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彝族母语及其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考
内容提要:彝族母语及其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开发彝族母语及其文化资源必须在弘扬彝族传统原生态文化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彝族母语文化资源的传承发展与超前开发的关系,把渊源流长的彝族母语及其文化开发成为现代人的财富。
主题词:彝族;母语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与超前开发
彝族母语是彝民族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要素,是粘合民族整体力量的纽带,也是彝民族精神和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凉山彝族母语及其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可具开发的资源:彝族母语文学史诗作品《勒俄特依》塑造的支格阿鲁形象已成为全民族英雄的象征;描绘的史拉俄特时代成为彝族母语氏族社会过度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标志;阿么你惹成为奴隶社会彝族一代劳动妇女悲惨生活的形象代表;流传的毕阿史拉则的故事成为研究彝族毕么文化的重要史料;一部《阿诗玛》造就了云南石林的旅游品牌,一部《达吉和她的父亲》使外族了解到了勤劳善良的彝人,彝族几部母语文学作品获国家级奖,以彝族母语史诗《勒俄特依》为基础创作的彝族电影电视剧本《支格阿鲁》等作品,展示了彝族母语的精神特色和彝人灿烂的文化。这些宝贵的彝族母语及其文化资源与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共同组成了凉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成为凉山的五大资源,成为凉山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近几年来,凉山彝族母语及其文化资源开发取得了世人注目的成就,为推进彝族母语及其文化资源转变为彝族母语及其文化资本的进程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但是,由于自身历史背景、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基础、文化传统创新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彝族母语及其文化资源开发工作还存在着一些缺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文化产业观念淡薄,视野较狭窄,自主创新意识不浓,竞争意识和超前意识不强,人云亦云的“尾灯战略”和在表面形式上的应付开发现象普遍存在等方面。其中,笔者认为,文化视野狭窄,彝族母语及其文化资源发展平台狭义,彝族母语及其文化资源凉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深层次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处于低水平开发的初始阶段,旅游基础设施差,不能突出体现彝族文化和彝族母语及其文化特色,以及旅游文化产业不发达,食无特色,购无产品,没有形成产业一体化,对彝族母语及其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包装不够,没有真正形成彝族母语及其文化旅游品牌等问题,是导致凉山彝族母语及其文化旅游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
由于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受民族自身接受现代教育程度深浅的影响,受彝族地区相对封闭的人文环境和自然地理的制约,受彝族文化发展历史缺乏理论指导等因素,彝族母语及其文化的审美意识、文化观念、思想内涵、思维方式,表现方法等方面表现出文化视野的狭窄和艺术思想性的浅显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不强,导致彝族母语及其文化旅游很难让外族领略到真正把握彝民族及其文化的优势和发展脉络的时代性与彝族性的高度统一。在研究、开发过程中,有的甚至根本不顾及自己所处的时代文化语境与当代彝族审美观念更新的事实,处于固步自封的人为的歪曲研究和开发中。这种现象是不利于彝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的。因此,在研究和开发彝族母语及其文化时,要正确处理传承保护与超前开发的关系。
