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各地彝族传统民俗

黔西南州安龙县彝族基本概况

作者:安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5-27 原出处:安龙县政府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一、来源分布

约公元二三世纪,滇东和黔西北的彝族一部逐步向黔西南迁徙。元代,在贵州西部彝族地区先后置宣抚司、宣慰司,彝族领主受封为世袭宣抚使、宣慰使,建立土司政权。明迄清,今安龙县境西北部之下四马,即鲁土营龙氏土司领地。E9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昔称彝族为“倮罗”。乾隆《南笼府志》载:“倮罗名虽一种,有黑白之分、贵贱之别。黑罗为大姓,为贵;白罗为小姓,为贱。一切婚嫁贵贱不相紊也。性鸷悍,尚气力,盘马射猎,挟镖试准,在昔云然。以开山种田、畜牧为主,俭朴成风,鲜有盗贼。”今聚居新桥镇阿科的彝族,明初居住在笼纳山(即龙头大山)一个彝语称为“涂土”的地方,后来才迁到阿科定居,为黑彝,自称为“马上人”。新中国成立前,有称彝族为夷人、夷边、黑夷、白夷、阿鲁普、果普、苏爱、诺苏、倮罗的,其中纳苏、诺苏是自称,其余均带有侮辱性。新中国成立后,新生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彝族。主要分布在新桥镇阿科、阿卧、阿八、高普陇、丫竜、磨社,洒雨镇堵瓦、戛那、小扑所、堡山,戈塘镇老鹰岩,龙广镇簸箕寨及德卧镇都威等村寨。E9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语言文字

彝族自古有自己的语言。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彝语在中国分为6个方言,县境彝语属东部方言盘县次方言中的盘南次土语。多数地区的元音分松紧,浊辅音较多,韵母一般由单元音构成,没有辅音尾韵,部分地区有鼻化韵。E9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语句式主要有:主宾谓结构,如汉语说“我家修平房”,彝语则说 “我家平房修”;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时置于被修饰词之前,如汉语说“新衣裳”、“两尾鱼”,彝语则说“衣裳新”、“鱼两尾”;状语一般在被修饰词之前,如汉语说“慢慢走”、“屋里坐”,彝语则说“走慢慢”、“坐屋里”;补语在动词、形容词谓语之后,如汉语说“说清楚”、“好得很”,彝语则说“清楚地说”、“很好得”。E9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语的语气助词多,有的地方不但有表示定、状、补的助词,还有表示主、宾语的助词;有些方言在部分动词用辅音清浊交替表示自动态和使动态。E9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彝族创造了自己的音节文字,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史称“爨文”或“韪书”。川滇黔三省的彝族在写法上略有不同,滇黔的彝族由左向右竖行书写。彝族有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民间文学、医药、农业技术及宗教经文等文献。彝文在县境的使用基本绝迹,只有少数彝族老摩用于占卜和巫术,现存的老摩经书均为汉字音译书写。县境彝族讲汉语,使用汉字。E9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居住、服饰

居住 彝族多聚居于山区丘陵地带,依山筑室。住房用石、土、木等材料构筑,用瓦或茅草盖顶。房屋一般有正房、耳房和厢房,正房三间,中间为堂屋,左右均分为前后两小间,前半间用作灶房或火塘,也有将火塘置于堂屋一角的,火塘是取暖、吃饭、摆家常和会客的地方;后半间为卧室。左右两间建楼、用竹或木板铺就,子女多住于楼上。有的人家还在正房两边山头各接一间耳房,作厨房或畜圈;有的在正房两侧修厢房,加上围墙、朝门,构成院落。厢房多作厨房、畜圈或存放粮食、柴草。许多人家喜在房前屋后和院中种植果木。E9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服饰 《南笼府志》载,境内彝族“男剃发,以白花布缠头,衣同仲苗,妇女长袍长裙,银环贯耳。”清中叶后,彝族服饰逐渐发生变化。男以3米有余之青布帕子缠头,上穿对襟短衣,衣领、托肩用白布缝制,袖口用13.3厘米宽的白布嵌接,吊匾用宽约7厘米的白布镶嵌;下装为青色灯笼短裤;腰束青布腰带,扎好后留一段拖吊于后;脚穿棕板草鞋,妇女通常是发盘髻、包青布帕,留一段自前额翻盖头顶至脑后;穿父母装,衣领、袖口、脚匾均用7色丝线绣棋盘花、蝴蝶花、凤穿牡丹花和龙凤呈祥等花纹图案,做工讲究,下身着长裤,外套裙子或系长围腰;脚穿大花鞋,鞋帮由两瓣合成,每瓣绣有花卉图案,鞋尖若鼻梁,又称尖尖鞋;盛妆时多配套各种银饰。20世纪80年代后,彝族男女服饰平常多与汉族、布依族差不多;节日或喜庆活动,妇女仍以民族服饰打扮。E9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风俗习惯

