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语言文字与古籍

毕摩文献 | 彝族社会的百科全书

作者:陈翔 发布时间:2019-12-21 原出处:华西都市报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未标题-10.jpg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毕摩铜制法铃
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0年,凉山彝族毕摩文献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人口188.25 万,占全州总人口的44.4%。彝族是中国境内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独特,大小凉山地区更因地理环境的封闭极少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保留了大量独特的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彝族原始风貌的毕摩文献,文献数量众多,内容十分丰富。
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1.jpg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文献与法具(阿牛史日 萨古曲惹 摄)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初步统计,仅在有“毕摩文化之乡”美誉的美姑县,散存于民间的毕摩文献就达330多种14万余卷(册)之多。为抢救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凉山州政府于1996年专门在“毕摩文化之乡”美姑县成立了中国彝族毕摩文化研究中心,同美姑县档案馆等单位一起,负责收集保存和研究毕摩文献,宣传保护毕摩文化的重要性,并陆续将从州属各县收集到的一千五百多卷珍贵毕摩文献集中到美姑县档案馆和毕摩文化研究中心保存。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外,凉山州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凉山州奴隶社会博物馆等单位也保存了一部分毕摩文献。申遗的主体部分是州政府拨专款收集到的重要文献一千五百多卷。鉴于外界对毕摩文献仍较陌生,本文从三个方面做个简介,方便大家走近毕摩文献。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2.jpg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盛装打扮出席“尼木措毕”祭祖仪式的女子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毕摩——神秘的文化传承者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一词,是彝语的译音,汉译“毕”有“说教”的意思,“摩”有“大师”、“教师”之含义。在彝族传统社会生活中,举行祭祖安灵、禳灾疗疾、卜筮择日等带宗教意味的仪式、活动,被称为“作毕”,“毕摩”即“作毕的人”。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传统社会分兹、莫、毕、格、卓五个阶层,后二者是匠人和平民,前三者是统治阶层。据研究彝族历史文化的专家考证:“摩”是“莫”的音转,历史上“毕摩”曾拥有和“莫”相同的社会地位,其职能和“莫”是互为重合的。起初,政教不分,毕摩的职司由拥有政权的“头人”兼充;后来,他们逐渐把繁琐的宗教职能向低一等级的人转让,由“兹”到“莫”到“毕”,毕摩逐渐成为专门从事宗教职司和主持社会文化活动的阶层,在彝族传统社会中居于重要地位。仅在美姑县,今天仍有各类大小毕摩6850人,这充分说明了毕摩在彝族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重大影响力。他们千百年来一直在彝族社会中扮演着讲述历史、传播知识、规范行为准则一类的文化教育角色,实际上是彝族中掌握本民族古代文化知识、传授典籍和民族历史文化的知识分子,是彝族历史文化的记录者、保存者和传播者。从古到今,彝族民众都视毕摩为“智者”和“知识最丰富”的人。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须由彝族男性充任,必须熟知天文、地理、谱系、伦理、史诗、传说、神话、医药、祭祀和占卜等数百种彝文典籍。传承分家传与从师学习二途,因传承不同,在知识的深度上也各有侧重。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是祭祖安灵、禳灾疗疾、卜筮择日等带宗教意味的仪式、活动的唯一传习者;是彝族文字的主要传承者和集大成者,彝文亦被称为“毕摩文”。事实上,在20世纪以前的数百年间,毕摩成了彝族各阶层中彝族文字的唯一认读、记录和传授者。毕摩,也是彝族文化典籍——毕摩文献的记录者、保存者和传授者。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3.jpg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毕摩巫师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世袭——毕摩家支世代父子相传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历史文化古老而独特,而毕摩是彝族历史文化的唯一记录者、保存者和传播者。因此,毕摩文献是彝族历史文化的唯一载体,是历代毕摩们记录保存下来的珍贵彝族历史文献。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文献是典型的彝族传统手写文献,由世袭毕摩家支世代父子相传,文献破损后由当任毕摩另用新载体转抄誊写,文字形式是古彝文,书写材料近现代以前时期主要用自制竹笔蘸以作为牺牲的动物(如狐狸)血加锅底灰调成的黑色液体书写,也有用彩色天然石材磨成粉末加水调成书写材料的;载体以纸张和木板为主,主要有宣纸、绵纸、普通白纸、牛皮纸、木板、木牍、皮书、骨简等;纸质载体中,最大者约为240厘米长、50厘米宽,最小者约10厘米长、15厘米宽,一般约为A3规格纸大小但略长略窄。书写时从上到下竖行书写,阅读时将文本向左调转九十度横看,呈独特的“左翻倒念”形式。载体形式多样、书写阅读形式独特,真实反映人类书写文化和书写技术的变迁过程,真实反映了彝族文字书写和文献保存的悠久历史风貌。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行文本的具体形成时间虽不可确考到具体年月,但由哪位毕摩抄录在文献结束处均有明确记载。同时,许多文献(如《驱鬼经》《禀神经》)中用父子联名制的形式真实地保留了文献的传承史,这就保证了每一部毕摩文献传承的连续性和现存文献的真实性、原始性,文献内容的时间背景可以追溯到彝族的上古时代,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时间上无间断,涵盖了整个彝族社会发展史。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文献出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该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境内彝族文化积淀浓郁,民族风情古朴动人,古老文化保留极为完整。