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的旅游,是短命的旅游。当今世界是竞争的世界,是信息的时代。自主创新与科学的超前开发建设意识是世界经济文化发展和开发的核心问题。自主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金钥匙”,所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国赶超世界先进行列的重要手段。但是,自主创新能力和超前意识不强仍然是制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比如,2005年11月21日至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世界非物质遗产审查会上,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被韩国抢注为自己的“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中国四大名著被日本、韩国等抢注为动漫网络商标;凉山彝族最富有特色的火把节已被云南楚雄州抢先上报文化部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候选项目,凉山通过四川省文化部门了解这一信息后急忙加班准备上报材料,争取到了彝族火把节同属于凉山州和云南楚雄州联合推荐申报项目资格,于2005年12月31日由文化部批准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进入公示(公示期为30天),最富有特色的凉山彝族火把节以“彝族火把节”的项目名称与云南楚雄州分享这一本该凉山彝族独享的文化资源;彝族神奇的毕摩文化在云南搞得热火朝天,成为云南楚雄民族旅游文化资源的一大热点,表演神奇节目的毕么是云南高薪从四川凉山引进的。这是凉山彝族母语文化资源的闲置浪费,也是超前意识不强,自主知识产权开发观念淡薄的具体表现;同时,有的地区为开发所谓的民族文化产业,急功近利,急于“变现”,使神奇而古老的彝族母语文化随之变味,随之离奇。
大家知道,彝族毕么文化在彝民族社会生活中是很神奇并且具有神密性的,毕么的有关仪式有严格的禁忌要求的。但笔者2005年参加“人与自然---诗意美姑”国际笔会参观毕么文化园的情形是:各族(包括彝民族)游客好奇心强,不顾民族习惯的禁忌,任意与念经的毕么谈笑风生,有的游客甚至跨越火堂、牲畜,有的毕么随意将牲畜丢进游客中间戏耍,有的游客随意踩踏神圣的神枝,使神圣的神枝文化被人为的践踏,这事实上是一种不顾彝族毕么习俗,把神圣的毕么文化庸俗化的表现,也是没有辨证地处理好彝族母语及其传统原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超前发展关系的体现。所以,参加笔会的部分中外作家、诗人诚恳提出建议:立足神奇的毕么文化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适度保密,维护它的神密性。越神密的东西才会有价值,其生命力才长久,其文化才会发出永久的光芒。
彝族母语及其传统原生态文化是彝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彝族文化精髓。它是彝民族文化存在的根本方式和重要内容。虽然在当代社会语境中,彝族母语及其文化与其他民族母语一样,本身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但是,彝族母语及其原生态文化已经成为民族精神、民族生存、民族命运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一种保持相对独立和完整性的象征符号系统。在彝族文化生存和彝族母语共命运、本民族母语文化转型的特殊时代,彝族母语及其文化产业的开发应树立以本土文化特色资源为本,以继承弘扬为手段,以自主创新为目的,采取切合凉山民族文化资源转变为民族文化资本的有效途径,推进凉山彝族母语及其文化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首先,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开拓开发观念,更新开发意识,使彝族母语及其文化构成要多元化。 当今的社会和时代,任何局限于单一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民族心理结构、文化观念、审美意识都受到多元化的冲击和影响,都会受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制约,因此,必须克服和解决母语及其文化领域的固步自封与破坏性开发并存的矛盾,立足本民族的本土资源,在自主创新民族母语及其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敞开胸怀,迎接新的挑战。作为记录彝族文化,传递彝族精神,传播时代文明和良知的彝族母语及其文化人在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意识的基础上,还要具备自觉的世界意识、人才意识、历史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同时,彝族母语及其文化资源开发质量的优劣,艺术创造成就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彝族母语的应用及其文化构成元素是否多元化,精神内涵是否丰富,文化特色是否浓郁,心灵感情是否深厚,因此,彝族母语及其文化资源开发的结构要进一步完善,母语及其文化的审美情趣要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同时,把彝民族生活境遇和她千年来创造的灿烂文化放到整体社会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下来思考和再现,使母语及其原生态文化资源成为充分体现彝民族文化时代特征的文化资本。