婚俗 新中国成立前,彝族婚姻禁例很多,实行氏族外婚及等级内婚。贵族、平民、奴隶之间,等级不同,不许恋爱结婚,否则将受到严厉惩处。此外,同姓同宗及有严重传染病者也不能通婚。彝族社会盛行姑舅婚,对人口素质产生不得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婚俗中的陋习由本民族自己革除。E9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婚姻结缔,大体上要经历几个过程:E9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订婚。男女青年通过对歌、赶场、节日和走亲访友相互认识,多次交往有了感情,就互赠信物,俗称“丢聘”。男家请媒人到女家说亲,女方父母同意后,择定吉日订婚。媒人初次上门,要带有红线缠绕的酒一壶作见面礼,女家收下提亲酒后,宴请媒人及族中长老,称为“吃小酒”。E9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烧香。订婚后,男家择定日子,请媒人带领几个亲朋,挑起酒肉和雄鸡1只,带上礼金到女方家去烧香。在女家,先宰雄鸡祭祖,然后由媒人交礼金钱。吃鸡卦,捆鸡卦,即将祭祖用的雄鸡膊骨带回交给男家,同时向女家讨八字。礼金即聘金,旧时因女家贵贱不同差别较大,贵族女儿的聘金有多达千两白银的。平民女儿的聘金十来两到百两不等。聘金的多寡不在于女子的才貌,主要取决于她出身家庭的血统。E9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结婚。接亲之日,男方家请6~16个小伙子和4~8个妇女组成迎亲队伍,挑上礼物,吹吹打打到女方家迎亲。旧时接亲的人每人挑一对箩筐,内装米、肉、酒、蔬菜,簇拥新郎而行。到女家门前,新娘故意躲入邻家,女家紧闭大门,迎亲队伍中由一位能说会道者前去央求开门,女家则由歌手向新郎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新郎一一作答后,新娘家才打开大门。迎亲队伍一进庭院,便被一群男女青年用油灯打“花猫”,迎亲者只能躲避。新郎和同伴经过诸多磨折后,仍得不到女家的亲切接待,便取出自己带来的米、肉、酒、蔬菜,挑水劈柴,在新娘家厨房备办宴席。办好之后,新娘才从邻家归来。宾主宴饮,欢乐到深夜。次日清晨,女家备办丰盛早饭接待接亲客和众亲朋。之后,新郎同迎亲队伍即告辞回去,新娘不同往,仍住娘家。E9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几天后,新郎的母亲、姐妹去接新娘,牵一匹马供新娘骑坐,由其兄弟和三亲六戚陪送。新郎家大门紧闭,由新郎的姐妹守在屋内。新娘的兄弟背着新娘在送亲客的伴送下“破门而入”,进屋后,新娘的兄弟与新郎的姐妹对“四言八句”,然后为新娘换绣花,新娘入洞房。这时唢呐号筒齐奏,锣鼓爆竹齐鸣,进亲仪式结束。当晚,新娘由送亲女客陪伴,第二天才拜堂,拜堂后新娘随送亲的人返回娘家,称“回门”。几天后,新娘家才送新娘来夫家,此后即在夫家生活。E9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旧时,彝族有“转房”、“填房”婚俗。丧偶妇女再婚,其亡夫的同胞兄弟有优先权,次及亲房,再次及远亲。有女无子的人家可以招婿上门,其所生子女随母姓,招赘婿有财产继承权。E9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丧俗 古代,彝族尚火葬。《兴义府志》载,彝族丧俗“不葬而焚”,老人亡故后,亲族寨邻会集,制作瓮车,“高四丈,四隅各竖木为柱,覆之以草,若亭……广二丈余长,……中置尸及梯于上。瓮车之次又有一架鬼师,披虎皮坐其上,作法念咒,谓之作戛。”杀猪一只祭奠,早晚绕瓮车三匝。丧行前,吹长筒喇叭为号,至焚所,亲友毕集,“咸执火以来,至则弃火而聚,其余炬于一处,相与携手,吹芦笙歌唱达旦,谓之跳脚也。”