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彝族人送祖灵仪式存在的意义与反思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摘要:送祖灵仪式是凉山彝族地区的一种毕摩仪式,是彝族毕摩文化仪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揭示传统文化下彝族居民的生活情况与当代彝族民间文化的变化,观察该仪式与彝族人们的时代性关系,解释与重建彝族地方文化,理解地方彝族宗教生活与思想意识动态,对于促进彝族艺术彝族家支、家族制度的发展;增强民族内聚力;彝族宗教的形成;彝族社会伦理道德的构建;知识传播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送祖灵仪式 意义
The Yi people sent the ancestral spirit ceremony there
Qishazigui LuoWuXiangNiceYearSchool
Abstract: send the ancestral spirits ceremony is one kind of Bimo ritual in Liangshan Yi area,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Yi Bimo cultural rituals, mainly reveals the change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f Yi people living under the contemporary Yi folk culture, to obser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ge of the ceremony and the Yi people, interpret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Yi. Understanding of local culture, the religious life and ideolog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Yi art Jiazhi, family system; strengthening national cohesion; the formation of Yi religion of Yi society; ethics; the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is very important.
Keywords: send the ancestral spirits ceremony property
引言
彝族祖灵仪式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涉及到了彝族文化的方方面面。研究彝族祖灵仪式对彝族文化的影响,对于继承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认同、保持民族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送祖灵仪式的存在对研究彝族传统文化提供了保鉴的载体,它的存在及有现实的活态文化意义,同时对彝民族的宗教传承传播具有不可替代性,通过研究送祖灵仪式了解彝族宗教的内容,并进一步反思其存在的意义,有助于了解彝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融性。
一、彝族人送祖灵仪式程序
彝族人送祖灵仪式的时间一般是在每年农历十一、十二或一月进行的,他们认为送祖灵要在大地万物复苏之前,这样才能把亡灵的灵魂超度过他祖先灵魂而去。宗教马都毕送祖仪式是一项很重大的祭祀活动,做的频率也不高,每个人死亡后只有为他做一次马都毕仪式,马都毕要挑选最好的日子,一般猴日、鸡日是最好的,其次是虎日、兔日、龙日,就是不能在鼠日、猪日进行,也只能在指定的时间段完成的,以下是对一场彝族人送祖灵仪式程序的简单概述
