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观点与学术争鸣

乡村振兴建设——阿诗玛文化发展的又一机遇

作者:​黄建明 发布时间:2022-10-19 原出处:​圭山谣”微信公众号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机遇的来去是一种辩证存在,一种客观规律,也是一种自然法则。“机遇”并非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就像圭山山寨的来风,圭山的农民在麦场上扬麦,只有抓住一袭来风的机遇,麦子才扬得干净,脚下才能撒满沉甸甸的麦粒。在风平浪静时扬麦,一切徒劳,永远扬不出干净的麦粒,永远难言收获。圭山麦场上扬麦,是抓机遇,按客观规律、按自然法则办事才能成功的生动诠释。
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乡村振兴建设之风,对阿诗玛文化建设而言,好比扬麦场上一袭来风,是一次机遇。阿诗玛文化从远古走到今,灿若星辰,其因之一是牢牢把握了一次又一次发展的历史机遇。党中央、国务院率领全国人民,在神州乡村轰轰烈烈地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是阿诗玛文化发展,千载难逢的又一历史机遇。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 现当代对阿诗玛文化发展机遇精准把握的历史回顾

由于资料不足,我们无法研究古代对阿诗玛文化发展机遇的历史把握。以现当代而论,我认为对阿诗玛文化发展精准把握有以下四个历史节点。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百年前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百年前,西方文明之风席卷全球,彝区作为地球村之一,西方文化毫不例外漫卷圭山。在这样的背景下,各路洋人以各种名目,走进路南、走进彝区。百年前的国外彝学,是建立在从路南搜集到的大量彝学资料基础上。因而,2000年“第三届国际彝学研讨会”在石林召开,国内外一些学者将其誉为:百年彝学回故乡!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百年前西方文化在石林彝区的影响与活动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西方学者对彝族文化的研究与介绍;二是彝族人民学习西方文明并将西方文化融入彝族传统文化中。百年前,西方学者在路南彝族区也发现了出类拔萃的撒尼彝语文学作品巜阿诗玛》,并将其译为法文在欧洲传播。不过作品名称用的是意译,题名为《金子姑娘》。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据可查,石林县现列为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大部分项目,百年前就被西方学者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介绍了个遍。这是历史的巧合?或是历史的必然?耐人寻味!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保禄·维亚尔与石林撒尼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百年,西方学者以各种名目,踏至云南山水,走入云南各民族地区的人数难以统计。在众多的西方调研者中,较为成功的是美国《地理杂志》派出在丽江纳西族地区调研的洛克。终身致力于路南彝区调研的法国学者保禄·维亚尔。这两位西方学者的调研成果有一共同点是:着力发掘与介绍正能量的民族文化;将所调查民族为人类文明作的贡献客观地介绍给民众。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约瑟夫·洛克(左三) 图片来源于网络)

百年前的西方文化席卷过程中,我们先民自觉抓住这一机遇,学习与引进西方文明,将西方文化中先进的一面融入彝族文化,提升本民族文化的水准与质量,进而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以下三点最能说明问题。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彝文的铅字印刷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进入铅与火印刷时代几乎与汉文同步。当然,倡导这一技术的是保禄·维亚尔,他带领彝族青年到香港制作彝文铜模。但参与这项工作的有众多的彝民。特别是维则村的毕映斗,不仅参与了前期的准备,中期到香港制作彝文铜模。在香港期间,还学会了彝文铅字排版与印刷技术。回到路南后,还在青山口设了彝文铅字印刷坊,自行印刷彝文书籍。百年前书籍印刷的国际水准也就铅字排版,可见百年前的彝文铅字印刷已达到了国际水平。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鼓号队的中西融合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有传统鼓乐队,其只有鼓、大钗两种乐器。传统鼓乐虽然雄壮,但过于低沉。洋鼓洋号传到路南彝区后。彝族传统乐队加了号、小洋鼓,形成了中西结合的彝族鼓号队。乐谱与鼓点也一改为快节奏。演奏效果出现了传统的雄健,又有了嘹亮的效果。成了当代彝民集会不可或缺的景观,当今阿诗玛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长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

