迎请她再唱,她又往下接连唱了三调:
“阿妹不唱调子忘记唠,想你小哥唱两声。
阿妹想你小哥不好说,千里路上来找哥。
找你小哥找不着,阿妹眼泪汪汪要回家。”

三个调子,唱得在场人捧腹大笑,都嘲笑这几个大男人不肯应对,非男子汉大丈夫也。女歌手还在继续往下唱,唱开龙王八道门。她说:“这种山歌,我们有好多姊妹都会唱”。果然,下午六时许,朝山的打歌场散了,回家的路上,有多少人都在高高低低地唱着这种五印山歌回家,热闹极了。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觉得五印山歌大有特点,唱起来清脆悠扬,音域宽阔,它以“小哥呀”开头,“给是了?阿表哥!”过度,把整个山歌唱得有脸有面,大大方方,让人回味,多么潇洒而又轻松自如。2007年,我们把以上三首“五印山歌”录入《巍山彝族民歌》第一集,以传后人。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印龙街白池一带,彝族人口占比较高,这里民风淳朴,人情味十分浓厚,进到家里面,总是一杯热茶一杯酒,还要杀鸡煮腊肉,热情招待客人。有人夸海口说彝族人,连自己的大腿肉都愿意割下来给客人吃。喝酒吃肉是他们热情好客之处,打歌唱调又是他们的才赋。他们能在打歌场上唱几天几夜的打歌调,也能在山上唱几斗箩的山歌。他们总爱唱山水之美、人情世故、男才女貌、男帮女聚等,唱得一村一寨的人和和睦睦,唱得你来我往的过路人喜喜欢欢。总之,山歌尤如追风散,唱到哪里哪里爽。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间的山歌为何那么流行?只因为它也是健康生活、文明交际的一部分,曾几何时历尽贬斥也不被磨灭,因为它是民间所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流。如今,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五印有几位民间歌手也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山歌将为她们唱响幸福美好生活,唱响时代浪漫人生。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我们知情人看来,五印山歌象是天上的云朵在天空中飘荡,象是蜜蜂衔花嗡嗡作响,象是深山大阱里的山泉水,虽没有惊天动地的轰鸣声,却有着长流不断的源头,一直在百姓的心窝里甜甜地流淌着。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巍山彝族山歌“东山情歌”

东山情歌,流行于以大仓小三家为中心的巍山坝子以东广大彝族地区。东山情歌用彝语唱调,句子长短不一,具有浓浓的传统特色韵味。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天,我们从小三家下乡回来的路上,听见对面远远的山坡上,尖声尖气地唱着一种调子。我们停下车子驻足细听,却听不懂唱的是啥调啥意思。因为,我作为巍山最最西边的江边人,对巍山东山一带的彝语听不习惯,虽然静静交流内容可知,可是巍山坝子东西两地彝族语音语速仍有差别,加上地方方言,有时反映迟缓,马上沟通是有一定困难的。何况山歌调子,它已升华为诗样典故,更是难以辩习。我问我们县彝学学会的同事,他说这是流行于巍山东山一带的民间山歌。我第一次听到这种彝语山歌。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位同我一车学习驾照的小师妹也是东山人,家住梧岗山。一天,我们在练车之余休息时,讲起那天听到的山歌,她说她最会唱山歌了。当时我极为高兴,我想做《巍山彝族民歌》第一集,其中一首曲目又有着落了。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后,她邀约我参加农历二月十九日的梧岗山娘娘庙朝山会,答应我唱山歌给我录音,我们县彝学学会一行如约而至,朝山会的打歌真是热闹。她退出打歌场,在山上给我们唱了一长串山歌。她说这是我们东山最流行的山歌,有点难唱但十分好听。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她先开腔喊一声“哦——唬!”,把这声“哦唬”拖得长长的,但她不象西边“哦唬”后面再叫一声“阿佬”,她们没有这声“阿佬”。接着她一句接一句地往下唱山歌。我们听来,东山的山歌是一句式,每唱完一句,后面的衬词一长串,都是“喂——啰——呀——喂!”,听起来正调吐字较快,唱衬词却拖得较长,这也就是东山情歌的难懂之处。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唱完一节,她停下来说:“暂告段落,东山情歌并不是几个句子为一调,分得那么严格,而是一长串一长串地唱下去,因其内容而告段落”。我问她刚才唱的是什么内容?她解释道: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爱说爱笑的那个小阿哥呀,你会耙田我会栽秧。
那天你在耙田的时候,我给你打过招呼。
我想跟你一起干劳动,那是我最喜欢不过的了。
我很想用五块钱打一斤酒给你喝,哪怕是十块钱一斤我也舍得。
爱说爱笑的小阿哥啊!阿妹为来为去都为了你。
如果阿哥你不来见我,我会五里十里路上来找你”。