在凉山彝族生活中,“尼木措毕”至今是民间最为隆重、最受重视的社区公共事务。一般都以宗支为单位,在火葬举行之后的一年到数年之内,按一代送一代或几代的传统,在冬日农闲时节由家庭自行或家支集体延请祭祖毕摩来举办,过去大型的要延续21日,而现在大都简化为7天左右,整个活动由数十种仪式程序构成,须请数位乃至十多位“尼木毕摩”(祭祖毕摩)共同主持。凡与祖灵有血缘、亲缘关系的人们都会参加仪式活动尼木措毕” 的仪礼表现从仪式的功用上看,“尼木措毕”祖灵附竹后,用招灵附竹仪式“尼黑尼果”所取得竹根中节再作仪式,边念相关言辞
边削去部分竹根,只留一粒谷粒大的一点作为竹灵“娜色” (额骨的象征物),做成学界称之为祖灵桩“玛都” 的“做俄”,且用煮好的鸡肉祭献,然后过除秽神座进行除秽、献药,进行安灵仪式。
在彝人的心目中,祖妣的灵魂也像活着的人一样,人有生老病死,祖灵也会,人会受到鬼怪污秽的纠缠污染,祖灵也会。更有甚者,祖灵还带着生前的疾病和鬼祟可以说有三层功用:一是将祖灵安全地送归祖界,主要体现在招灵、制灵、祭灵、净灵、送灵等一系列仪礼上;二是为子孙后代祈求幸福安康和繁衍发展,主要体现在挽魂、婚媾与。“尼木措毕” 的最终指向是把祖灵送归祖界,所以送灵也就成了“尼木措毕”“尼此日”也就是咒鬼,从早上开始准备工作。毕摩会让两名男子到山上找做仪式时需要的树木和草,杉树、柳树、草。把需要的树木和草找齐就开始用山上找来的树进行“古初”,做“十二个神”、“三个囚鬼房(白房、花房、黑房)”、“一碗金银”(碎木块),找“尔擦”(石头)。之后,毕摩坐在主人家正屋火塘边右顶上,把“十二个神”放在他的左侧,把“金银块”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三个囚鬼房”放置在下面。然后两个小伙子拉着一只山羊坐在毕摩的左下侧,一个人用火钳往火塘里夹住燃火的木炭塞进叶丛中,顺手拾净做神枝后作废的柳枝叶走出,放在主人家门口附近,冒出浓烟,毕摩口念《咒鬼经》。接着是第一个“尔擦苏”(清洁礼),一个人用火钳在火塘里夹一块烧红的烫石放在放有少量水的瓢里,再绕着火塘朝逆时针方向转一圈,然后从门口倒出去。接着是“比尔黑客此”[毕摩念着:“从哪里来,又走哪里去,先有祖先,才有爷爷、儿子、孙子,儿女如何才能平安吉祥,儿女何时才能回来,儿子要留在家中,女儿要出嫁。”之后是“波潘”[11]毕摩念着“天上四个人下来做毕摩,教下面二十一家人做毕摩,二十代应该做毕摩,南方的神仙阿火苏补来开天辟地,上天找树、石头、水、草。”然后求助天神、地神、水神、山神等神灵来咒鬼。之后是“的哈牛则”,用《咒鬼经》 把这120种鬼魂附在山羊的身上,让山羊带去荒无人烟的地方,从此不在再回来。之后是杀羊,念《咒鬼经》断绝与所有鬼的关系。吃完饭,再进行第二个“尔擦苏”,毕摩念到:“‘吉尔’(精灵)坐在了该坐的地方,毕摩和主人家都安定了。”屋里人坐谈一久之后,进行第三个“尔擦苏”,因为所有的妖魔鬼怪都不存在了。结束后让工作人把房屋打扫干净,把所有的“古”收起来,捆成一堆,拿到外面插在树上。
“马都果”,一大早,“确莫落乌”[会从山上采回一颗茂盛的竹枝,截成手指那么长的两根,缠上红线与绿线(男红女绿)、白麻,然后拿着马都、酒、蛋、荞到死者的火葬场向外转九圈(男九女七,男外女内),之后把马都拿回家,把去逝了的人的马都插在树上。之后到房屋外面作毕:毕摩把马都又截成四五厘米长,放置在手指粗的“阿几”(红果儿树)里,然后用柳树做“痴狂乎,杀牛石”(北斗七星)、“刷它几”(三个星)、“牛尼尔”(星星)、“梯几”(四 个月亮)。然后做“成扎古”,用“海干”(一种树)“盖房”(马都房),下面七根,上面三根,彝族称“石提”,之后是“土比古”,做九九八十一根白木。之后开始做毕,先是用三只猪,四只鸡来祭拜北斗七星,然后“成扎”(超度亡灵):三只绵羊,毕摩和学徒们拉着三只绵羊围绕马都房向外转九圈,向内转七圈,毕摩念着:“是你某某家(死者的子孙)带来的酒,某某家带来的钱,某某家带来的蛋,某某家带来的饭……。”然后在马都房前面放一盆水,毕摩念《分魂经》:“从此以后不要再喝这些水了,不要再吃这些饭了,您要去喝天上的水,你要去吃天上的饭……”这里毕摩念经长达几个个小时。之后是“土比”(把亡灵超度成白):要把“阿几”里的马都换进甲树里,用一只白绵羊,一只白公鸡,意为把人从黑修炼成了白,毕摩念经一般也会长达一两个小时。之后是“马着波”:把马都从甲树里又换进切成棺材似的萝卜里,毕摩念到:“把您的灵魂送上天堂,请您把孩子、财产、平安等送下来。”毕摩念经一般也会长达一两个小时。之后是“石沙”(送走):用一只红色的公鸡祭拜,毕摩念到:“打雷时不要发怒,天塌下来时不要发怒,下雨时不要发怒,着火时不要发怒。”最后是“莫玛”[:毕摩念完《指路经》,“确莫洛乌”会把猪头、猪肉、荞、白酒和马都一起送到北方的一个山洞里,之后把“棺材”打开,七天之后家属再带着酒、蛋、荞去 看,仪式结束。
