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彝族毕摩剪纸艺术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盐源彝族剪纸艺术一般在盐源彝族毕摩中流传,剪纸的内容和艺术形式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是ꆀꃅꊿꀘ(尼姆措毕),即“送祖归灵”仪式上的剪纸艺术;二是ꌩꇑꏹ(斯尔吉),即“祛鬼攘灾”仪式上的剪纸艺术。
“尼姆措毕”(ꆀꃅꊿꀘ)仪式上的剪纸材料全用白纸,毕摩将白纸对折成四四方方的形状放好,再根据毕摩经书上的剪纸图谱以及主人家的要求,选择要剪的图案,手工剪裁出需要的图形。剪裁过程中,不能用尺子、铅笔画出轮廓,必须靠毕摩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随手剪裁出各种图案。
“尼姆措毕”(ꆀꃅꊿꀘ)仪式上的剪纸艺术图案有天空图、大地图、“所它吉”(三星)图、“女尼尔”(四星)图、“赤枯夫”(南极六星)图、“莎尼释”(北斗七星)图、天梯图、神马图、梳子图、火镰图、砍刀图、火枪图、“阶什”(披毡)图、“瓦拉”(披风)图,文字图等。
“斯尔吉”(ꌩꇑꏹ)仪式上的彝族剪纸艺术程序、方法与“尼姆措毕”(ꆀꃅꊿꀘ)仪式上的剪纸艺术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斯尔吉”仪式上的剪纸材料不是白纸,而是各种颜色的彩纸,一般为红、黄、黑、绿、蓝等颜色。剪纸艺术的图案也不再是日月星辰、山川牲畜、生产生活用具,而变成阿施博波、阿施呷呷等男女鬼神、“斯尔”九兄弟、“斯尔”九姐妹、蟒蛇巨蛙、猛禽走兽、蝴蝶飞蛾等。
总的说来,盐源彝族剪纸艺术的图案内容包罗万象,涵盖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生产劳动工具、日常生活用具、男女鬼神等。毕摩通过宗教仪式和剪纸艺术的结合来表达彝族人民祈福祛灾、保佑平安的美好愿望,反映了盐源彝族先民的社会生活,以及他们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对研究彝族宗教历史、天文历法和民族学、民俗学、中华剪纸艺术等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来源:盐源县融媒体中心;文:马目举;提供:依伙阿呷。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