其次,要充分发挥彝族母语及其文化资源对彝族发展中的优势和作用。没有彝族母语就没有真正的彝族文化,没有彝族文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彝族文化产业。因此,在研究彝族文化工作中,要克服目前抛弃彝族母语及其文化进行单纯研究的问题,以研究彝族母语及其文化为基础,拓展思维,发挥母语在彝族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提倡使用本民族母语创作文化、研究文化、开发文化,在为本民族奉献本土味浓郁的文化精品的同时,弘扬双语精神,发挥双语优势,做到彝汉双语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获取双赢,构建双语及其文化资源开发的和谐环境,使彝族母语及其文化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艺术视角、思想意识、情感观念上有不可替代的“天赋”,形成彝族母语及其文化资源成为独特的人无我有的“差别战略”,成为人有我优的“竞争战略”,并在双语文化、甚至在多语文化的参照、互补工作中,自觉地构建起彝族母语及其文化与汉语及其文化之间的深层对话,从而,实现彝族母语及其文化的提高,并深化为双语文化特色,为彝族母语及其文化资源转变为资本创造相对独立的载体,推进彝族母语及其文化资源真正成为彝族文化产业的进程。
最后一点是,在彝族母语及其文化资源的开发中,还要必须加大创意产业的建设力度,培养高素质的创意人才。世界银行曾对世界各国的资本存量作过一个统计,提出国民财富新标准,即全世界人力资本、土地资本和货币资本三者的构成大约是:64:20:16。也就是说,人力资本是全球国民财富中最大的财富。因此,人才是彝族母语及其文化资源开发中的关键性因素。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是彝族母语及其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开发中的核心资源。但是,目前,彝族母语及其文化资源开发工作中缺乏的不是懂几句母语,会研究几项母语文化的人才,真正缺乏的是彝族母语及其文化资源开发中的创意人才。因此,在彝族母语及其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开发过程中,需要一大批富有创造能力和创业热情、具有双语,甚至多语的国际化素质的彝族母语及其文化人才,包括创意人才,投身到彝族母语及其文化产业的开发中来。
自主与创新是文化产业的生产力,创意人才是当今世界各种产业开发中的真正生产力。创意是彝族母语及其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虽然目前彝族母语文化资源很丰富,开发潜力很大,但是,彝族母语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处于初始阶段,许多人对文化的理解非常简单,结果是各地的彝族“火把节”、“花椒节”、“民歌节、”“服饰节”、 “石榴节”等层出不穷,以致于老百姓开玩笑说:“这节那节,不如办个荞子节”。尽管这些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但还远远不够,许多“节”没有抓住彝族母语及其文化的内核。在开发中,有些彝族母语及其文化资源变成一种满足游客和来宾猎奇心理的一种简单活动。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借鉴云南的文化开发旅游的先进理念,赋予旅游资源浓郁的彝族母语及其文化氛围,深刻挖掘独特的彝族母语及其文化的深厚底蕴,促进、推动彝族母语及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同时,在文化创新领域,不能照抄别人,也不要固步自封。四川人喜欢打麻将,但是却没有将这种文化进行创新,相反是日本人发明了自动麻将机,掏空了中国人的钱包。这是缺乏创新意识的表现;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等在中国掀起收视狂潮,原因是它极强地体现了本民族文化,但是,这种文化实际上是中国的儒家文化,我们没有好好地采用文化超越战略,被别人所用。这是一种资源浪费的体现。同时,在开发利用中,要克服盲目的、破坏的、急功近利的急于“变现”的问题,必须考虑与彝族母语及其文化资源现实社会和时代特色相同的关联度,纯粹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或单纯的母语及其文化已很难感动今天的现代人,只有渊源流长的彝族母语及其文化精神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彝族母语及其文化资源在形式上的可表现性和可观赏性、可互动性,才是开发文化产业成为现代人财富的核心因素。
因此,发展彝族母语及其文化产业,必须从培养创意人才的战略抓起,大力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彝族母语及其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具备世界意识和眼光的文化名人和文化产业创意工作有关的包括艺术、设计、体育、传媒和有新创意及其运作方式的创意性人才,是推动彝族母语及其文化产业形成的关键性因素。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作者单位:西昌四川省彝文学校办公室。
(因数据转换,本文出处于作者信息遗失,欢迎提供相关信息。2023年3月修订)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人类学研究的种种困惑
- 2 毕摩文化与国际彝学
- 3 谈“彝学”的研究
- 4 族史追忆
- 5 塔米的中国脚步——德国学者塔马拉...
- 6 “边疆人文”六十年
- 7 把凉山民族文化资源转变为民族文化...
- 8 论中国彝学的学科建设
- 9 朱文旭彝语言学术研究访谈
- 10 凉山州毒品问题的现状、趋势及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