二、彝族人送祖灵仪式存在的意义
(一) 彝族人送祖灵仪式的由来
彝族先民供奉祖灵的事迹,远在母系氏族时期就已经存在。据史诗《勒俄特依》里面石尔俄特中记载
可见,在石尔俄特之前,就已有母系谱系的传承。•到了石尔俄特时,由于到他这一代已经有九代“生子不见父”,他为了找父亲而走遍天下,后来他来到一个叫约木阶勒的地方遇到兹尼石色。兹尼石色有意让石尔俄特住宿于她家,可石尔俄特拒绝了,因为他的目的只是找到父亲。最后兹尼石色受他的感动,用谜语来暗示他,其中就有“三节不烧的柴为何物” 之语,谜底就是“家中供奉的祖灵”,兹尼石色还告诉石尔俄特应当把“祖灵挂在墙壁上,作毕之后供在神位上,祭祀之后送往岩洞中”,然后娶妻生子把家庭固定下来,就能生子见父。后来石尔俄特娶兹尼石色为妻,并生下三子,从此人间便生子见父,社会也由从母系氏族过渡到了父系氏族时期。可见,彝族祖先崇拜产生于彝族母系氏族外婚制向父系氏族过渡的时期或更早一些。彝族祖先崇拜的对象,主要包括父母两个方面,这与彝族社会的“两合制”组织有关,即家支由两个外婚制的半体部落发展而成。彝族谚语道: “父欠子债当推成家立业,子欠父债要数祭祖送灵”,“父母有见识,就为儿孙奠昌盛基;子女有见识,就给祖妣祭祀送灵。”认为父母在生前抚养了子女,死后也一样保佑子孙,倘若子孙不孝,行为不端,祖妣之灵就会在祖界惩罚后代,对于子孙后代的生产生活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祖先的神灵。后代应当将对祖先的崇拜置于首位,安葬祖先、祭祀祖先、给祖先送灵是后辈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义务,于是,有了众多而频繁的祭祖送灵仪式。
(二)彝族人送祖灵仪式的终极目的
亡灵送回祖源地与祖宗团聚,就会变成孤魂野鬼,游荡在荒山野岭中,孤苦受欺,必然会回家降祸给家庭,人的一生都要经过几个阶段比如出生、成年、结婚、死亡,然而每个阶段都会标志着一个人生命的转折。彝族居民对整个生命历程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非常重视,都要举行相对应的礼仪仪式,来表示每一个阶段的顺利过渡。彝族居民的一些观念始终都在影响着每一阶段的礼仪行为,从而也形成了一系列祭祀的风俗习惯。如果说出生的礼仪标志着人生的开始,那么丧葬的礼仪则标志着一个人走完了他自己的生命历程,向社会告别,然而彝族人都认为上天注定着我们人的生死权,半点都不由人,都是命中注定的,是神灵诞生了人,也是神灵带走了人。因此,马都毕送祖灵仪式作为人生的终极礼仪,彝族居民尤其非常重视,认为人是有灵魂的,然而灵魂是让人生存下来的操纵者,它主宰着我们人的生命。灵魂它也可以脱离人体而单独存在,但一旦灵魂离开而不能附在人身上的时候,就意味着死亡。彝族人普遍认为人死只是肉体的消亡,但是灵魂依然存在,所以仪式主要还是针对那个不死的灵魂,彝族人们也通过仪式把生死连接在了一起,由死想到了生,由人口的减少联系到增加人口,因此,祈求增加人口的仪式在马都毕送祖灵宗教仪式中形成了。彝族人们在传统观念里都认为神、鬼、人三者之间关系是:人死后,存在的灵魂到另一个世界同样穿衣吃饭,同样享受生前的一切荣华富贵,所以,人死后,必须请能通神通的鬼神,具有无上法力的毕摩来指路,把亡灵超度成人,保佑他们的下一代。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求吉的心理,也是生者对死亡的一种恐惧。
这种宗教的仪式、情感和观念,现今进一步产生了变化,人们选择信但不完全信,不是一味的崇拜。或是当做一种宗教信仰,然而仪式的神话至今还被保存得完好无缺。
做一场大型的仪式,如马都毕能得到上百元之外,还可以的到鸡、猪、羊。可是,对当时的生活水平来说,毕摩的酬劳算是高的,能给自己的家庭增加点经济收入。由此毕摩的声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只有身上具备知识丰富地位崇高的毕摩才能做这种大型的祭祀活动。
(三)彝族送祖灵仪式存在过程的意义