……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师妹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山歌的故事。她说,巍山东山彝族是传统文化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服装是她们的纯真,话语是她们的地道。由于历史造成的原因,你争我斗把原本居住在蒙舍川坝子的彝族人被迫居住在山上,使得坝子东西两侧的彝族大家族长期不得往来。争斗使东山彝族变得胆小怕事,地域分割使东山一带形成自我封闭,接受外来文化有了障碍。她说:“直到现在,与其他地区彝族相比,我们的前辈表达汉语言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因此祖辈传下来的山歌是彝语唱调”。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似乎听懂她的意思。汉语表达能力有限是她们的谦虚,彝语表达内容完整才是她想说的真实意图。的确,无论是打歌调还是山歌调,东山一带唱起来那才是真正的原汁原味。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个姓凹的老师讲给我们彝语的好处和彝调的用途。他说:“在与其他人混杂在一起的时候,不想让别人知道的秘密我们可以用彝语来沟通,在相距不能对讲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彝调山歌遥相呼应,因此我们无论什么年代都舍不得遗弃我们的彝族母语歌调”。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话题又回到东山情歌。东山彝语情歌属于山歌类别,但它不象西边汉调山歌两句式对偶句对唱,而是用彝语分段式独唱,即便要对唱,那也是男的唱完一节一段后,女的再对唱一段一节。我说我始终只听到过东山彝族女的唱山歌,而没听过男的也唱山歌。他们说,男女唱的调门稍有些差异,女的唱得尖腔尖气些,而男的调门唱腔低沉下气些,所以很难听得清楚。我们也曾请过几个男伙子唱山歌,可是他们觉得自己唱得不够好,上不了歌碟。只好如此,我们才将东山情歌的女唱部分纳入《巍山彝族民歌》第一集。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话已至此,我又想起有人给我讲过的南诏故事。南诏国前身大蒙国时期,巍山彝族是多么的淳朴和纯真,基本没有外来文化。到了皮逻阁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后的若干年代,异牟寻大量吸收汉文化,使南诏彝族快速融入中华大家庭,也给南诏大地带来喜人的变化。从东山彝族原生态的王宫女子服饰和东山一带彝族原生态的民情风俗来看,东山彝族是传承彝族文化、保存彝族遗风最为完整的地区,我们广大彝族同胞都为此纯真感到荣耀。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不因肤色而分贵贱,歌不因语种而分高低。东山西山,无论汉代邪龙、唐代南诏,还是明清蒙化,直到现代,我们同是中华大家庭中的彝族小家庭。我们应当用进化论的观点看待民族文化,我们一定要破除陈规陋习,但彝族的许多传统文化是优秀的,值得弦扬。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巍山彝族山歌“二骊伴”调