3. 西方文化的学校教育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旧中国教育资源极度贫乏,路南彝区的正规学校屈指可数。很多彝族少年无学校可进,无书可读。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又一批的彝族少年走进了洋人办的教会学校,接受西方文化的系统教育。一批批有文化、有知识的本民族少年走向社会后,积极参与本民族文化建设,阿诗玛文化前进的脚步自然比过去快。这批受西方文化系统教育的彝族少年,在后来的新中国路南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行,或在阿诗玛文化建设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不争的历史,不争的事实。如上世纪50年代为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派出的圭山文化工作队翻译《阿诗玛》翻译者之一金云先生。金云也是当代彝人中为阿诗玛文化建设作出历史性贡献者之一。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前两天与学音乐的在校大学生黄鑫戎聊撒尼音乐文化。小黄说:在课堂学西方音乐知识时发现,西方歌谣与我们撒尼音乐旋律有不可思议的相同。我不懂音乐,不妄加评论。若西方歌谣与撒尼民谣相同那就神了。但若在金云先生作品中发现西方音乐与撒尼音乐的相同,那是在情理之中的。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20世纪40年代我国学术精英对彝族文化关注的历史机遇

百年前的彝族文化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国外彝族文化如雷贯耳,在国内却默默无闻。从我接触的文献资料看,除闻囿专论了一篇《法罗词典》外,其他学者仅在文章中一带而过。更让人尴尬的是《法罗词典》上的彝文与贵州大方彝文有异,《大定县志》则将撒尼彝文当作“苗文”,载入史册。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曾留意过我们撒尼人何时进入中原王朝的视野。一般而言,破解类似问题多以《百苗图》类书画文献为切入点。可我查了中央民大图书馆历代《百苗图》类的书画,竟然没查到一纸半画,可见古时撒尼人的社会知名度是如此之低。让撒尼人在国内知名度“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事,也就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关键又与以下三项有关。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张冲先生倡导并主办的“省立圭山小学”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省立圭山小学”面向路南、弥勒、泸西、师宗、陆良等县招生,无形中,圭山成了滇东南片区民族教育中心。其地位的确立,提升了圭山彝区崇尚文化的社会风气。这个学校主要招少数民族学生,可以说“省立圭山小学”翻开了云南省民族教育的历史篇章。借助省立学校在圭山设立,提高了圭山彝区彝民的知名度。这个学校培养了大量的少数民族人才,这个学校培养的不少学生后来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圭山地下武装。这个学校不仅在党的领导下“云南人民闹革命,圭山打出第一枪”作出了应有贡献,在后来的阿诗玛文化建设中也作出了卓越贡献!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图源:  杨新民 高凤玉)

2. 抗日战争期间,我国顶尖级学者对圭山彝族文化的耕耘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在昆明建校,北方高校南迁部分师生随云大附中来路南任教。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的到来,路南大兴文风。云大附中在播撒革命火种方面贡献大于路南文化事业的建设。西南联大则有一批又一批的师生深入圭山,搜集、整理彝族文化,为研究、推广彝族文化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一时期西南联大研究路南彝族文化标志性成果有马学良《撒尼彝语研究》、李有义《汉彝杂居经济》。后者是费孝通先生组织的西南研究丛书选题之一。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电子图书封面截图)

3. 彝舞在昆明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消除民族歧视、民族隔阂,通过民族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促进民族大团结,中华民族全民共同抗敌。中共路南县委地下党负责人毕恒光同志和西南联大部分师生组织了一台原生态晚会《圭山舞踊》在昆演出。这台晚会引起了官府衙门及市民的震惊,当年的昆明,全城空巷,争相观看。对这场晚会的艺术水准,囗口相传,成了街头巷尾的美谈。通过这台晚会,彻底颠覆市民过去对少数民族的偏见,改变了市民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看法与态度。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图源:  杨新民 高凤玉)

了解了圭山少数民族有如此灿烂的文化艺术,部分市民从原来对少数民族的歧视,走向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崇敬、对少数民族的尊敬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台晚会的音乐舞蹈及文学,主要由西南联大师生发掘与打造,由当时县内青年农民表演。可以说这台晚会的发掘,为阿诗玛文化的整理作出了光辉典范。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台晚会的魅力影响至今,如今还有一批高校师生还在研究这台晚会。在众多的研究者中,有学者认为:这台晚会是我国首台原生态节目。也有学者提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从非主流社会走向主流社会,肇始于《圭山舞踊》。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帮助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机遇