其中,美姑县位于该州腹地,县内彝族人口占98%以上,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历史渊源,受外来文化影响甚小,以毕摩仪式最为完整、作毕水平高超及毕摩文献版本繁多、内容齐全完整、博大精深,引起了国内外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美姑县是三大毕摩宗师阿苏拉则、阿格说主、阿克伙窝的故乡,三位宗师又是毕摩文献的集大成者。境内毕摩文化极盛,毕摩传承有序,代有高人;毕摩文献数量众多,保存完好,内容完整、清晰,各派毕摩文献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相互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化系统。申遗文献以美姑县为主产地,在地区性上具有典型意义。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4.jpg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文献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价值——先民思想文化的宝库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综合考察申报文献,它们都是彝族专业神职人员——毕摩在长期从事献祭、祈愿、禳祓、诅咒、占卜、求育、述源、丧葬、指路、祭祖安灵、历算等专业活动中记录、保存、流传下来的专门文献,但所涉及的内容却主题鲜明、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彝族的历史、哲学、农学、宗教、伦理、文学、诗学、美学、民情风俗、天文、历算、地理、医药学、法律等,涵盖彝族社会、生活、文化的各个层面。如:《驱鬼经》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文献,反映了彝族的基本宗教观念;《调合夫妻经》反映了彝族的基本伦理行为规范;《勒俄依特》是彝族的传世史诗;《指路经》《凤凰经》反映了彝族的祖先崇拜观念和民族迁徙史;《赎魂经》和《请魂纳福经》反映了彝族的灵魂观念和万物有灵观念;《防癞经》既保留了彝族地区麻风病流行的真实历史,又反映了彝族人民对疾病产生传播和防治的认识;《百解经》记载了丰富的星相历算知识,反映了彝族天人和谐的观念;《招兵经》《凤凰经》和《诱送女鬼经》等均用诗体语言写成,修辞手段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此,毕摩文献不仅是祭祀类的专门宗教文献,而且是“彝族核心文化的载体”,是彝族先民思想文化的宝库,是“彝族的百科全书”。它对研究彝族历史文化,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关系史,研究彝族文字、原始宗教、伦理规范、习惯法,研究彝族独特的天文历算学、医学等,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珍稀的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极大的保护、利用价值。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5.jpg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阿牛史日 萨古曲惹 摄)
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具体而言,毕摩文献的价值有以下几点: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文献是由古彝文写成的,彝文是一种少有的古老而自成体系的完备的自源性文字。通过研究毕摩文献,我们对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可以有更清晰的认识;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文献记录了彝族的礼仪规范和习惯法,是研究人类文明史难得的材料;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文化是在原始宗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宗教文化,是活态的原始宗教文化的难得的标本,毕摩文献对研究原始宗教意义重大;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文献详细记录了彝族的远古传说,对研究彝族历史、部落迁徙史、民族关系史等意义重大;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毕摩文献绝大多数用诗体写成,便于毕摩们吟咏唱叹,具有很高的文学和音乐美学价值;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文献中记录了大量天文历算、占算学知识,在人类天文学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文献(如《献药经》《蒸疗经》《草木浴经》)中记载了不少药学、医学知识,如果对这些知识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和利用,将对现代医药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现状——抢救保护任重道远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虽然近数十年来凉山州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毕摩文献开展了大量的抢救保护工作,毕摩文献引发了外界的持续关注,并成功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但其抢救保护任务仍然任重道远。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是由于历史原因,许多珍贵文献已流失到海外或被毁,许多珍贵文献仍然分散保存在民间毕摩私人手中,保管条件极差、安全隐患极大,并处于不断流失之中。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是毕摩文献都用古彝文写成,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自身生长环境的变化,毕摩这一职业如今后继乏人,老一代毕摩正逐渐老去、死亡,连毕摩文化保存最完整的美姑县,精熟文献经典的老毕摩已不足20人,文化与仪式逐渐异化,甚至面目全非。毕摩文献正面临散失、外流和无人能识读的濒危状态。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是已被各档案馆、研究机构抢救保护的珍贵文献仍有大量抢救保护工作要做。目前这部分文献只有简单的簿册流水登录,没有详细的内容目录,绝大多数文献的内容还没有翻译成规范彝文和汉文。收藏的大量珍贵文献面临着无人释读、翻译、研究的窘境。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来源于《华西都市报》   作者:文/陈翔  图/除署名外,均来自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Qc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