“二俪伴”山歌流行于青华漾江一带。中窑村与漾江临近,中窑一带也唱“二俪伴”调。我县青华漾江一带,是沙坝土壤最肥沃、江河渗透含水量充足、光热最充沛、庄稼成熟最早的地方。这里的庄稼成熟期往往要比其他地方提前一至两个节气,秋收季节忙栽忙种,小春成熟来得更早,常常春节以后小麦豌豆即可收割,人们把大量精力放在采红花上,采红花唱“二俪伴调”便是漾江人的场合。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早熟成了漾江人的代名词。由于地理气候的原因,这里不仅庄稼成熟来得早,人也成熟得早,早熟一词涵盖了漾江人文地理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漾江流行“二俪伴”调,调如其人,一听“二俪伴”调,就猜得出其人多大年纪多少岁数。漾江人常说,趁早从小学唱“二俪伴”,不然这辈子就唱不成“二俪伴”了,说明只有成熟的人才能唱好“二俪伴”。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巍山所有的民间山歌中,“二俪伴”是最难哼、最难唱的调子。漾江人当然自小就学唱“二俪伴”,但它不一定一学就会,一唱就能唱出好调子,因为它唱腔拖得很长很长,必须“中气十足”,幼时不过唱唱而已,不到一定年龄,绝对唱不好“二俪伴”。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小湾水电站库水淹没之前,牛街乡阿徐地村即原来的漾江一队有个自然的温水洗澡塘,这里有个神话故事让当地百姓信服,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是这里朝山的龙王庙会,漾江上游下游方圆几十里的当地百姓都来这里朝山祷告、拜神求福。为了错开求神叩拜高峰,漾江下游的百姓总是在二月八前后即二月初一至十五期间,背着行李锅灶,陆陆续续到洗澡塘洗澡过夜,夜间就唱“二俪伴”山歌对调。我家就在洗澡塘附近,从小对“二俪伴”调耳濡目染。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骊伴”调是怎样唱的呢?有一天,我们在江边钓鱼,听到一对男女,一个在芦苇丛中,一个在芭蕉树下,认真地对唱“二俪伴”调。唱了好久好久,其中两调我们听得清清楚楚,记忆犹深。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女方唱道:“哎——阿佬——!尖刀口上舔蜜吃,舔蜜吃!”
男声和唱:“哎——水仙——扬花!舔蜜吃喂!”
女方下唱:“哎——阿佬——心肝!舔是舔得要小心!”
——
男方对唱:“哎——桂花——!尖刀口上舔蜜吃,舔蜜吃!”
女声和唱:“哎——阿佬——心肝!舔蜜吃喂!”
男方下唱:“哎——水仙——扬花!蜜甜不怕割舌头!”
……

我们听起来,“二骊伴”调是所有山歌当中唱腔最长的山歌,它用汉语唱调,男女对唱,一唱一和,男唱女和,女唱男和,配合默契。我们也听得出来,两人难分难舍,伤心伤肝,有气无力。“二俪伴”是两句对偶句汉语唱调,开腔叠音很长,中间过度很长很长的衬腔,弯转起伏很大,加上对方的和词,唱完一调往往需要几分钟时间,不懂调子的一般人还真听不明白。“二骊伴”唱起来开腔稳重,哼声冗长,叠音发颤,唱得甚是伤感,多有男女嬲嫐、情意绵绵的感觉。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我们所知,许多民间山歌一般都喜欢独唱,而江边的“二俪伴”和“江边小调”普遍多为男女对唱,很少独唱。因此,男女对唱是“二俪伴”和“江边小调”的最大特点,其中“二骊伴”调尤为突出。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对“二俪伴调”的调名来历不甚了解,特意拜访了一位老人。他介绍说,“二骊伴”调,是漾江一带流传千古的民间小调,是漾江一带青男少女表情达意、交流感情、谈情说爱、倾诉衷肠、赞美生活的山歌调子。“二骊伴”调因多为男女一唱一和,故称“二骊伴”。“二骊伴”又被称作“二里半”调,因唱腔高亢悠扬,远扬两里之外仍能清晰入耳,让人心动,故称“二里半”。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时间到了我们要做《巍山彝族民歌》第一集的时候了。漾江的攀枝花和红花正在竞相怒放,蜜蜂采花正是季节。我们特意请了两位“二骊伴”歌手,到漾江边唱几个调子,好让我们录入《巍山彝族民歌》第一集。他们十分珍惜这次上镜机会,两人穿得朴素但很纯真,脸上挂满了笑靥。按照他们想要唱调的歌词内容,我们早已备好了龙竹筏子作为渡情道具,想让他们尽情洒脱一整天。我们在龙竹筏上渡来渡去,渡上渡下,好不泛荡。他们开始有些羞涩和拘束,慢慢地放开胆子唱开嗓子,唱了一个又一个。其中几首他(她)们的唱词是: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男唱女和:隔山叫你山答应,隔水叫你水应声。
女唱男和:蚂蚁过江玩胆大,蜜蜂过江好轻松。
男唱女和:江边岸中做子妹,情意就在岸中央。
女唱男和:谈得拢来叙得就,这个子妹做得成。