西南联大学者虽极力推介圭山彝族文化,但其影响多限我国文人的精英阶层。真正让我国更多的普通民众了解路南彝族及其文化,主要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标志性的事件有两项。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中央民族访问团访问圭山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果我查询的资料无误的话,解放初期中央民族访问团由几个分团组成,分头先后访问我国东北、西北、西南。访问西南的是第二分团。几个访问团首个从北京出发的是第二分团,第二分团首个访问点又是圭山。由此,我们可否理解为中央民族访问团首个访问点是圭山。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央民族访问团在圭山访问在滇东南引起全民性的历史轰动。跟随中央民族访问团到圭山作新闻报道的有新华社、中央及地方报刊、电台、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等新闻单位。可以说开动了当时国家权威舆论机器,全面宣传这次活动。通过深度宣传与报道,国内外更多的人知道了圭山,认知了彝族人民。中央民族访问团在圭山,不仅访贫问苦,听取人民的诉求。还了解民风民情,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路南人民欢迎中央民族访问团(图源:  杨新民 高凤玉)

据专家研究文章披露,中央访问团在圭山也发现了《阿诗玛》等优秀文化,离滇前将这些信息与线索提交给中共云南省委。根据中央民族访问团的建议,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才组建圭山文化工作队,对撒尼叙事长诗巜阿诗玛》进行搜集与整理。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访问团成员与撒尼人民合影(图源:  杨新民 高凤玉)

2. 官方对撒尼叙事长诗《阿诗玛》的搜集与整理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官方组织专家到圭山搜集整理撒尼叙事长诗《阿诗玛》,撒尼人民才明白原来我们天天玩的是国宝级的文化。专家调查期间,被采访的撒尼人均毫无保留地向专家提供了资料与信息。广大彝族人民的无私奉献,专家的呕心沥血,撒尼叙事长诗《阿诗玛》整理本,才成为了我国20世纪《百年百部经典》。专家们采集到的《阿诗玛》原始资料有22份。这些资料主要采集于额冲衣、小板田、小团田、海宜村、跃宝山等。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采风组与额冲衣村民合影(图源:  杨新民 高凤玉)

当年参与搜集《阿诗玛》的主力杨智勇先生告诉我:当年《阿诗玛》的主要采集地是额冲衣。从黄有玉先生的《阿诗玛》插图系列版画,“阿诗玛”人物原形以额冲衣村一位女青年为模特的事实而言。叙事长诗《阿诗玛》材料采风,重点来源于额冲衣一说是历史的真实。圭山的彝族文化重镇,无论过去或是今天,额冲衣都名不见经传。对圭山文化工作队选额冲衣为《阿诗玛》搜集重点,多年来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前久,刘世生同志告诉我:临近解放一段时间,额冲衣是滇东南一带我党武装组织政工部门包括文工团驻地。可见,当年圭山文化工作队选额冲衣作巜阿诗玛》重点搜集地是相当用心的。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撒尼剧《阿诗玛》对阿诗玛文化的光大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种文化只是一味的传承,迟早会被历史淘汰。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赋予时代审美,光大原有文化,这种与时俱进的文化才有活力与生命力。传统上,彝族是没有戏剧的民族。上世纪50年代,云南省举行少数民族戏剧汇演。时任圭山文化馆馆长的李纯庸先生,抓住这一机遇,开天辟地般的编创撒尼剧《阿诗玛》,组织一群撒尼青年参加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汇演。撒尼剧巜阿诗玛》问世,其他撒尼剧目也雨后春笋般地破土而出。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阿诗玛剧组演员合影(图源:  杨新民 高凤玉)

戏剧有情节、有人物、有矛盾、有内心活动。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内心活动要用不同的歌词、不同的音乐表现。这样一来,戏剧中的歌曲比传统歌谣表达的领域更为宽广、更为精彩。无形中撒尼剧对传统歌曲的发扬光大方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撒尼戏剧的革命性诞生,对阿诗玛文化影响的历史意义是十分深远的。至今,撒尼人集会歌声起舞,撒尼剧中的经典歌曲往往不绝于耳。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21世纪阿诗玛文化体系的形成与建设

