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节庆与民间娱乐

彝族火把节摔跤

作者:beley工作室 发布时间:2002-09-09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火把节的摔跤手只能是男性。彝乡有许多方言区,不同方言区的摔跤方法也有所不同。如,有的地方以被对手摔倒在地者为败,有的地方则以肩背首先触地者为胜。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传说火把节的来历是天上的大力士被地上的大力土摔跤摔死了,天神被激怒后放蝗虫来吃地上的庄稼,人们用火来烧蝗虫而得来的。可见彝族摔跤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了,各地摔跤形式特点别具特色。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凉山式摔跤,摔跤彝语称“基根”,意为“抱腰”。这是凉山彝族最为普遍的、深受广大青少年男子所喜爱的体育项目。摔跤,一般在孩童时期就开始练起,没有教练,没有师傅,可以说是无师自通。每当你走过彝家村寨时,不论在山野牧场,还是在田边地角,你都会看到彝人邀约摔跤比赛的身影。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摔跤比赛有许多规则,如:不能使用绊脚将对方绊倒;不能抓扯对方衣裤;不能用力将对方推倒在地或从上往下压倒对方等,违者即使将对方摔倒在地上也不算赢,甚至会被取笑为不懂规矩,今后便再无人与之摔跤。因而在摔跤场上,违规者不多。凉山彝族的摔跤法有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一是“缅依”,意为“抱摔”法。摔跤前各自寻一根腰带拴好,然后各自抓好对方的腰带或紧抱对方的腰,一方为攻,一方为守,攻守推让后,由攻方先抱起守方,抬膝作推力,将对方摔在地上,若攻方力弱则守方会反守为攻,将攻方摔在地上。二是“我尔”,意为胸摔法。将对方抱起贴于胸前,然后再往后仰屈,致使对方的双脚离地悬空之时,用胸部的托力和肘的推力将对方摔向左右两侧。摔技高超者,还能将对方从前向后翻摔,使对方防之不及被摔倒而败。三是“堵刚”,意为“抱腰摔法”。一开始就把对方拦腰死死卡住,致使对方不能动弹或失去防备能力,然后后退一步,将对方拖向自己,使之跪地或被摔在自己的身下,或把对方拦腰抱起来向左虚晃一下后突然反手向右摔去,若对方没反应过来,则摔得更惨。但不论何种摔法,除绊脚或用脚缠绕对方的脚而使之倒地之外,一般都是被摔在地下或先倒地者为输,同时并列倒地为平,每局比赛以三局定胜负,2比1或3比0为胜。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滇东式摔跤,位于曲靖地区的师宗、罗平一带摔跤,比赛赤上身,系腰带,运动员入场时主动向裁判员说明,今天他参加某级第几名。裁判员根据运动员所报级别,大体分为三个等级,即一、二、三个级别进行比赛,每个级别只奖励第一、二名。比赛结束,运动员未达到所报名次者,在当天比赛中,不论胜几跤,均不给奖励。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两个运动员进行一场比赛,胜负采用三跤两胜的方法。摔跤比赛从站立开始,允许摔跪撑,为了使对方双肩着地,寻找进攻时机。姿势较高,可达到进攻的目的,有时自己双肩后倒着地进攻对方,未被对方控制,仍然不算败,这个动作有点象柔道“巴投”。这一动作接跤时,自己右手抓握对方颈部,左手握对方右上臂,重心往后,使对方的重心移到自己身上,当对方身子向前倾时,自己主动后倒,用右脚蹬对方的腹部或腿部,后倒滚翻,使对手通过自己身上翻过去,自己翻到上面控制对手,这种摔跤双肩着地时必须压住不动,裁判方能叫“算得了”。每天同时进行比赛的只有三、四对。每天比赛结束,“挂红”的人也很有限,奖励只限于每个级别的第一名和第二名。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滇南式摔跤,赤身入场,运动员自己报名参加哪个级别比赛,裁判员将运动员同级别的人安排在一起等候比赛。比赛时一对一对进行。比赛开始时站立姿势较低,只许抱脚,不许使绊。自己使用动作时,脚不能踩在对方两脚之间,否则判犯规。这一带摔跤正面进攻多,侧面进攻少。获胜方法基本上是使对手双肩着地。但有的被对方抱起来后,自己双手举起,以示认输。胜者将对方摔成双肩着地后,扬长而去。元阳一带彝族摔跤与哈尼族摔跤相同。这一地区摔跤主要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日和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两天举行。结合本地区“火把节”进行摔跤比赛,规模和奖励与滇东相近。