我们采录了这几支漾江“二俪伴”调子录入《巍山彝族民歌》第一集歌碟。歌碟发行至今,“二俪伴”调唱响漾江,唱响巍山“南诏飞歌”,唱响央视“民歌中国”。如今,古老的漾江已被小湾水电站库水淹没,漾江人民已大量移至宾川,经过了浩浩荡荡的漾江移民,“二俪伴”歌手虽少了几个,但留下来的漾江人民和漾江附近的中窑村一带广大百姓,对“二俪伴”调万般喜爱,人情如故,涛声依旧。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日漾江,天地之间山水如画,山水深处情歌如海。人去楼空一眼愁,总有山歌醉漾江。以歌当酒,情洒漾江,“二俪伴”山歌依然嘹亮,陪衬着漾江美丽的山水风光。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巍山彝族山歌“江边小调”

江边小调,顾名思义,是流传在江边一带的民间小调,主要流行于黑惠江中断牛街乡阿徐地村为中心,上游至爱国大村,下游至漾江二队、五队这一地区。由于这一带地势险峻,多为高山峡谷,通过人走马踩,走出的竟是一条条岩巴上的羊肠小路,大江两岸互相往来也多用竹筏,因此,唱词大多就唱山呀、水呀、岩巴、竹筏之类。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前篇所述,“江边小调”与“二俪伴”调相仿相类似,男女对唱是江边小调的明显特点。“江边小调”用对偶句汉语唱调,男的开腔就唱“阿妹呀!”,女的开腔唱“阿哥呀!”,唱完上句正调后,唱上两句长长的过度衬词:男的唱“一说一笑我呢姐,阿哥又说给阿妹说!”,女的则唱“一说一笑妹呢哥,阿妹又说给阿哥说!”然后把下句正调唱完。有时,衬词会用“爱玩爱笑妹呢哥,爱玩又说给爱笑说”等略加情趣,更加贴切。比如,有一对男女在江边橄榄坡上这样对唱: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男唱:“阿妹呀——!
橄榄叶子打水吃,阿依呀!
给是呢唠——一说一笑阿表妹!
阿哥又说给阿妹说!
打是打饱吃不饱”。
女唱:“阿哥呀——!
妹吃橄榄哥回味,阿依呀!
给是呢唠——爱玩爱笑我呢哥!
爱玩又说给爱笑说!
橄榄回味哥回心”。

在江边,他们常常用这样的调子试探深浅,男的表露出感情浓厚不易知足的情缘,女的试问男的是否变心,担心另遇。唱山歌就是如此有意思。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收录《巍山彝族民歌》第一集,我们特意请了两个民间歌手为我们演唱“江边小调”,2007年农历三月,我们到阿徐地江边拍摄。此时的江边,山上的阔叶權木林叶片大面积脱落,一眼望去满岭干枯,只有火红的攀枝花开满岭岗,迎风摇曳。沙坝地里的红花已经开败,一片枯黄,只有那江边岸上的芦苇玉绿清翠,芭蕉树叶迎风招展,一片哗响。我们提前备好竹筏选好对歌场景,也不知道他(她)们将要唱什么样的调子。面对镜头,开始他们还是有些拘束,选几首随便练唱几句,马上进入正题对唱起来。他们唱道: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男:江边岩子挂山路,岩巴路上给开花?
女:你是哪家小伙伴?你是哪家小散心?
男:蜜蜂采花顺江去,不防花开江岸边。
女:好花开在石岩上,不见蜜蜂她不开。
男:江夷江外做子妹,龙竹筏子来接你。
女:江边岸中玩惯唠,哪里玩惯哪里来。
……