21世纪前主要是巜阿诗玛》本体的整理与研究或某一单项文化建设。21世纪,阿诗玛文化的体系建设得以全方位铺开。在文化体系建设过程中,标志性的工程有以下四点。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电影《阿诗玛》的影响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电影《阿诗玛》是上世纪60年代拍摄的,但公映却在改革开放后。不得不承认民间吟唱的《阿诗玛》属于“下里巴人”,但经艺术家们加工,电影《阿诗玛》却为“阳春白雪”。把《阿诗玛》艺术推向了圭山顶峰,让人高山仰止。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诗玛扮演者杨丽坤登上1964年《人民日报》封面: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来源:  杨新民 高凤玉)

电影《阿诗玛》既是彝族艺术水准的标杆,又像歌坛中某位歌手起高了的调,调子定在那里,其他歌手明知高调难唱,也只有跟着唱下去。在如此高调的平台,就普通作者的作品,也明显有了电影《阿诗玛》影响的痕迹,也透露着“阳春白雪”的一丝味道。自电影《阿诗玛》公映,石林彝族的艺术,特别是音乐一直在高位线上运行。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国际活动唤醒阿诗玛故乡人民的文化自觉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进入21世纪,石林县先后召开了《第三届国际彝学研讨会》、《首届阿诗玛国际学术研讨会》两次国际学术活动。人们看到国内外众多的学者关注着彝族文化,关心阿诗玛文化而深受感触。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来源:  杨新民 高凤玉)

阿诗玛故乡的人民是自尊心极强、自爱心极厚的群体,看到一群远离千山万水的人都在研究自己民族的阿诗玛文化。而自己却度之阿诗玛文化之外,深感不该。于是积极参与阿诗玛文化的传承,阿诗玛文化的建设。由此,阿诗玛文化建设队伍,从少数专业人员扩大到更为广泛的社会群体。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撒尼口语《阿诗玛》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机遇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6年撒尼口语巜阿诗玛》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阿诗玛》传承人光荣地站在人群中,《阿诗玛》从静态变为了活态,这又引起了阿诗玛故乡人民的一番文化反思。2006年,撒尼口语《阿诗玛》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金路先生领衔,在县老年大学举办了旷日持久的“非遗传承班”,传承包括《阿诗玛》在内非遗名录歌曲。参加“非遗班”的学员多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群。受此影响,从县城到乡村刮起了一阵非遗传承的暖暖之风,在阿诗玛故乡又一次掀起了热爱阿诗玛文化的热潮!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图源:石林年鉴, 2007 ,P19-P22)

4. 巜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阿诗玛文化传承与保护条例》立法机遇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各方力量一轮轮的助推,阿诗玛文化建设得以全面展开,阿诗玛文化建设初显体系轮廓。2018年,石林县人大常委会审时度势、抓住关键的历史机遇,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立法《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阿诗玛文化传承与保护条例》,并颁布执行。至此,阿诗玛文化发展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这几年,在法律保障下的阿诗玛文化建设,正高质量向前发展。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诗玛文化的百年发展,每次机会来临,我们先辈都能死死抓牢,都能心无旁骛地向心中一个又一个的高峰淡定攀去!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 乡村振兴建设与阿诗玛文化发展关系

乡村振兴建设与阿诗玛文化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关系。两者关系若得于正确处理,其效果将是事半功倍。处理不当那将事倍功半。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乡村振兴建设需要阿诗玛文化作支撑

无论是乡村振兴建设,或是美丽乡村建设,中间都夹有“乡村”二字。可见,乡村是建设的主语,“乡村”才是振兴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乡村振兴建设是打造乡村生活的安乐窝,过程中要摒弃城镇小区建设与农村旅游景点建设的思维,一切的一切都要接地气。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旅游专线旁或本身具有观光价值的潜力点外,以观光为目的乡村建设都是一厢情愿,最终结局都将骑马难下。乡村振兴建设是为提升乡村人民的生活质量,为乡村创造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进而吸引更多的人来欣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乡村人民天怡自得的美好生活。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2022年正月初八尾博邑村正在跳三弦  摄影:黄鑫戎)

在我看来,乡村建设的最高境界是:呈现一片与省外、县外不同的乡村生活美丽风景线。这里的社会环境安祥和平,居民的幸福指数高。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水塘铺村正在准备杀猪饭 摄影:黄鑫戎)

