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边彝族自治县大渡河水中浸泡2200年的东周铜权之谜
几年前我到峨边彝族自治县游玩,大渡河水流清澈,彝族人对游客非常友好热情。因为天气炎热我下水(大渡河)游泳,挖沙的彝族老乡问我要不要他们挖沙时挖出的器物。我走进一看,有各种金属:铜钱、铁钱、碎银、还有铜权。我仔细看了看铜权,顿时一惊,铜权上面有文字,还是大篆,我能够认识几个字。我问彝族老乡多少钱一个?老乡说有字的500元,没有字的100元。我意识到这些器物的珍贵,于是多给了老乡50元,即550元一个,并且告诉他们以后挖到给我留着,我会多给你一些钱。老乡原打算等我还价,能够卖200元也就满意了,没有想到我不仅仅不还价,还加价,于是叫我不要马上走,还有其他老乡也挖出过铜权。过了不久,另外几个彝族老乡也拿了铜权给我,没有文字的我没有要,有文字的我全部买下了。
2200年以前,峨边没有什么商品经济,也没有什么官方机构,怎么会有铭文的铜权?因为,有铭文的铜权全部都是官方监制,难道这里生产什么重要的战略物资,或者是什么商品经济的交易重镇?
据乐山市政府网站介绍:战国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前403年)秦蜀守李冰在五通桥凿出第一口盐井,此后数百年里,犍盐入滇、川盐济楚等大事件高潮迭起,五通桥因盐聚人、因盐成邑、因盐而盛,成为五湖四海的文化汇聚地。
五通桥距离峨边彝族自治县大约50公里,说明2200年前统治者以官方的名义掌管盐业。官方掌管盐业的标志是什么?就是铜权!
至于铜权怎么从五通桥到达峨边我们不得而知,从峨边大渡河顺河而下几十公里在大佛脚下就到达岷江,再过十几里就到五通桥。
下面是我在峨边买的东周铜权,大篆字体:
第一枚,629克,20字。看字体比秦铜权还早。直径72毫米,高47毫米。仔细看,铜权底部都是水泡痕迹。
第二枚,927克20字铭文,高56毫米,直径72毫米
第三枚,668克,高48毫米,直径66毫米,有10个字铭文。图中最右边的是“中”字。
第四枚,1142克,直径85毫米,高54毫米。有10个字的铭文。第2个字是大篆“国”字。
第五枚,20个字
第六枚,28个字。
一共买下12枚铜权,6个品种,第3种第4种各4个,其他4种各一个。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文字都是小篆,而这些大篆文字铜权显然是秦始皇统一前的铸造的。代表官方控制某种物质财富的交易权利。
下面是中国官方的博物馆收藏的东周铜权:
1. 高奴石铜权 ,是古代的衡器,用途相当于现在天平上的砝码。战国时期的秦昭王三年,这件石权被作为标准衡器发送到高奴(今陕西延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将此权调回校正,并加刻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以及“高奴石”三字重新发回高奴。秦二世元年又将此权收回重刻二世元年诏文,诏书内容显示了秦对度量衡政策上的延续性。“石”为古代的重量单位,秦制一石为120斤,秦一斤为今天的256.25克。可知,一石相当于今天的61.5斤。此石权两次发往高奴,两度调回咸阳校正,反映了战国到秦朝建立,一直保持统一的度量衡制。
同时此权上有大篆、小篆和隶书三种文字,为我们了解我国文字的演变、发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2. 战国时期的晋国的【司马成公】铜权,腹部刻有30字。藏国家博物馆。
司马的解释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掌兵事,或位置贬谪及闲散官员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铜权的解释 铜制的秤锤。《魏书·元匡传》:“所据铜权,形如古誌,明是 汉 作,非 莽 别造。”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这个铜权的一面刻着 秦始皇 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刻辞和 秦二世 的补
. 战国时三晋铜砝码。近半圆形,平底,钮缺,高15厘米,底径19.5厘米。复原权钮后实测重30,933克。腹部有刻铭,间有残泐。铭曰:“五年,司马成公吏(事),命□□□与下库工师孟、关师四人,□禾石,半石甾平石。”“司马”是官职,“成公”为复姓,司马成公系此权之监造者。“下库工师”为主造之工官,孟为其名。“关师”亦为工官,一说是实际铸造者。此权自铭“禾石”,表明为称谷物用的一石重的标准衡器。“半石甾平石”,说明是以盛半石粮食的标准容器甾之容量为准,制定此一石权之重量。据铭文所反映的铸造制度及铭文格式、字体,可判定此权属战国时三晋之器。以一石合一百二十斤计,由此权可知三晋的一斤约合258.1克。为研究战国衡制的重要实物资料。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3. 右伯君铜权,
为春秋时齐国器物,高3.6、底径3.8厘米,重198.4克。当为一斤之权,右伯君是主造人。其斤重与右伯君权重出入很小,可能右伯君权即来源于黄金比重法(制作小有差距)。
是目前所见时代较早,齐国最早的一件权衡器,呈半球形,上有鼻纽,用来系绳,周身铸六个大字:“右伯君,西里疸。”据考证,“右伯君”是主造官,“西里”是铸造的地点,“疸”是工匠的名字。从字体上判定,这件铜权时代约在春秋晚期,是齐国的器物。
4. 䢼铜权(辽宁旅顺博物馆)
战国,权高3.5厘米,底径4厘米,重212.59克。该权底部有穴.当是校准时所凿。证明了该权正是砝码而非秤砣,当时对砝码量值的准确度已有比较高的要求。铭文第一字释读为“䢼” ,或“郳”,“鄀”。辽宁旅顺博物馆所藏,半球形鼻组权上阴文铸刻” ”四字。
5. 候兴铜权
战国。高2.6、底径2.85厘米,重70.7克。鼻钮。刻铭:“侯兴寸(铸)半三”六字。字体与司马禾石铜板极为相似,同为三晋器物。“侯兴”,人名。“半”为重量。此为目前所见战国最小的半球形铜权。山西省博物馆。
东周铜权在全国范围仅仅发现什么6枚,加上我买的12枚,一共18枚。
而秦始皇铜权已经发现了很多,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以及民间很多。下面是网络上部分秦铜权非常多。而东周铜权是很少的。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人类学研究的种种困惑
- 2 毕摩文化与国际彝学
- 3 谈“彝学”的研究
- 4 族史追忆
- 5 塔米的中国脚步——德国学者塔马拉...
- 6 “边疆人文”六十年
- 7 把凉山民族文化资源转变为民族文化...
- 8 论中国彝学的学科建设
- 9 朱文旭彝语言学术研究访谈
- 10 凉山州毒品问题的现状、趋势及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