完成外景拍摄,我们回到村里,一本正经谈论江边小调的渊源。一个老人讲述了他所见所闻。他说,他也不知道江边小调从哪古代唱起,到了他们这一代,已经是人人会唱个个爱听。他说,这条江水把巍山和凤庆两县以江为界一分两半,两岸之间祖上就有很多联姻总得交往,枯水季节比较方便往来,要么渡筏,要么凫水游泳,要么找个浅水区蹚水而过,可是到了洪水季节,滔滔江水把水路阻断,洪峰汹涌,任何飘浮物都不敢启用,两岸之间不得往来,常常用高声唱调进行交流会意,了却心事。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他讲起了他年轻时候的对调经过。他说,他从小听惯了爷爷奶奶和父辈们唱调子,慢慢学会用调子表达情意。一天,他在江边翻水蜈蚣,对岸有个凤庆姑娘在江河水交汇处洗衣服,他想试探着唱“江边小调”对上几调,可是那天风浪很大,对面的姑娘已经停下手来静听,或许听不明白,一直没有对应。第二天,他见这个姑娘上山砍柴,他也到半山腰上放牛,有意识地唱上几调,看对方有什么反映,但还是没有回应,或许双方都在遥远的树林里,仍然听不清楚。第三天,他看见姑娘坐在岩头缝针线,于是他又上了一个台阶,站在岩头高声唱调,双方都处在距离较短的两对面,姑娘已经听得清楚,终于应对。此后的一年间,他们隔三插五都到这个岩头上对调,最终把凤庆姑娘娶到家。他说,是“江边小调”成就了他们俩。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不必过多追溯江边小调的渊源,因为它太古老,无法溯源。我们只需知道江边小调流传广远,植根沃土。调子是古老的,而唱什么唱词要看现实内容,现编现对是江边小调的特点,是否精典那是各人的水平。江边小调流传至今,是有传统韵味的,若要问现在还有多少人会唱江边小调,我们相信自有人在。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笔者也是江边人,对江边小调情有独钟。今年年初,有幸参加巍山县文化人才专项民族民间歌舞培训,“江边小调”一展歌喉,情素依旧,由衷感慨,自吟一首《沁园春·江边小调》以诗相赋: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溪流岸边,芦苇丛中,芭蕉林外。忆当年筏头,空渡一人。窈窕淑女,情窦初开。筏泊柳下,心飞神往,遍地红花任我摘。风来急,恕情窑火热,纵身花海。古老音韵犹在,数千年未绝风流才。点悠扬山歌,懒腔祭祖。薅荞割麦,耳濡眼开。小哥情郎,阿妹心肝,民间自有歌生态。情未了,雄江边小调,展露风采! 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巍山彝族山歌“五印荡山歌”

“五印荡山歌”流行于五印龙街、蒙新一带,它是五印山歌的另一种唱法。“五印荡山歌”唱腔圆润,音域广远,清脆流利,称得上是“蜜蜂声”。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继《巍山彝族民歌》第一集出版发行以后,山乡处处唱民歌,接客迎宾唱民歌,宴宾敬酒唱民歌,文艺展演唱民歌,处处亮相,不可或缺,轰动一时。民歌的春天来了,民间歌手的激情来了,非遗文化的保护神来了。在用心挖掘和进一步交流中我们发现,巍山彝族民歌不止于此,还有多少古老民歌蕴藏在民间尚未露面,于是巍山县彝学学会组织有关人员,在浩瀚的民间歌海中继续收集整理,着手录制《巍山彝族民歌》第二集。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印龙街一带是民歌最为流行的地区之一,几个民间女歌手知道我们要做《巍山彝族民歌》第二集,主动向我们推荐了“五印荡山歌”。我们说已经在第一集里有了“五印山歌”,不再重复。她们说不一样,各是一个调子,于是叫她们唱来听听。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她们开唱其中几调,长长的哼腔,唱法如下: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哎——阿哥——!
蜜蜂采花花不开,
我说——哦——爱玩是妹呢哥呀!
闪闪翅膀飞回家”。
……

听了“五印荡山歌”,我们觉得她们的声音与草原上的藏歌不相上下,清悠动听,一声长长的“哎——阿哥——”,把人们的视野带到空旷的远方;而“我说——爱玩是妹呢哥呀”一句又是唱得果断、干脆,真是沁人心脾。我们问:本身就是山歌,还要加什么“荡”字,硬要叫它个“五印荡山歌”。她们说:的确不一样,在山箐沟谷里低调唱的叫“山歌”,在高山顶上空旷山头高调唱的叫“荡山歌”,唱的地点和音韵都不一样。经这么一说,我们知道这个“荡”字的涵义了。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首“五印荡山歌”具有山歌的共性特点,但个性特征也非常明显,它明显地具有自由浪漫的感觉,比起一般的山歌,其唱腔更高,音域更长,唱起来难度更大。这首山歌在山顶上唱开,给人一种轻飘飘的感觉。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请几个民歌手做好准备,想好调子,我们将择机到五印龙街现场拍摄。她们洋洋自得说:“想什么想?随便唱呗!难道不放心”。我们说“一百个放心,就怕你们面对镜头就胆怯。”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3年春天,我们《巍山彝族民歌》第二集拍摄组到达龙街,她们几个民歌手穿着亮丽的五印彝族女子服装,在一座高高的山顶上等候,这里算是唱“五印荡山歌”最为合适的地方,看得到大理苍山,看得到黑惠江水,看得到江对面的山山水水,这里唱山歌可与云朵一起飘荡,可让山水回音应答。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民间歌手,她们的唱歌激情不言而喻,一唱就是没完没了,越唱越高兴,越唱越想唱。整整唱了一个上午,我们的歌碟片段时间有限,《巍山彝族民歌》第二集仅仅录入其中三首,其余的调子我们把它录下,记录到由巍山县彝学学会编印出版的《巍山彝族打歌山歌小调选编》一书,供山歌爱好者参考。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天拍录的“五印荡山歌”,省去衬腔,仅收录代表性的三首,歌词简短,唱词如下: 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蜜蜂想花花想蜜,哥想妹来妹想哥。 
哥象金鸡想凤凰,妹象凤凰恋金鸡。 
金鸡凤凰配一对,将将就就过一生。”

