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显云与《彝文大观》
2002年11月,一本共收入彝文“规范文” 单字2016个,正体字5273个,异体字9114个,未分正异体单字6388个,合计彝文单字22791个,凝聚着编者20余年彝文收集研究整理心血的《彝文大观》终于面世了。它的主编就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文书法研究会名誉会长,州彝族语言文字研究工作领导小组顾问,时年65岁的退休干部白显云。
白显云,1937年出生于云南省大姚县赵家店乡一个普通的彝族家庭,上过小学。1953年参加工作,历任大姚县公安局副局长、局长,大姚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长,楚雄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逐渐对古老的彝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逐步了解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勇敢、智慧的彝族先民曾用自己的语言文字,继承和发展了光辉灿烂的彝族文化,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作出了重大贡献,而要传承和发展这一古老的彝族文化,使之重放异彩,就急需有一批通晓彝文、彝语的专门人才,去抢救、发掘、整理、翻译散藏彝区的珍贵的彝文典籍,让更多的人去使用规范的彝族语言和文字,否则这一古老的文化将面临失传的危险境地。从1980年开始,白显云发挥自己精通彝族语言的优势,利用业余时间,克服了种种困难,踏上了艰苦漫长的彝文研究之旅。1980年,在中央民族学院学习结业后,着手研究彝族文化和彝文,并积极向州委、州政府提出了成立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抢救和翻译整理彝文古籍;成立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语言文字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毕摩座谈会、彝文文学研究会、举办双语教学班、成人学习彝文短训班;悬挂各级自治机关彝文门牌标志等建议,得到了州委、州政府的采纳和大力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彝族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推广。1987年7月,滇、川、黔、桂四省区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召开彝文古籍翻译整理研究出版协作会,会议决定由北京、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有关方面,先编出各地的彝文字典、文字集成或彝汉字典,最后再由四省区组成协调领导机构征求各方意见,出版统一的彝文字典。为落实此次会议精神,白显云于1992年10月,同原州民委主任起进富一道就彝文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向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作了汇报,得到了支持,并批准在彝州彝族干部中举办彝文学习班,为满足彝文教学和翻译整理彝文古籍的需要,在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白显云牵头组织《彝汉字典》编写组着手编写。编写组带上初稿奔赴一市九县征求书稿意见,各县、市领导和彝族同胞对编写出版《彝汉字典》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厚望,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编写组采纳了这些意见并修改了送审稿,编委会于1994年9月召开了隆重的审稿会,到会的百多名领导、学者、专家经过认真审阅、研究、讨论,提出了修改意见,随后,编委会又组织了十余名彝语文字专家及专业人员,用两个月时间逐字逐条认真研究讨论,对送审稿作了又一次补充修改,1994年11月27日,召开了终审会议,最后通过了《彝汉字典》,交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彝汉字典》共收集整理武定、禄劝彝文古籍中的常用字和双柏彝文古籍中的部分彝文正体字2035个,为学习、使用彝文提供了一本规范的彝文工具书。
在此基础上,为抢救散落民间的几千册珍贵的彝文典籍,白显云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于2002年5月主持编写出版了《彝文典籍精选》,共收集45篇(本)彝文古籍,为研究彝族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在短短的几年中,白显云主持编写了《彝文识字读本》、《彝文正异字比较读本》、《彝汉字典》、《彝文典籍精选》、《彝文大观》等一系列工具书,但每谈起这些,他都说应当归功于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归功于各级各部门和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广大彝族同胞的鼎力相助,他只是尽自己微薄之力而已。为弘扬古老的彝族文化,为全国通用的彝族文字、语言早日形成,年近7旬的白老仍在彝文发掘、研究、整理的征程上辛勤耕耘。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原载:云南省楚雄州政协编《楚雄州文史资料合集·第五卷》,云新出(2012)准印字第0110号,p609-610。
文字来源:彝学网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人类学研究的种种困惑
- 2 毕摩文化与国际彝学
- 3 谈“彝学”的研究
- 4 族史追忆
- 5 塔米的中国脚步——德国学者塔马拉...
- 6 “边疆人文”六十年
- 7 把凉山民族文化资源转变为民族文化...
- 8 论中国彝学的学科建设
- 9 朱文旭彝语言学术研究访谈
- 10 凉山州毒品问题的现状、趋势及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