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滇西北式摔跤,位于滇西北部小凉山,是北部方言的摔跤,自称“抱腰提”,通常摔跤在“火把节”和彝族过年时,更多的摔跤比赛又是在婚礼之际。结婚时,娘家和婆家,各家都可以请本家族和本村寨中力量最大,技术最好的人参赛。最强壮的摔跤名将会代表男方家和女方家去比赛,胜者个人可获奖励的酒肉、礼物,因而胜者是本宗族本村寨的光荣。各村寨的大力土获得本家族本村寨奖励(牛羊、酒肉、银、布匹等礼物。)最多的人,便被誉为本村寨的英雄。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凉山彝族(包括四川凉山)抱提摔跤,不赤背,仍着平时穿的衣服。在凉山彝族村寨摔跤场,开始先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出来挑选对手,双方大体相当。对手选定以后,双方将自己的包头解下来或由长老将两条布袋分给对方,分别系在摔跤选手腰上,接着双方右脚上前半步站立,将自己的右手从对方左腋下伸出,抓扯对方的腰带,对抱抵肩作好准备,观众齐声叫喊“开始”。此时双方运动员寻找进攻时机而在场内来回退让,四周观众呼喊助兴。两个运动员便顺势抵前退后,轻呼“摔!摔!”两声后开始用劲,双方都力图把对方双脚提起离地,然后把对方摔倒在地取得胜利。倒地者不论臀部或侧身着地都有效,如果双方同时倒地则无效。有时虽然没有把对方摔倒,但把对方提抱起来腾空旋转三转也算取得胜利。比赛一跤分胜负而结束,一直站立,不搞跪撑,在小凉山一带,彝族和普米族摔跤形式及特点基本相同,经常在一起比赛。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大姚彝语为代表的中部方言地区摔跤,不分级别,又没有服装,大姚一带摔跤有很大的灵活性,此处摔跤不仅是两个人争个高低,而且往往是村寨之间山林纠纷和地盘争夺时互相不服,便以摔跤来定是非。相互之间产生矛盾时,不是以理服人地解决问题,而是双方派出摔跤人员进行较量,在双方交界上举行摔跤比赛,以胜负定是非,胜者为是,负者为非,可见当时没有强大的摔跤大力士,有理也变为无理。这种摔跤定是非因不合理而不能持久,解放后再未开展过。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滇东南式摔跤,路南、弥勒为代表的东南部方言区,被人们誉为“摔跤之乡”。撒尼、阿细人的摔跤多半是在春节后和“火把节”期间。摔跤活动群众面广,基础雄厚,在摔跤季节,真是一处摔跤,几方相聚。从八、九岁的小孩到年过半百的老年人都活跃在摔跤场上。摔跤时,跤场上人山人海,既是摔跤场,又是访亲问友的好时机。滇东南摔跤,从技术上看,既能站立也可以跪摔,这一地区的摔跤技术技能比较全面,规模也较大,一天中同一个时期内有四、五十对在场内比赛,甚至有更多的人在同时比赛,摔跤场上从早到晚热火朝天,所以,一天参加比赛的人往往达几百人。规模之大,热闹非凡,别有风味。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摔跤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当芒锣声和大号声传到各家时,全村老幼便汇集在村中心,由村里管摔跤的长者指挥队伍。群众队伍中有人举着系挂红布的竹竿,也有人弹着大三弦,吹着笛子,敲锣打鼓,鞭炮震天,前往跤场。到跤场后绕跤场一周,然后把系挂红布的竹竿安放在用青翠松毛扎成的摔跤台左右两边,以让摔跤的勇士们去争夺“大红”。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滇东南摔跤的基本形式,当管跤的人到摔跤场后,民间的土炮“轰隆、轰隆、轰隆”三声,向观众预示马上开始摔跤比赛。与此同时几十名裁判员同时拥进跤场内,向观众呼喊某村对某村,宣布当天比赛的比赛者。在跤场内的裁判呼喊甲村对乙村,也有不指名村寨地呼喊“维维张我摆连”或率领着几个小伙子绕场时又吆喝着“维维夷来撒咧”,意为勇士们快快出来摔跤吧!跤场四周观众中,大小不齐的应战跤手们,脱掉上衣,下穿短裤或长裤挽齐大腿,系上红布腰带,精神抖擞蜂拥入场。有小孩对小孩,青年对青年,成年对成年,也有不分年龄的交战。在摔跤场上,灰尘满天飞,雨天也摔个不停,摔跤比赛到当天下午五、六点钟才收场。管跤的长老(相当于总裁判),下令鸣土炮。“轰隆、轰隆、轰隆”三声响后,长老进场宣布停止比赛,集中裁判员,报出摔倒最多的是谁。报完后,一一喊到场内“挂红”。连胜不同对手九人者名列第一,叫“挂大红”。摔倒数人者第二,以此类推,推到摔到三个不同对手者为止,摔倒三个对手者排在最后,在摔跤场举行“挂红”仪式。摔倒两个对手者,当他输给对方时,裁判员给他一块红布再退场,这种叫“给布”,不叫“挂红”。裁判员把摔倒三人以上的运动员统统叫到摔跤场内进行挂红仪式时,每个运动员由一位裁判员携手徐徐绕场一周。在群众性的比赛中,一天挂红的人往往有三、四十人至五、六十人。