外在的生活形态与生活方式选择是由自然与生态环境决定的,为了抵御大自然带来的人类灾害,同一区域内不同的民族,往往选择相同或相近的生存方式,因而,生活形态差异不大。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小圭山一隅 摄影:黄鑫戎)

文化形式与内容的选择则取决于内涵,是由不同的历史文化教育背景与生活历练决定的,个性十分明显,在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方面显得十分突出。以此为切入点,建设乡村,能打造出别有洞天的亮丽风景线。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说到具体的石林,在众多的区域文化中,阿诗玛文化是区域文化的主旋律,这一点大家有了共识。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面临的问题是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当下的脚步怎么走?第一步如何迈出?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乡村振兴建设理论可以讲得满天飞,道理可以讲得天花乱坠。不管怎么讲,寻找一条符合阿诗玛故乡乡村建设的道路才是硬道理!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也许,可供阿诗玛故乡乡村振兴建设的道路有多条。我认为有一条可供重点选择。这条系统而复杂的原理,用简单的语言可概括为“生存”二字。这里既包含着理论,又包含着实践。“生”既理论,“存”既实践。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所谓的“生”,指阿诗玛故乡的乡村振兴建设做什么?发什么样的“准生证”?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现在的情况看来,将阿诗玛文化作为乡村振兴建设内容之一的大局已定,打造阿诗玛文化的“准生证”已发。对此,我为这一英明决策大大地点个赞!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知道阿诗玛文化是项系统工程,在这千丝万缕中,抓住哪几丝、哪几缕才能迁动那条纲,才能纲举目张,才能全盘迁动。只有这样,才符合乡村振兴建设的初心。在这种格局下打造出来的乡村才有区域特色、民族特色,乡村才能繁荣似锦。其成果才富有传统与现代气息!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所谓的“存”,指的是乡村振兴建设的成果如何存续下去。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爱美之心人人有之,一个人、一个地方有他的审美观。这个社会从来不缺乏美,缺乏的是美的发现。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个人、一个地方有自己的美法,当符合自己的美法,自己的审美标准时,审美者会竭维护这种美的绽放。在乡村民众眼中,一片滚滚的麦浪、菜园里的一片绿叶、树上一串串金灿灿的包谷就是美。他们会为此而自觉自愿地去维护,为这种自然美的一切付出都在所不辞。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果把城镇美的景象生硬移植到乡村,如房前屋后绿化一片草、路边绿化出一堵矮树。由于民众不习惯于这种环境美化文化,村集体又无维护经济实力,常年无人打理。不难预料这种划血本打造出来的风景线,呈现在人们眼帘的将是一地鸡毛的破败与凄凉!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需要振兴的是乡村环境的美景;振兴乡村人热爱美景、维护美境的热情。让美丽乡村久久地美丽下去!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小圭山村 摄影:黄鑫戎)

(二)借助振兴乡村建设强力、振兴阿诗玛文化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内容。将阿诗玛文化建设得越来越强大、愈来愈灿烂是一代又一代阿诗玛子孙们的美梦。而这一美梦、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梦想成真!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可否认,这几年的阿诗玛文化的发展可喜可贺。但这种发展是单打独斗式发展,散兵游勇式发展。这种发展模式的结果是某些方面很先进,某些方面却滞后。这种不协调的发展,就像一个人某些方面有残疾,在将来的发展路上会碰到很多的难题。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诗玛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完整的体系。只有在人民政府的组织下,文化建设团队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发力、同步前进,阿诗玛文化才能健康向前发展。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诗玛文化发展需要一个平台。而振兴乡村建设就是政府为人民搭建的最大平台,展示人生精彩的大舞台!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人生愿望、人生理想!当你的理想符合社会潮流,符合社会需要时,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就会步步实现。因为,外因具备了条件,内因稍加努力就能梦想成真。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取景地:尾博邑村 摄影:黄鑫戎)

乡村振兴建设是每一位阿诗玛故乡的人实现理想的极好机会。你有一块砖、一片瓦可拿出来建阿诗玛故乡繁荣昌盛的大厦;你有什么才智、什么创意可拿出来为阿诗玛文化建设增姿添彩;你有什么人生精彩可拿出来在振兴乡村建设的大舞台一显身手。唯有这样,才能振兴阿诗玛文化!J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