拍摄完毕,我们还要赶时间拍摄下一场,可是山歌大姐无论如何也要留我们吃饭,已经煮好了不吃,那绝对是看不起。我们只好从命,在山歌大姐娘家吃饭。山歌大姐早有安排,请哥嫂特意料理。山歌大姐娘家住在一块小小的平滩凹地独家村,与大村子稍有一段距离,房屋建设尤如别墅,四面环山,核桃树特多,风景特别好,是典型的生态农庄。厩里关满了猪牛羊,地里跑满了老品种山地鸡。山歌大姐的父母前些年已经去世,哥嫂对妹妹钟爱有加,哥嫂也是爱唱山歌的歌迷,嫂嫂出来跟妹妹一起唱山歌,哥哥专门在家里操刀造饭,招待我们。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家的饭菜就是香。与十碗八碟不同,腊肉煮鸡、糥米鸡血饭、焖洋芋缅瓜、炒几棵花生米,一壶烧酒,摆在地八星桌上,感觉特别丰盛。哥哥开杯敬酒,嫂嫂调子跟上,她不唱那些阿哥阿妹过度衬腔,开腔直唱“歌不下酒酒味淡,人不开心心难猜”。哥哥他说:“我家已经没有老人,隔村子又远,唱几个山歌不会有人见笑。我们父母也是山歌客,要是他老俩还尽在,只要不唱下流的,他们都会唱上两调”。山歌大姐夸口说:“我哥我嫂俩个就是唱山歌对上号的!”,让哥嫂腼腆一笑,不好意思。大家边开玩笑边喝酒,笑个开心。几个小时过去,几个山歌大姐尽拿山歌频频敬酒,一顿调子下酒的农家特色饭,让大家喝得尽兴。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掐算时间,赶快回城拍摄下一场。出村的路上,山歌大姐硬要送我们到山头岔路口。一路上,山歌大姐还在又唱山歌又开玩笑,没完没了。十里相送,我们在山头告别。小车在泥泞的山路上弯来拐去,我们听见山头上的几个山歌大姐还在唱山歌,小小山歌在这五印山头上久久回荡,荡出乡音,荡出韵味,荡出底气,荡出名声。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八)巍山彝族山歌之“青云山歌彝调”

这是流行于马鞍山青云、河南一带的一曲彝语山歌。该曲山歌不是男女对唱,而是自言自语,倾吐着彝族长辈想对晚辈交代的话语。该曲山歌用彝语唱词,不用尖腔高调,而用中音慢板。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3年初,当我们要收集整理《巍山彝族民歌》第二集的时候,马鞍山的几位民间歌手向我们推荐了这首彝调山歌,于是我们择机到马鞍山拍摄。我们问,当时收集第一集的时候怎么没收集到这首彝调山歌?她们说,我们不知道彝调也能进歌碟,看了《巍山彝族民歌》第一集中的“东山情歌”,才知道彝调更是非物质遗产。我们说,巍山县彝学学会不是商家,我们不卖光碟,不图好听好卖,我们所要做的是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工作,越是传统的、原汁原味的,我们越要记录,使之保护起来、传承下去。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说到彝族人唱本民族的传统彝调如此有意义,她们便放开嗓子唱起来。调子的唱法是:先用彝语唱完两句正调,然后末尾再加两句衬腔“意思咋那巧着?嗯惹松下!”,细听起来,他们实际上是用彝语对偶句唱调,句子很押韵,但翻译成汉语句子,却成了长短不一。她们唱了一长串,我是彝族人,不用解释,其实我听懂她们唱词的意思。她们是在唱: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要么让他读点书,要么让他干点活。
总该让孩子有出息,别让他天天放绵羊。