当优胜者在场内挂红时,青年男女欢跳大三弦祝贺,挂红者走到管跤台前止步,相配的裁判员把披在运动员身上的红布取下来收好捧住,向优胜者相互作揖,以示祝贺,而后把红布交给优胜者,以同样的姿势致意后,告别退场。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滇东南摔跤的特点,东南部摔跤开始时,两个运动员首先热烈拥抱,互相致意。然后各自后退半步,双手往上举,随着弯腰双手掌心向下放,示意互相学习。角斗开始,向前伸双手,上下挥动,暗示开始。双方为达到各自的目的,采用抢抓腰带,寻找进攻时机,迫使对方处于被动地位。对方也同样攻守并举,双方从站立开始角斗,在激烈的搏斗中形成跪撑姿势,在紧张角斗中再由跪撑到站立的循环变化,互相拼搏,变化无常,使用各种动作的目的是致使对手双肩着地。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主要基本动作是:抓腰带过背、抓腰带缠脚挑、抱单腿、握臂穿腿、抓腰带侧翻均常用。在群众性的村寨比赛中,不分体重级别,小个子也经常与大个子较量,而且战胜大个子,这在民族摔跤中叫做叫、斧子砍大树”。双方强抓腰带,接跤多,撒手摔的少。有的见机行事,也要硬抢背和硬抢抱。在双方比赛中,只要一方将对方摔致双肩着地者为胜。胜者把对方扶起来,用自己的手擦掉对方肩背上的灰尘,两人手拉着手去跤场边喝水,休息片刻后,裁判再叫他们回到原地继续比赛第二局或第三局。双方面对面地挥动双手进行分胜负的决战。只要一场比赛结束后,都争着拥抱对手到本村坐处,互相递送香烟或用民间习惯的烟筒,边休息边交谈。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滇东南彝族摔跤规矩和规则,彝族摔跤场地在民间称“跤场”。跤场一般选择在离村寨一至二公里的地方,约直径四、五十米或六、七十米的盆地。观众依斜坡坐在树荫下。跤场一隅,用松毛和柏枝扎起简单的管跤台,管跤场的人和特邀的客人坐在台上,作为奖品的红布依次插在管跤台两侧。在管跤台对面,一根竹竿高挑一条红布,表示摔跤跤场,并有以红驱邪之意。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摔跤期间,跤场周围,备有各种日用百货商品和各种食品糕点,肉食汤锅,具有山区特点的丰盛野宴。摔跤场边的草坪上,彝家小伙子弹起欢乐的大三弦,姑娘们翩翩起舞,为摔跤场增添了热烈的气氛。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① 胜负标准,滇东南彝族民间摔跤,只要一方双肩着地,裁判员喊出“叼!”并以引人注目的掼翻动作,表示一方运动员已输了一跤。全局采用“三跤两胜”的胜负规则。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② 犯规动作,不许抓对方面部、头发和撕对方的裤子;不准掰对方手指或脚趾;不许用脚踢或用手掐对方身体的任何部位或拧对方皮肉;不准用头冲撞对方或用手打击对方;抱起对方头部不许垂直摔下。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③ 服装,在民间摔跤中不许穿上衣,也不许穿背心,必须赤膊上阵;长短裤均可穿,但不许穿三角裤比赛;不许系皮带和帆布制的硬腰带及附有金属的腰带;在民间传统摔跤中,一般不许穿鞋子,若要穿鞋也只许穿运动鞋,不许穿硬布底鞋及一般皮鞋。由于彝族大分散小聚居,各地习俗的差异形成了不同形式的摔跤特点,滇东即东部方言地区有与柔道“巴投”动作相近的技术特点;滇南又有与国际古典式相近的摔跤规则,不能使用绊脚;滇西北又与中国式摔跤规则相近,比赛时进攻、防守、反攻,只许搞站立,不许搞跪撑;中部摔跤除与西北技术相近外,还有带法律性判决的摔跤规则;滇东南摔跤则是站立接跪撑,跪撑到站立的任意循环。  (龙文才《云南彝族摔跤》,  《彝族文化)1988年。)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摔跤,在古代称“角抵”,《汉书·武帝本纪):“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皆来观之。”《建水县志?临安府志):“元宵节,各乡里斗秋千,角抵之戏。”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地区火把节期间举行的摔跤活动,既增强了人民体质,又丰富了山区农村的文化生活,激励人们勇敢的武士精神,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地区除了火把节和彝族年之际进行摔跤比赛外,平常在茶余饭后、田边地角、人们集聚处,只要有人提议都会进行自愿的摔跤比赛,这也是男人们热衷的话题之一,可见摔跤是彝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之一。Sb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