在彝族人的观念里送祖灵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儿孙对父辈的孝顺,超度她们,让她们早点与祖宗团聚,同时在伦理方面也有所体现首先由“毕摩”主持将考妣灵魂从阴间请出,使其重新团聚;再依次为他们净身、著装后,让他们焕发青春,并设(婚)宴庆贺,祝愿他们开始新的生活,使分离已久的“夫妻”回忆种种前世的恩爱,然后“夫妻”恩恩爱爱地双双出游,在“毕摩”安插的神枝法坛中相互追逐、嬉戏、拥抱、交合,最后将祭祀用的猪、羊等也作交合装置放在发插的神枝法坛周围。进行以上全过程,女性一般不在场,在场的男性都会不停地发出嬉戏声、交合声。当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主要为的是祈求子孙具有旺盛的生育力,预示家中人丁兴旺、六畜繁殖。也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团结,在做仪式的过程中家里的成员都要回来参加这个仪式,一起团结做好这个仪式。
(四)祖灵仪式中的反思
1. 凉山彝族送祖灵仪式的现实状况
送祖灵仪式由于人们在经济,环境,地域方面的不同发生了改变,在经济方面,条件好的和条件不好的会有很明显的区别,条件好的会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举办好他们的送祖灵仪式,而对于条件不好的这笔花费他们无法支付就只有简单的举办,只是从形式上完成了这场仪式,从环境方面来看,农村和城市的也不一样,住在农村的场地允许他们举办这样盛大的仪式而在城市的由于场地等各方面的因素也只有从形式上完成这场仪式。从地域方面来看,美姑县这些地方到现在还是比较重视这个送祖灵仪式,而在趋向于汉化了的德昌等地区对这些仪式在慢慢的淡化,一些地方的送祖灵仪式,也删减了许多程序和内容。究其原因,一是毕摩文化存在的社会基础在消失;二是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加快了毕摩文化的异化;三是社会文化的急剧变化也对毕摩文化的存在也构成了威胁。
2.保留彝族送祖灵仪式的重要性
彝族送祖灵仪式对人们既有现实的需要,也有心理的需要,所以人们要注重作这场仪式。而到了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动态意识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对生活的追求更广泛。而送祖灵仪式是件繁琐的事,对后代的要求已不同于过去,而是希望学习更多的汉语知识,融入这个社会,达到事业有成,发展更好的前程。这一切造成了目前凉山彝族毕摩宗教的躁动不安。随着凉山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毕摩宗教文化的动荡与变革势在必行。要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作毕仪式达到有序健康的发展,在家庭方面,送祖灵仪式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团结以及彝族人在伦理方面的一些事情。
3.彝族送祖灵仪式在现代社会中的调试性
彝族人送祖灵仪式是一场大型的祭祀活动,它的过程复杂,花费高,时间长,据了解长则达到七七四十九天,这样一来就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家庭贫困的人来说,马都毕送祖灵仪式是一项沉重的任务,他们需要省吃俭用,才能做这场祭祀活动,家势强、家境好的为了显示身份地位而达到了铺张浪费的地步。
如今从事毕摩事业的人越来越少,甚至达到了无人继承的地步,可以说差不多完全遗弃了原始的毕摩宗教文化,这样一来,彝族将会丢失自己的文化。有学术价值的马都毕送祖灵仪式将会不复存在,在这还没完全丢失,还能补救之际,
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要密切关注这一趋势。笔者认为随着时代的步伐走,并不是遗弃自己的文化,而是带着自己民族的文化精髓,与时代同步前进。我们不但要搜集、整理关于宗教马都毕送祖灵仪式的资料,满足广大彝族人民的精神需求,并且对其进行研究,采取分析的态度,理性认识毕摩宗教文化,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使凉山彝族毕摩宗教文化的发展适应时代的发展。
(作者单位:普格县洛乌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作者单位:普格县洛乌乡九年一贯制学校)