这首青云山歌彝调所唱的歌词其实是长长的,她中间唱了很多能够让人启发的调子,我听得仔细明白,她们还在唱:男帮女衬是古人说下的话,女人怎么就不能说话;孩子惯实成什么样子了,教养不严是父亲的过错;二日儿子不成器,这辈子往后的日子怎么过……总之,她们唱了许多许多, 由于歌碟片段时间有限,我们并未一一记录。她们接着往下唱结尾: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天的时间不多了,等到哪天才能再相叙。
不须明日等明日,必须快把白话讲透彻。
该去时候你就去,该来时候你又来。
来了怎么不说话,老在我面前发呆。

唱完了歌调,她们一一给予解释。听完歌词解释,我们说这是在责怪自己的丈夫吗?怎么就唱起这样的山歌来?她们大笑起来,她们说也是真的,是在责怪孩子的爸爸,寓意完全在其中。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个中年妇女讲了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富贵人家,儿子憨厚,却娶了个精灵的媳妇,生了个精灵的儿子。由于家教不严,孩子不思读书,专爱放绵羊,骑绵羊上山,骑绵羊回家,天天如此,觉得好玩,殊不知误了本事。可是憨厚的爸爸还以此为乐、以此为荣,天天夸奖孩子,百般顺从孩子。媳妇多想教训一下丈夫,教育一下孩子,可是封建社会里的儿媳妇在封建的家庭里没有任何地位,妇女无权说话,更无权教训男子汉。实属无奈,一天,媳妇哄丈夫上山帮她背柴,到了山上,她想教训丈夫,可是又怕别人听见骂声,有悖于“三从”“四德”旧礼俗,于是她就唱彝语山歌给丈夫听,唱了长长的一些山歌调子,让丈夫折服,从此改变了全家人的观念和态度,也改变了全家人的后代前途。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歌调子也能教育人、启发人?她们说直接对骂会引起争执,引发口角,而唱山歌要看各人的艺术和水平,想反驳也没那么容易,只好乖乖听着。山歌就是能发挥诱导作用,达到预期目的。我们觉得十分有意义,山歌的底韵就在于此。于是我们只把这首“青云山歌彝调”省去中间长长的叙事部分,将开头和结尾部分收录到《巍山彝族民歌》第二集。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老人们介绍,彝调山歌在当地是比较流行的。由于地处偏僻山区,交通不便,人际交流受限,公路通往马鞍山“朝阳桥”之前,马鞍山百姓祖祖辈辈都在山旮旯里封闭,汉语说不通顺,总是习惯用彝语交流。与年轻一代相比,老一辈更喜欢唱彝语山歌。但是,形势在变化,社会在发展,汉语一统天下,直到目前,已经没有多少人爱唱彝语山歌,它将成为遗产。老一辈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他们也不是不会唱汉调,而是习惯了唱彝调,唱彝调更够味、更过瘾。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就是冲着彝调针对遗产有意收录彝调山歌的。她们唱着过瘾,我们听着够味。我们没有因为彝调听不明白而被迷惑,而是为此感动不已。老一辈虽然没有更多用汉语吟诗、作对、唱调的表达能力,但她们始终有着用彝语唱出经典歌调的功底,方能使人们听得够味。为什么彝族地区唱彝调会更过瘾,说明彝语彝调在彝族地区更为熟知,更为贴切。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在拍摄回城的路上,大家对这首彝语山歌赞叹不已。巍山县彝学学会有位诗作爱好者,专门为此彝调山歌赋诗一首,以飨能听此曲者共鸣。但凡有彝语山歌爱好者,请欣赏《巍山彝族民歌》第二集“青云山歌彝调”,雅俗共赏。诗云:t4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余音绕岭填谷缺,响遏行云补天坑。
出山黄莺鸣小调,珠落玉盘荡歌声。
阳春白雪彝语妙,荡气回肠典故深。
曲高和寡知音少,不绝如缕碟献真。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所属专题:

大理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