焚时,鬼师祝告,椎牛以祭,然后聚柴为堆,抬尸其上,乃举火焚尸。E9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彝族丧俗,老人落气进,杀“落气鸡”一只,亡者男性杀公鸡,女性杀母鸡,入棺亦按此杀鸡一只。到下葬前,丧家要斋戒,设灵堂摆香案供奉,子孙守灵,然后看地择葬期,请老摩来“打戛”,用彝语颂彝文经,一般3~5天。下葬前一天举行祭奠,所有亲友前来吊唁,有些姓氏于祭前一日将灵柩移出屋外,在空地搁置,以灵柩为中心扎灵房,举行站孝仪式;有的姓氏与此不同。下祭的校友牵着猪羊、捧着糖食果品、鸡鸭酒肉和糯米饭等祭品,到达寨口时,即吹唢呐、放鞭炮、鸣火炮,孝男女相率顶着酒走出灵房跪接。是夜,丧家举行“伴灵”仪式,击鼓唱歌。敬灵后即火化灵房,称为“烧灵”。次日安葬,灵柩抬到坟地,举行“转场”,用一头至数头黄牛围着灵柩左右转3圈,将牛绳连接于从棺中引出的麻绳上,然后立即砍下牛头以祭死者。垒土为墓后,即将亡人的“灵牌”送往祠堂或山洞中安放,孝家并在神龛背后板壁上为死者“安位”。彝家大都备有“祖宗箱”,送葬归来,用白色鸡一只和肉一块祭祀,请巫师念经,即用一束羊毛包着“魂纸”装入一节长约10~14厘米的芭茅竹筒内,按辈份安放入祖宗箱内,祖宗箱一般放在僻静处。新中国成立后,杀牛祭祀的习俗逐步改变。E9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信仰禁忌 彝族崇拜多神,崇拜祖宗。认为山有山神、树有树神、水里有龙神、天上有雷神、地下有地脉龙神、房屋中柱有中柱龙神,水缸脚也有神。过去,病不延医,惟用巫,家有灾祸,便请巫师来禳灾祈福,跳神驱鬼,杀猪宰羊祭祀,宰鸡鸭占卜看卦,糜费钱财而又无济于事。彝族家家设有神龛,逢年过节要祭祀祖宗。在生产、生活中有诸多禁忌,如老人公在屋,儿媳不能上楼;不能对着北方吐痰、撒尿,不能从水井和灶上跨过,不能踩踏灶锅庄,打雷时不能动土、下种,卯日不能播种荞麦等。E9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统节日 过年节。除夕称为“过旧年”,是夜各家祭祖,主人手持火把至屋外请祖先回家过年,绕房一周,回到堂屋点“神灯”,然后用酒肉饭供奉,称“献饭”。正月十二称为“大年节”,十四、十五称为“亮灯节”,要到祖墓上烧香化纸,点烛亮灯。E9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祭山节。一般在正月三十或二月的第一个申日举行,农历闰年正月三十不祭山。有的彝族寨祭山前三天要请巫师扫寨,先在寨中一块空地上摆设香火神案,插上纸人纸马,巫师立于寨前击大铜锣,颂彝文经,念毕即杀一黑狗一雄鸡,将狗血淋在纸人纸马和几根芭茅草绳上,然后带着数人挨家挨户地“扫”,每到一家,巫师在堂屋念经打卦,直到卜出吉卦才离开。主家则酬谢甜酒1碗、腊肉2片。扫完全寨,巫师便将“凶神恶煞”送到寨外焚烧。扫寨结束,全寨人吃扫寨饭,巫师及其随从吃鸡肉和甜酒。饭后,将淋有狗血的纸人纸马和草绳缠上白纸,悬于寨子东西南北各路口。尔后,过祭山节,不许生人进寨,节日的清早,由巫师和寨老到祭祀地敬神陪神;稍后,人们抬着一头纯黑毛猪,抱着一只大公鸡,挑上黎明前担业的第一挑水,到山神位前宰鸡杀猪,名曰请山神“领生”,煮熟后祭祀,名曰“领受”,然后将祭品拿回寨子分给各家各户吃,祭山节前后3天,青年男女和儿童穿着盛装赶“祭山场”青年人对歌,寻觅恋人。E9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牛王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为牛王节,传说这天是牛的生日,家家户户打牛王粑,蒸糯米饭,将粑粑和糯米饭挂在牛角上,牵牛到井边饮水,让牛从井中看自己的影子,然后取也粑粑和饭喂牛。E9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